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由穿过充气腔体的支撑件增强的充气轮胎的带沟槽的型芯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4004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旨在用于制造环曲形轮胎胎体(2)的工具(1),所述环曲形轮胎胎体(2)包括胎冠(3)、第一环形胎圈(4)和第二环形胎圈(5)以及第一胎侧(6)和第二胎侧(7),所述工具(1)包括型芯(10),所述型芯(10)设置有沟槽类型的通道(15),所述通道(15)旨在接收被称为“支撑件”(16)的增强元件,所述支撑件(16)被设计成永久性地结合至轮胎胎体(2)的结构中,并且每个支撑件(16)延伸穿过轮胎腔体(9),将位于胎体的胎冠(3)中的胎冠锚点(17)连接至位于胎体的胎侧(6、7)或胎圈(5、6)的一者中的侧向锚点(18)。6)的一者中的侧向锚点(18)。6)的一者中的侧向锚点(1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制造由穿过充气腔体的支撑件增强的充气轮胎的带沟槽的型芯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造环曲形轮胎的一般领域,更特别地是旨在安装在车辆车轮上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高充气轮胎的性能,特别是转弯性能,申请人想到了使用支撑件增强件,所述支撑件增强件在限定轮胎的环曲形充气腔体内延伸,并且每个支撑件增强件将位于轮胎胎侧或胎圈中的锚点连接至位于轮胎胎冠上的锚点。
[0003]当然,由于这种受支撑轮胎具有非常特殊的形状,因此工业上使用的制造工具并不适用于生产这样的轮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并提出一种工具和制造方法,其使得能够以相对简单且可重复的方式获得高品质的受支撑轮胎。
[0005]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一种适用于制造环曲形轮胎的工具来实现的,所述环曲形轮胎包括胎冠、第一环形胎圈和第二环形胎圈、以及第一胎侧和第二胎侧,所述胎冠适用于形成胎面,所述第一环形胎圈和第二环形胎圈设计成能够将轮胎附接至诸如轮辋的安装支撑体,所述第一胎侧和第二胎侧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适用于制造环曲形轮胎(2)的工具(1),所述环曲形轮胎(2)包括胎冠(3)、第一环形胎圈(4)和第二环形胎圈(5)以及第一胎侧(6)和第二胎侧(7),所述胎冠(3)适用于形成胎面,所述第一环形胎圈(4)和第二环形胎圈(5)设计成能够将轮胎(2)附接至诸如轮辋的安装支撑体,所述第一胎侧(6)和第二胎侧(7)分别将胎冠(3)连接至第一胎圈(4)和第二胎圈(5),胎冠(3)、第一胎侧和第二胎侧(6、7)以及第一胎圈和第二胎圈(4、5)作为整体形成具有凹形内表面(8_in)的壁(8),所述凹形内表面(8_in)限定轮胎(2)的腔体(9),所述工具(1)包括环曲形型芯(10),所述环曲形型芯(10)围绕其中心轴线(Z10)具有被称为“接收表面”(10_out)的凸形外表面,所述接收表面(10_out)的形状与轮胎的壁(8)的内表面(8_in)相配合,并且所述接收表面(10_out)为此包括径向外胎冠区域(11)以及在所述胎冠区域(11)的轴向两侧的第一侧向区域(12)和第二侧向区域(13),所述径向外胎冠区域(11)适用于接收形成轮胎(2)中胎冠(3)的部件,所述第一侧向区域(12)朝向中心轴线(Z10)回转并适用于接收形成第一胎侧(6)和第一胎圈(4)的部件,所述第二侧向区域(13)朝向中心轴线(Z10)回转并适用于接收形成第二胎侧(7)和第二胎圈(5)的部件,使得型芯(10)包括被称为“预留容积”的容积,所述预留容积在外部由接收表面(10_out)界定并对应于轮胎的腔体(9),所述工具(1)的特征在于,所述型芯(10)具有多个通道(15),所述通道(15)在接收表面(10_out)下方的预留容积内延伸,并通向所述接收表面(10_out),使得每个所述通道(15)将接收表面的胎冠区域(11)连接至第一侧向区域和第二侧向区域(12、13)中的一个,从而所述型芯(10)能够在所述通道(15)内接收被称为“支撑件”(16)的增强元件,所述支撑件(16)设计成永久性地结合至轮胎(2)的结构中,并且每个支撑件(16)在轮胎的腔体(9)中延伸,将位于轮胎的胎冠(3)中的胎冠锚点(17)连接至位于轮胎的胎侧(6、7)或胎圈(4、5)的一者中的侧向锚点(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其特征在于,用于支撑件(16)的通道(15)由沟槽(15)形成,所述沟槽(15)优选为盲槽,所述沟槽(15)是在预留容积的厚度中从接收表面(10_out)挖空而成的,使得所述沟槽(15)沿着接收表面(10_out)的轮廓从胎冠区域(11)到相关的侧向区域(12、13)具有连续的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型芯(10)包括多个环形子组件(21、22、23)的组件,所述多个环形子组件(21、22、23)的组件包括:i)被称为“中心环”(21)的第一环形子组件(21),其形成接收表面(10_out)的胎冠区域(11)的中心部分,适用于接收形成轮胎(2)的胎冠(3)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所述中心环(21)优选没有用于支撑件(16)的通道(15),ii)被称为“左凸耳”(22)的第二环形子组件(22),其在轴向上与中心环(21)相邻,所述左凸耳(22)包括接收表面(10_out)的第一侧向区域(12)以及胎冠区域(11)的在中心环(21)的相应侧上从胎冠区域(11)的中心部分沿轴向延伸的部分,并且所述左凸耳(22)包括形成用于支撑件(16)的通道的沟槽(15),所述支撑件(16)将轮胎的第一胎侧(6)连接至轮胎的胎冠(3),以及iii)被称为“右凸耳”(23)的第三环形子组件(23),其在轴向上与中心环(21)相邻,在中心环的与容纳左凸耳(22)的一侧轴向地相反的一侧上,所述右凸耳(23)包括接收表面(10_out)的第二侧向区域(13)以及胎冠区域(11)的在中心环(21)的相应侧上从胎冠区域(11)的中心部分沿轴向延伸的部分,并且所述右凸耳(23)包括形成用于支撑件(16)的通道
的沟槽(15),所述支撑件(16)将轮胎的第二胎侧(7)连接至轮胎的胎冠(3),所述环形子组件(21、22、23),即中心环(21)、左凸耳(22)和右凸耳(23)各自围绕中心轴线(Z10)在方位角上按角度被分割成扇形区(24、25、26、27、28、29),其中被称为“锁固部”(24、26、28)的扇形区与被称为“拱形区段”(25、27、29)的扇形区交替,所述锁固部(24、26、28)设计成能够在径向上从内部接触到,并且在拆卸相关子组件(21、22、23)时首先被移除,所述拱形区段(25、27、29)由锁固部(24、26、28)支撑并锁定在适当位置,并且设计成在通过移除锁固部(24、26、28)而被释放之后变得能够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具,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凸耳锁固部(26、28)的侧翼(40、41)平行于被称为“矢状子午线平面”(P_MER_26)的假想平面,所述侧翼(40、41)限定了所述凸耳锁固部围绕中心轴线(Z10)在方位角上所占据的角扇形区(A26)并且因此形成了分型线(PJ),所述凸耳锁固部(26、28)沿着所述分型线(PJ)在环形子组件(22)内与相邻于所述凸耳锁固部(26、28)的凸耳拱形区段(27、29)相互作用,所述矢状子午线平面(P_MER_26)与包含中心轴线(Z10)的径向平面相对应并且与相关凸耳锁固部(26、28)所占据的角扇形区(A26)的中间相交,使得所述侧翼(40、41)允许通过沿着所述分型线(PJ)滑动和/或倾斜来将凸耳锁固部(26、28)从与其相邻的凸耳拱形区段(27、29)取出。5.根据权利要求3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单个凸耳扇形区(26、27、28、29)中的沟槽(15)各自由两个侧壁界定,所述两个侧壁在平行中心轴线(Z10)的轴向生成方向(DG_A)上产生,或者形成锥面,所述锥面从沟槽的底部(19)朝向接收表面(10_out)成喇叭状,从而在相关沟槽(15)的整个内部打开一个自由空间,所述自由空间包含被称为“必要间隙容积”的假想容积,所述必要间隙容积通过使相关支撑件(16)沿着虚拟离开轨道虚拟地移动而产生,所述虚拟离开轨道包含在与中心轴线(Z10)平行的轴向生成方向(DG_A)中,使得所述沟槽(15)允许以轴向取出移动(M_A)来轴向地取出相关凸耳扇形区(26、27、28、29),而且在所述轴向取出移动(M_A)中所述沟槽(15)的侧壁不干扰支撑件(16),其中所述轴向取出移动(M_A)平行于中心轴线(Z10)并朝向型芯(10)的赤道平面(P_EQ)。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15)沿包含中心轴线(Z10)的径向平面产生,使得能够在轮胎(2)内安置沿所述径向平面延伸的支撑件(16)。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15)是交叉的,从而在接收表面(10_out)上形成网格,以便能够在轮胎(2)内安置交叉的支撑件(16)。8.根据权利要求7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单个凸耳扇形区(26、27、28、29)中的交叉沟槽(15)各自由两个侧壁界定,所述两个侧壁在斜向生成方向(DG_O)上产生,所述斜向生成方向(DG_O)包含在与相关凸耳扇形区的中间相交的被称为“矢状子午线平面”(P_MER_26、P_MER_27)的径向平面内,在所述矢状子午线平面中,所述斜向生成方向(DG_O)在从相关凸耳(22、23)朝向相对凸耳(23、22)的方向上朝向中心轴线(Z10)会聚,并与中心轴线(Z10)形成被称为“余纬角”(A44)的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