一种基于电动伺服控制的金属极薄带材开/收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4173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开/收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动伺服控制的金属极薄带材开/收卷装置,包括主机架,在所述主机架的左侧设置有用于夹送金属极薄带材的夹送机构,在所述主机架与夹送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金属极薄带材张力的张力机构,在所述主机架的右侧设置有用于防止金属极薄带卷松散的压紧机构,在所述主机架上安装有收卷主轴,在所述收卷主轴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推拉轴,所述推拉轴的末端与伺服电动缸的输出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开/收卷过程中金属极薄带材的张力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可灵活调整开/收卷线速度和包角,保证开/收卷过程中,金属极薄带材张力的稳定,从而提高开/收卷质量。收卷质量。收卷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动伺服控制的金属极薄带材开/收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开/收卷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动伺服控制的金属极薄带材开/收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各行各业的设备都在向高精密方向发展,而金属极薄带材则是电子、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关键材料。在极薄金属带材的生产和加工中,必不可少的需要对金属极薄带材进行开卷和收卷工作,为了保证开/收卷质量,必须对开/收卷过程中的张力进行控制,张力太小,容易出现褶皱,收卷不整齐的现象,张力太大,则容易使金属极薄带材出现变形甚至断裂的情况。
[0003]现有技术中,张力的控制主要依靠控制电机转速,进而保持开/收卷线速度的恒定不变,达到控制收卷张力的目的,但是收卷张力的影响因素除了收卷线速度之外,收卷时的包角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现有的设备中,并未针对金属极薄带材断裂的紧急情况设置相应的应急结构,来防止金属极薄带卷出现松散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动伺服控制的金属极薄带材开/收卷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动伺服控制的金属极薄带材开/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架(1),在所述主机架(1)的左侧设置有用于夹送金属极薄带材的夹送机构(2),在所述主机架(1)与夹送机构(2)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金属极薄带材张力的张力机构(3),在所述主机架(1)的右侧设置有用于防止金属极薄带卷松散的压紧机构(4),在所述主机架(1)上安装有收卷主轴(5),在所述收卷主轴(5)的工作端设置有用于进行收卷的胀缩组件(6),在所述胀缩组件(6)的正上方设置有距离传感器(26),所述距离传感器(26)安装在探测杆(25)上,所述探测杆(25)与主机架(1)固定连接,在所述收卷主轴(5)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推拉轴(7),所述推拉轴(7)用于控制胀缩组件(6)的胀缩,所述推拉轴(7)的末端与伺服电动缸(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收卷主轴(5)通过带传动的方式与减速器(9)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减速器(9)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与主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在所述主电机(10)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编码器(27),所述主电机(10)、伺服电动缸(8)、距离传感器(26)和编码器(27)均与控制器(11)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伺服控制的金属极薄带材开/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机构(3)包括冂型架(301),在所述冂型架(301)内滑动设置有横梁(302),在所述横梁(302)的上表面前后对称连接有两个张力电动缸(303),所述张力电动缸(303)的缸体固定连接在冂型架(301)的水平梁上,在所述横梁(30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304),在所述安装座(304)的内侧开设有窗口(305),在所述安装座(304)内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斜楔滑块(306)、斜楔顶块(307)、张力轴承座(308)和压力传感器(309),在所述安装座(304)内侧面的下部螺纹连接有推拉螺栓(310),所述推拉螺栓(31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一号限位块(311),所述一号限位块(311)设置在斜楔滑块(306)的内部,且与斜楔滑块(306)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张力轴承座(308)之间共同安装有张力辊(312),所述张力辊(312)用于与金属极薄带材接触,以控制金属极薄带材的张力,所述压力传感器(309)和张力电动缸(303)均与控制器(11)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伺服控制的金属极薄带材开/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张力辊(31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对正挡板(313),所述对正挡板(313)用于矫正金属极薄带材的位置,保证金属极薄带材收卷的整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伺服控制的金属极薄带材开/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卷主轴(5)的末端通过连接法兰(12)与转盘轴承(13)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转盘轴承(13)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鑫王棚李飞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技术转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