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华蜜蜂雄蜂的繁育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4065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华蜜蜂雄蜂的繁育装置及方法,包括顶部敞开的巢箱以及用于密封所述巢箱顶部的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巢箱内中部设置有竖向的中间柱,所述中间柱的四方沿轴向设置有插槽A,所述巢箱的四个侧板的内侧中部分别设置有竖向的插槽B,相对的所述插槽A和所述插槽B之间设置有可抽插的阻隔板,四个阻隔板将所述巢箱分为四个区域且分别为A区、B区、C区和D区;所述A区、B区、C区和D区分别设置巢门且四个巢门的开口方向不同;所述阻隔板上设置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可调节所述阻隔板为封闭状态、透气状态和仅供工蜂通过状态。采用上述繁育装置并通过轮换哺育的方式实现雄蜂的繁育,可快速繁育数量多、质量好的中华蜜蜂雄蜂。雄蜂。雄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华蜜蜂雄蜂的繁育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华蜜蜂的繁育,尤其涉及中华蜜蜂雄蜂的繁育装置与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蜂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三型蜂组成,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和分工性,工蜂从事除繁殖以外的所有工作,蜂王专司产卵,雄蜂只负责与处女王交尾。蜂群能在各个时期控制三型蜂的比例,雄蜂在蜂群中并非常年存在,只在繁殖季节时蜂群才大量产生雄蜂,若外界蜜粉源充足,没有交尾的少量雄蜂可在蜂群中生存,但外界条件严峻时,如秋末寒冬,雄蜂往往被工蜂驱赶而死,特别是中华蜜蜂,驱赶情况更为明显。雄蜂虽然是季节性成员,但蜜蜂种群的生存、繁殖与发展均离不开雄蜂。蜂群内雄蜂繁育的时间和数量,并不会顺应饲养者的意愿,而是由蜂群本身的繁殖情况及气候、蜜源等情况综合决定的。在上亿年的进化过程中,蜂群对繁育雄蜂的环境条件已趋于稳定,比如季节、群势、外界温度、饲料储备、外界植物泌蜜吐粉等。增加雄蜂哺育量,蜂群会根据哺育能力适当调整哺育数量,即使大量雄蜂出房,也会被驱赶出巢,以维持蜂群中三型蜂的平衡。
[0003]然而在中华蜜蜂育种过程中,培育雄蜂具有重要意义。与西方蜜蜂相比,中华蜜蜂雄蜂的精液量少,蜂群中自然存在的雄蜂数量难以满足人工授精的需求。加之中华蜜蜂雄蜂个体小、性情敏感、易被驱除出巢、采精困难、精液粘度大,虽人工授精技术有所突破,但由于缺乏规模化的种用雄蜂培育方法,我国中华蜜蜂的良种选育进程仍十分缓慢,目前仍没有人工培育的中华蜜蜂新品种问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能够规模化、持续化繁育中华蜜蜂雄蜂的繁育装置及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华蜜蜂雄蜂的繁育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中华蜜蜂雄蜂繁育装置,包括顶部敞开的巢箱以及用于密封所述巢箱顶部的箱盖,所述巢箱内中部设置有竖向的中间柱,所述中间柱的四方沿轴向设置有插槽A,所述巢箱的四个侧板的内侧中部分别设置有竖向的插槽B,相对的所述插槽A和所述插槽B之间设置有可抽插的阻隔板,四个阻隔板将所述巢箱分为四个区域且分别为A区、B区、C区和D区;所述A区、B区、C区和D区分别设置巢门且四个巢门的开口方向不同;所述A区、B区、C区和D区顶部设置放置巢框框耳的凹槽;所述阻隔板上设置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可调节所述阻隔板为封闭状态、透气状态和仅供工蜂通过状态。
[0007]其中,所述A区、B区、C区和D区可放下至少3个标准巢脾。所述阻隔板上设置有可供工蜂通过的条形孔区域,所述阻隔板上还滑设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封闭区域和栅格区域,所述封闭区域与栅格区域的尺寸与所述条形孔区域的尺寸相同,所述栅格区域的栅格孔小于工蜂体型。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华蜜蜂雄蜂的繁育方法,采用上述所述的繁育
装置,并按以下步骤进行:
[0009]步骤一、蜂群产雄蜂脾和对巢门认巢飞行训练
[0010]抽出四个阻隔板,向所述巢箱之中放入一个7脾以上群势的蜂群,打开A区、B区、C区和D区的巢门,盖上箱盖进行蜜蜂认巢飞行,同时在任意一个区内下一张雄蜂脾并使用框式限产器限制蜂王在所述雄蜂脾上产卵,4~5天后去掉所述框式限产器,该区为第一轮的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
[0011]步骤二、蜂群分区饲养
[0012]自第一步起22天以后,将四个所述阻隔板分别插入到插槽之中使得所述A区、B区、C区和D区隔断;
[0013]其中,步骤一中所述第一轮蜂王产产雄蜂和工蜂卵区内的雄蜂即将出房,该区成为第一轮的雄蜂成蜂保留区,与所述雄蜂成蜂保留区相邻的两个区为哺育区,所述哺育区与所述雄蜂成蜂保留区之间的阻隔板为密封状态;另一个与所述雄蜂成蜂保留区对角的区为第二轮的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所述第二轮的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与所述哺育区之间的阻隔板为仅供工蜂通过状态;
[0014]在所述第二轮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内下一张雄蜂脾,并留蜂王和一张蜜粉脾;所述哺育区内留工蜂卵虫脾和蜜粉脾;所述第一轮雄蜂成蜂保留内留步骤一中已经快出房的雄蜂子脾、蜜粉脾和脾上工蜂,并新移入一架王台(5个王台左右);
[0015]步骤三、雄蜂轮换哺育
[0016]自所述步骤二分区后的第8天,将蜂王由步骤二中的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移动其中一个哺育区并下一张雄蜂脾,该哺育区成为第三轮的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
[0017]自所述步骤二分区后的第2
×
8天,将蜂王由第三轮的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移动到另一个哺育区并下一张雄蜂脾,该哺育区成为第四轮的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
[0018]自所述步骤二分区后的第3
×
8天,步骤二中的所述雄蜂成蜂第一轮保留区的雄蜂全部提用完毕,将蜂王由第四轮的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移动到第一轮雄蜂成蜂保留区,并下一张雄蜂脾,该第一轮雄蜂成蜂保留区成为第五轮的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且将所述第五轮的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与其相邻的非雄蜂成蜂保留区之间的隔板调整成可供工蜂通过状态;所述第二轮的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的雄蜂自蜂王产完雄蜂卵后23天将陆续出房,并于自蜂王产完雄蜂卵后第24天将所述第二轮的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与其相邻的两个区域之间的阻隔板调整成密封状态,并向其中移入新王台,调整蜂路形成第二轮的雄蜂成蜂保留区并提用雄蜂采精;
[0019]依次类推,自步骤二后每隔8天轮换一次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轮换的区域为雄蜂成蜂提用完毕的区域;自步骤二后第3
×
8天第一次轮换所述雄蜂成蜂保留区,此后每隔8天轮换一次雄蜂成蜂保留区,轮换的区域为雄蜂即将出房的区域;并保证雄蜂成蜂保留区与相邻区域之间为密封状态,其余三个区域之间为仅供工蜂通过状态。
[0020]包括步骤四:越冬期,抽掉其中相对的两个阻隔板,使得巢箱被分为两个区域,将蜂群集中在其中一个区域进行越冬,直至第二年春繁后继续所述步骤二和三。
[0021]其中,所述雄蜂成蜂保留区内每6天清除一次王台,并且每10天移入新的王台替换以前的王台。所述雄蜂成蜂保留区的雄蜂出房1~24天可提出采精用,采精最好的是出房16~18天的雄蜂;超出8天提用时可暂停该区轮换产卵直至对雄蜂提用完毕,暂停时间不计入
轮换时间。
[0022]优选的,外界蜜粉缺乏且巢脾上的蜜粉缺乏时,每隔1天在所述巢箱内的雄蜂成蜂保留区和有王区补充蜜粉饲料。
[0023]优选的,所述A区、B区、C区和D区中还设置有保温板。自步骤二中第2天,根据A区、B区、C区和D区蜜蜂数量,调整四个区域内的空脾,退出多余的空脾使得四个区域的蜂脾相称。
[002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0025]1、通过上述方法,可高效培育中华蜜蜂雄蜂,并在此过程中不改变中蜂习性,不扣王、不影响蜂群群势和产育率。
[0026]2、本专利技术的中华蜜蜂雄蜂繁育装置,结构简单,适合我国中华蜜蜂的饲养,与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朗氏标准箱通用,配套的中华蜜蜂雄蜂培育技术与现有饲养管理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华蜜蜂雄蜂的繁育装置,包括顶部敞开的巢箱以及用于密封所述巢箱顶部的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巢箱内中部设置有竖向的中间柱,所述中间柱的四方沿轴向设置有插槽A,所述巢箱的四个侧板的内侧中部分别设置有竖向的插槽B,相对的所述插槽A和所述插槽B之间设置有可抽插的阻隔板,四个阻隔板将所述巢箱分为四个区域且分别为A区、B区、C区和D区;所述A区、B区、C区和D区分别设置巢门且四个巢门的开口方向不同;所述A区、B区、C区和D区顶部设置放置巢框框耳的凹槽;所述阻隔板上设置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可调节所述阻隔板为封闭状态、透气状态和仅供工蜂通过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蜜蜂雄蜂的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区、B区、C区和D区可放下至少3个标准巢脾。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华蜜蜂雄蜂的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板上设置有可供工蜂通过的条形孔区域,所述阻隔板上还滑设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封闭区域和栅格区域,所述封闭区域与栅格区域的尺寸与所述条形孔区域的相同,所述栅格区域的栅格孔小于工蜂体型。4.一种中华蜜蜂雄蜂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权利要求3所述的繁育装置,并按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蜂群产雄蜂脾和对巢门认巢飞行训练抽出四个阻隔板,向所述巢箱之中放入一个7脾以上群势的蜂群,打开A区、B区、C区和D区的巢门,盖上箱盖进行蜜蜂认巢飞行,同时在任意一个区内下一张雄蜂脾,并使用框式限产器限制蜂王在所述雄蜂脾上产卵,该区为第一轮的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4~5天后去掉所述框式限产器;步骤二、蜂群分区饲养自第一步开始22天以后,将四个所述阻隔板分别插入到插槽之中,使得所述A区、B区、C区和D区隔断;其中,步骤一中所述第一轮的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成为第一轮雄蜂成蜂保留区,与所述雄蜂成蜂保留区相邻的两个区为哺育区,所述哺育区与所述雄蜂成蜂保留区之间的阻隔板为密封状态;另一个与所述雄蜂成蜂保留区对角的区为第二轮的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所述第二轮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与所述哺育区之间的阻隔板为仅供工蜂通过状态;在所述第二轮的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内下一张雄蜂脾,留蜂王和一张蜜粉脾;所述哺育区内留工蜂卵虫脾和蜜粉脾;所述雄蜂成蜂保留区内留步骤一中已经快出房的雄蜂子脾、蜜粉脾和脾上工蜂,并新移入一架王台;步骤三、雄蜂轮换哺育自所述步骤二后第1
×
8天,将蜂王由步骤二中的第二轮蜂王产雄蜂和工蜂卵区移动其中一个哺育区并下一张雄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霖魏邦荣王瑞生罗文华任勤陈恒姬聪慧高丽娇杨金龙曹兰柴森森燕乐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