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子设备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399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3
提供一种充放电循环测试中的放电容量保持率的下降得到抑制的电池。一种包括正极及负极的电池,其中,在将电池的正极用作由锂金属构成负极的测试用电池的正极进行反复如下充放电循环50次的测试,即在25℃环境下或45℃环境下以1C(1C=200mA/g)的充电倍率对测试用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至4.6V的电压,然后直到充电倍率成为0.1C为止以4.6V的电压进行恒压充电,接下来以1C的放电倍率进行恒流放电至2.5V的电压,并且按每次循环测量放电容量时,在第50次循环测量出的放电容量的值满足50次循环整体中的放电容量的最大值的90%以上且低于100%。100%。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LixCoO
2”,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02

149(12)A1604

A1609[
非专利文献
4]Belsky

A.et al.
,“Newdevelopments in the Inorganic Crystal Structure Database(ICSD)

accessibility in support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design”,
Acta Cryst.

(2002)B58 364

369.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及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在充放电容量

循环特性

可靠性

安全性或成本等各种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或复合氧化物,该正极活性物质或复合氧化物在被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时充放电循环中发生的充放电容量下降得到抑制

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即使反复充放电也不容易导致晶体结构崩塌的正极活性物质或复合氧化物

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充放电容量高的正极活性物质或复合氧化物

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安全性或可靠性高的二次电池

[0010]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

复合氧化物

二次电池或它们的制造方法

[0011]注意,上述目的的记载不妨碍其他目的的存在

注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并不需要实现所有上述目的

另外,可以从说明书

附图

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抽取上述目的以外的目的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包括正极及负极的电池,在将电池的正极用作由锂金属构成负极的测试用电池的正极进行反复如下充放电循环
50
次的测试,即在
25℃
环境下或
45℃
环境下以
200mA/g
对测试用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至
4.6V
的电压,然后直到充电电流成为
20mA/g
为止以
4.6V
的电压进行恒压充电,接下来以
200mA/g
进行恒流放电至
2.5V
的电压,并且按每次循环测量放电容量时,在第
50
次循环测量出的放电容量的值满足
50
次循环整体中的放电容量的最大值的
90
%以上且低于
100


[001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式是一种包括正极及负极的电池,在将电池的正极用作由锂金属构成负极的测试用电池的正极进行反复如下充放电循环
50
次的测试,即在
25℃
环境下或
45℃
环境下以
0.5C(1C

200mA/g)
的充电倍率对测试用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至
4.6V
的电压,然后直到充电倍率成为
0.05C
为止以
4.6V
的电压进行恒压充电,接下来以
0.5C
的放电倍率进行恒流放电至
2.5V
的电压,并且按每次循环测量放电容量时,在第
50
次循环测量出的放电容量的值满足
50
次循环整体中的放电容量的最大值的
90
%以上且低于
100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式是一种包括正极及负极的电池,在将电池的正极用作由锂金属构成负极的测试用电池的正极进行反复如下充放电循环
50
次的测试,即在
25℃
环境下或
45℃
环境下以
100mA/g
对测试用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至
4.6V
的电压,然后直到充电电流成为
10mA/g
为止以
4.6V
的电压进行恒压充电,接下来以
100mA/g
进行恒流放电至
2.5V
的电压,并且按每次循环测量放电容量时,在第
50
次循环测量出的放电容量的值满足
50
次循环整体中的放电容量的最大值的
90
%以上且低于
100


[001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式是一种包括正极及负极的电池,在将电池的正极用作由锂金
属构成负极的测试用电池的正极进行反复如下充放电循环
50
次的测试,即在
25℃
环境下以
200mA/g
对测试用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至
4.65V
的电压,然后直到充电电流成为
20mA/g
为止以
4.65V
的电压进行恒压充电,接下来以
200mA/g
进行恒流放电至
2.5V
的电压,并且按每次循环测量放电容量时,在第
50
次循环测量出的放电容量的值满足
50
次循环整体中的放电容量的最大值的
90
%以上且低于
100


[001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式是一种包括正极及负极的电池,在将电池的正极用作由锂金属构成负极的测试用电池的正极进行反复如下充放电循环
50
次的测试,即在
25℃
环境下以
0.5C(1C

200mA/g)
的充电倍率对测试用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至
4.65V
的电压,然后直到充电倍率成为
0.05C
为止以
4.65V
的电压进行恒压充电,接下来以
0.5C
的放电倍率进行恒流放电至
2.5V
的电压,并且按每次循环测量放电容量时,在第
50
次循环测量出的放电容量的值满足
50
次循环整体中的放电容量的最大值的
90
%以上且低于
100


[001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式是一种包括正极及负极的电池,在将电池的正极用作由锂金属构成负极的测试用电池的正极进行反复如下充放电循环
50
次的测试,即在
25℃
环境下以
100mA/g
对测试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一种包括正极及负极的电池,其中,在将所述正极用作由锂金属构成负极的测试用电池的正极进行反复如下充放电循环
50
次的测试,即在
25℃
环境下或
45℃
环境下以
1C(1C

200mA/g)
的充电倍率对所述测试用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至
4.6V
的电压,然后直到充电倍率成为
0.1C
为止以
4.6V
的电压进行恒压充电,接下来以
1C
的放电倍率进行恒流放电至
2.5V
的电压,并且按每次循环测量放电容量时,在第
50
次循环测量出的放电容量的值满足
50
次循环整体中的放电容量的最大值的
90
%以上且低于
100

。2.
一种包括正极及负极的电池,其中,在将所述正极用作由锂金属构成负极的测试用电池的正极进行反复如下充放电循环
50
次的测试,即在
25℃
环境下或
45℃
环境下以
200mA/g
对所述测试用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至
4.6V
的电压,然后直到充电电流成为
20mA/g
为止以
4.6V
的电压进行恒压充电,接下来以
200mA/g
进行恒流放电至
2.5V
的电压,并且按每次循环测量放电容量时,在第
50
次循环测量出的放电容量的值满足
50
次循环整体中的放电容量的最大值的
90
%以上且低于
100

。3.
一种包括正极及负极的电池,其中,在将所述正极用作由锂金属构成负极的测试用电池的正极进行反复如下充放电循环
50
次的测试,即在
25℃
环境下或
45℃
环境下以
0.5C(1C

200mA/g)
的充电倍率对所述测试用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至
4.6V
的电压,然后直到充电倍率成为
0.05C
为止以
4.6V
的电压进行恒压充电,接下来以
0.5C
的放电倍率进行恒流放电至
2.5V
的电压,并且按每次循环测量放电容量时,在第
50
次循环测量出的放电容量的值满足
50
次循环整体中的放电容量的最大值的
90
%以上且低于
100

。4.
一种包括正极及负极的电池,其中,在将所述正极用作由锂金属构成负极的测试用电池的正极进行反复如下充放电循环
50
次的测试,即在
25℃
环境下或
45℃
环境下以
100mA/g
对所述测试用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至
4.6V
的电压,然后直到充电电流成为
10mA/g
为止以
4.6V
的电压进行恒压充电,接下来以
100mA/g
进行恒流放电至
2.5V
的电压,并且按每次循环测量放电容量时,在第
50
次循环测量出的放电容量的值满足
50
次循环整体中的放电容量的最大值的
90
%以上且低于
100

。5.
一种包括正极及负极的电池,其中,在将所述正极用作由锂金属构成负极的测试用电池的正极进行反复如下充放电循环
50
次的测试,即在
25℃
环境下以
1C(1C

200mA/g)
的充电倍率对所述测试用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至
4.65V
的电压,然后直到充电倍率成为
0.1C
为止以
4.65V
的电压进行恒压充电,接下来以
1C
的放电倍率进行恒流放电至
2.5V
的电压,并且按每次循环测量放电容量时,在第
50
次循环测量出的放电容量的值满足
50
次循环整体中的放电容量的最大值的
90
%以上且低于
100

。6.
一种包括正极及负极的电池,其中,在将所述正极用作由锂金属构成负极的测试用电池的正极进行反复如下充放电循环
50
次的测试,即在
25℃
环境下以
200mA/g
对所述测试用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至
4.65V
的电压,然后直到充电电流成为
20mA/g
为止以
4.65V
的电压进行恒压充电,接下来以
200mA/g
进行恒流放电至
2.5V
的电压,并且按每次循环测量放电容量时,在第
50
次循环测量出的放电容量的值满足
50
次循环整体中的放电容量的最大值的
90
%以上且低于
100


7.
一种包括正极及负极的电池,其中,在将所述正极用作由锂金属构成负极的测试用电池的正极进行反复如下充放电循环
50
次的测试,即在
25℃
环境下以
0.5C(1C

200mA/g)
的充电倍率对所述测试用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至
4.65V
的电压,然后直到充电倍率成为
0.05C
为止以
4.65V
的电压进行恒压充电,接下来以
0.5C
的放电倍率进行恒流放电至
2.5V
的电压,并且按每次循环测量放电容量时,在第
50
次循环测量出的放电容量的值满足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舜平挂端哲弥门马洋平米田祐美子栗城和贵高桥辰义福岛邦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