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向水密水下机器人零浮力漂浮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414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纵向水密水下机器人零浮力漂浮电缆,涉及电缆领域,包括防腐外壳层,所述防腐外壳层的内部设有抗拉韧性层,所述抗拉韧性层的内部装配有防护件,所述防护件的内部填充有浮力块,所述防护件的底端连接有侧护件,所述侧护件的一侧装配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底端设有平衡件,所述连接件的内部装配有内护组件,所述内护组件的内部设有缆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平衡件的配重使得电缆靠近平衡件的位置朝下,在配合侧护件增加电缆朝向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使得海平面与电缆上的Y平面平行,此时浮力块绝大多数时候高于海平面,浮力块本身重量较轻,减少电缆整体重量的同时,增加了电缆的浮力,使得电缆可平稳地漂浮于水面上。使得电缆可平稳地漂浮于水面上。使得电缆可平稳地漂浮于水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纵向水密水下机器人零浮力漂浮电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具体为一种纵向水密水下机器人零浮力漂浮电缆。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浅滩到深海,探索日新月异,为了满足蓝色海洋监测和应用方面的作业,不同作业功能的海洋机器人开始被研发设计出来,在设备测试阶段与正常使用阶段,电缆起到实时传输监测数据,实时监控设备状况的作用,在水下工作,通常是在海洋中几百米甚至更深的水域,在海洋机器人运行过程中,使用者希望电缆能够耐海水腐蚀、屏蔽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且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
[0003]但目前解决电缆的密封耐腐蚀性以及屏蔽周围水环境影响的方式为增加绝缘层与护套层的厚度,但这种方式会导致电缆的整体重量增加,且海洋机器人通常需要与监控设备间隔几百米甚至更远,几百米的电缆自身的重量本来就非常重,再加上为了良好的信号传输增加了电缆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海洋机器人在水下作业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负载,且海洋机器人在运行时对如此沉重的电缆进行拖拽时,电缆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幅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向水密水下机器人零浮力漂浮电缆,包括防腐外壳层(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外壳层(100)的内部设有抗拉韧性层(200),所述抗拉韧性层(200)的内部装配有防护件(300),所述防护件(300)的内部填充有浮力块(400),所述防护件(300)的底端连接有侧护件(500),所述侧护件(500)的一侧装配有连接件(700),所述连接件(700)的底端设有平衡件(600),所述连接件(700)的内部装配有内护组件(800),所述内护组件(800)的内部设有缆芯(900);所述内护组件(800)包括有与连接件(700)内壁相贴合的限位件(810),所述限位件(810)的一端装配有摆动件(830),所述限位件(810)的一端位于摆动件(830)的顶端与底端均装配有散热件(8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水密水下机器人零浮力漂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300)包括有与抗拉韧性层(200)内壁贴合的防护壳体(310),所述防护壳体(310)内壁开设有防护腔(320),所述防护壳体(310)的底端设有四组第一燕尾条(3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纵向水密水下机器人零浮力漂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块(400)整体材料为阻燃泡沫,所述防护件(300)的材质为超高分子聚乙烯,所述防护件(300)用以防护浮力块(400),所述浮力块(400)用以提高防护件(300)的浮力。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纵向水密水下机器人零浮力漂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护件(500)包括有与防护件(300)底端相贴合的侧护板(510),所述侧护板(510)的顶端设有与第一燕尾条(330)相匹配的第一燕尾槽(520),所述侧护板(510)的一侧设有第二燕尾条(530),所述侧护件(500)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松闵泽宇李兵梁志帮何军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