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清灰方式耦合的工业硅余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406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3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清灰方式耦合的工业硅余热利用系统,包括锅炉炉体和钢架,所述锅炉炉体固定在钢架上,且所述钢架上方设有锅筒,所述锅炉炉体由烟气进口至烟气出口方向依次分为第一烟道、第二烟道以及第三烟道;所述第一烟道为高温区且布置有弹性振打装置和钢珠清灰装置,所述第二烟道为中温区且布置有高温蒸发器以及低温蒸发器,所述第二烟道设有若干组第一压缩空气吹灰器,所述第三烟道为低温区,所述第三烟道内布置有给水预热器以及位于给水预热器上方的若干省煤器,且所述第三烟道设有若干组第二压缩空气吹灰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优点在于:本申请采用合理布置受热面及结构形式,采用多方式耦合的清灰方式,有效清除积灰,增加蒸发量,增加企业收入。增加企业收入。增加企业收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清灰方式耦合的工业硅余热利用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余热锅炉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多清灰方式耦合的工业硅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锅炉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热能转换设备,用于将燃料的热能转化为蒸汽或热水,以供应工业过程或供暖等用途。然而,随着锅炉长时间运行,锅炉内部会积聚大量的灰渣和灰尘,导致锅炉传热效率下降,能源浪费和设备损坏风险增加。因此,清灰技术对于保持锅炉高效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0003]目前,常见的锅炉清灰技术主要包括机械振打清灰、气体冲击清灰和水冲清灰等。然而,单一的清灰方式往往无法全面清除锅炉内部的灰渣,且在清灰效果和能源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0004]需要一种多清灰方式耦合的工业硅余热利用系统,以提高清灰效果、减少能源浪费并延长设备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多清灰方式耦合的工业硅余热利用系统。
[0006]根据本申请,一种多清灰方式耦合的工业硅余热利用系统,包括锅炉炉体和钢架,所述锅炉炉体固定在钢架上,且所述钢架上方设有锅筒,所述锅炉炉体由烟气进口至烟气出口方向依次分为第一烟道、第二烟道以及第三烟道;
[0007]所述第一烟道为高温区,所述第一烟道内布置有膜式水冷壁以及若干过热器,所述膜式水冷壁布置有弹性振打装置且第一烟道的顶部布置有钢珠清灰装置;
[0008]所述第二烟道为中温区,所述第二烟道内布置有高温蒸发器以及低温蒸发器,且所述第二烟道设有若干组第一压缩空气吹灰器;r/>[0009]所述第三烟道为低温区,所述第三烟道内布置有给水预热器以及位于给水预热器上方的若干省煤器,且所述第三烟道设有若干组第二压缩空气吹灰器。
[0010]再进一步地,所述过热器的管束采用光管管束结构。
[0011]再进一步地,所述高温蒸发器的管束采用光管管箱结构。
[0012]再进一步地,所述低温蒸发器、省煤器以及给水预热器的管束均采用H型翅片管管箱结构。
[0013]再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振打装置包括安装在锅炉炉体上的机架,所述机架的前端设有弹簧砧,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设有主动链轮,所述机架上通过心轴安装有落锤,所述心轴上设有从动链轮且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0014]再进一步地,所述钢珠清灰装置包括储珠罐、上螺旋输送机、下螺旋输送机以及斗
式提升机,所述上螺旋输送机布置在储珠罐上方,所述储珠罐的底端设有延伸至第一烟道上方的若干反射式拨球器,所述第一烟道的底部出料口与下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连接且第一烟道的底部出料口处设置有卸料阀,所述下螺旋输送机的输料端延伸至斗式提升机的上料口处,所述斗式提升机的输料端延伸至上螺旋输送机的上料口处。
[0015]再进一步地,弹簧砧由一根与管壁相焊接并在砧头配有碟形弹簧的砧杆构成。
[0016]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缩空气吹灰器和第二压缩空气吹灰器的空气压力为0.6

1.3Mpa。
[0017]本申请的一种多清灰方式耦合的工业硅余热利用系统与传统技术相比:本申请将锅炉炉体设计为立式三通道结构,并根据不同温度区域的通道采用了多种清灰方式的组合,包括弹性振打装置、钢珠清灰装置和压缩空气吹灰器等,以全面清除锅炉内部的积灰和灰尘,使得清灰方式能够针对不同区域进行最优化处理。此外,光管结构的过热器、蒸发器和省煤器增加了热交换效率,并便于清灰操作和维护。综上,本申请采用合理布置受热面及结构形式,采用多方式耦合的清灰方式,有效清除积灰,增加蒸发量,增加企业收入。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多清灰方式耦合的工业硅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多清灰方式耦合的工业硅余热利用系统中弹性振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多清灰方式耦合的工业硅余热利用系统中钢珠清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多清灰方式耦合的工业硅余热利用系统中给水余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锅炉炉体,2、钢架,3、锅筒,4、烟气进口,5、烟气出口,6、第一烟道,7、第二烟道,8、第三烟道,9、膜式水冷壁,10、过热器,11、弹性振打装置,1101、机架,1102、弹簧砧,1103、驱动电机,1104、减速机,1105、主动链轮,1106、心轴,1107、落锤,1108、从动链轮,12、,1201、储珠罐,1202、上螺旋输送机,1203、下螺旋输送机,1204、斗式提升机,1205、反射式拨球器,13、高温蒸发器,14、低温蒸发器,15、第一压缩空气吹灰器,16、第二压缩空气吹灰器,17、省煤器,18、给水预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4]如附图1

附图3所示,一种多清灰方式耦合的工业硅余热利用系统,包括锅炉炉体1和钢架2,锅炉炉体1固定在钢架2上,且钢架2上方设有锅筒3,锅炉炉体1由烟气进口4至烟气出口5方向依次分为第一烟道6、第二烟道7以及第三烟道8;
[0025]第一烟道6为高温区,第一烟道6内布置有膜式水冷壁9以及若干过热器10,过热器10的管束采用光管管束结构,膜式水冷壁9布置有弹性振打装置11且第一烟道6的顶部布置
有钢珠清灰装置12;根据烟气中积灰特性,灰主要呈现为密度低、粒度小,粘结性强等特点,并随着温度不同,灰的特性显现明显的差异。在高温区,受热面管外壁上的积灰呈现硬壳状,其特征为板结易碎、重量轻、热阻大,只能采用机械振打方式清灰,因此针对高温区,本申请采用膜式水冷壁9以及过热器10的光管管束结构,其中膜式水冷壁9采用弹性振打装置11清灰,过热器10管束采用钢珠清灰方式,其能够进一步加大机械振打力度。
[0026]第二烟道7为中温区,第二烟道7内布置有高温蒸发器13以及低温蒸发器14,且第二烟道7设有若干组第一压缩空气吹灰器15;在中温区,灰的特征为粘结性强,积灰严重,常规的吹灰方式力度不够,因此本申请采用若干组第一压缩空气吹灰器15进行吹扫,且第一压缩空气吹灰器15采用加强型压缩空气方式,压力为1.2MPa,采用空压机产生的高压空气,通过储气罐储存并进入各个固定旋转式吹灰器,可以满足360
°
全方位吹扫,吹扫效果好,较常规的0.8MPa压缩空气吹灰相比,使用加强型的压缩空气,吹灰效果更好。
[0027]第三烟道8为低温区,第三烟道8内布置有给水预热器18以及位于给水预热器18上方的若干省煤器17,且第三烟道8设有若干组第二压缩空气吹灰器1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清灰方式耦合的工业硅余热利用系统,包括锅炉炉体(1)和钢架(2),所述锅炉炉体(1)固定在钢架(2)上,且所述钢架(2)上方设有锅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炉体(1)由烟气进口(4)至烟气出口(5)方向依次分为第一烟道(6)、第二烟道(7)以及第三烟道(8);所述第一烟道(6)为高温区,所述第一烟道(6)内布置有膜式水冷壁(9)以及若干过热器(10),所述膜式水冷壁(9)布置有弹性振打装置(11)且第一烟道(6)的顶部布置有钢珠清灰装置(12);所述第二烟道(7)为中温区,所述第二烟道(7)内布置有高温蒸发器(13)以及低温蒸发器(14),且所述第二烟道(7)设有若干组第一压缩空气吹灰器(15);所述第三烟道(8)为低温区,所述第三烟道(8)内布置有给水预热器(18)以及位于给水预热器(18)上方的若干省煤器(17),且所述第三烟道(8)设有若干组第二压缩空气吹灰器(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清灰方式耦合的工业硅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器(10)的管束采用光管管束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清灰方式耦合的工业硅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蒸发器(13)的管束采用光管管箱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清灰方式耦合的工业硅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蒸发器(14)、省煤器(17)以及给水预热器(18)的管束均采用H型翅片管管箱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清灰方式耦合的工业硅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振打装置(11)包括安装在锅炉炉体(1)上的机架(1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盟张鄂婴郑晴晴李秋梅王思远姚兰花程杰高姗姗杜昌品皇甫常凯赵祥玉叶瑞段绪强段菽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四方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