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散射通信系统的单天线选频分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393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散射通信系统的单天线选频分集方法,应用于发送方和接收方的通信过程中,其中,所述发送方和所述接收方同步发送信号,所述发送方对预设频率表中的频率进行快速信道探测,所述接收方对探测信号进行质量判断,并将质量最优的频率信息及其它信息实时反馈给所述发送方,所述发送方将反馈的最优频率作为业务传输通信频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突破了长期以来散射系统的设计局限性,不仅能够很好的对抗散射信道的快衰落、提高散射系统的通信性能,而且可以大大降低软硬件复杂度、减少系统成本,为散射信道下的可靠、稳定和高速传输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散射通信系统的单天线选频分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散射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散射通信系统的单天线选频分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流层空间不是理想的自由空间,快衰落使得对流层散射信号的接收电平不断发生大幅波动,实验证明散射信道相干时间一般在50~500ms之间,接收电平经常处于深衰落点,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在衰落持续期内瞬时信噪比的降低将导致通信速率急速下降甚至通信中断,从而无法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是散射信道固有的特征。
[0003]因为散射信道快衰落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选择性、频率选择性和时间选择性,所以目前散射系统中所用的抗衰落技术都是基于常规的分集思想,其本质是将待传递信息以空间、频率或者时间划分的方式构建若干不相关信号,然后在接收端将信号合并,使得合并后的信号出现低电平的概率大幅降低从而获得较为稳定的信噪比,具体包括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角度分集及极化分集。
[0004]尽管传统的分集技术在散射通信系统中已经广泛应用,但是存在很多弊端。空间分集需要多天线、多套收发信机,设备体积大、系统复杂度高、成本高。频率分集属于多载波传输,其较高的信号峰均比将导致系统功率效率下降2~5dB,而且分集支路较多时收端信号处理的复杂度也会大大增加。时间分集虽然不增加接收天线及相应设备的数目,但是占用时隙资源较多,传输时延大,在散射通信的某些应用中很难满足实时性要求。角度分集因为采用多馈源,所以无法避免波束抬高损耗,此外系统复杂度和成本也会提高。极化分集对极化对准要求最高,因为对极化分集而言,极化偏离不仅仅带来极化偏离损耗,还会增强衰落信号的相关性,而且极化分集仅能提供2重分集,分集重数增加时需要和其它分集方式组合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FDD散射通信系统的ACM选频波形方法,突破了长期以来散射系统的设计局限性,不仅能够很好的对抗散射信道的快衰落、提高散射系统的通信性能,而且可以大大降低软硬件复杂度、减少系统成本。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一种适用于散射通信系统的单天线选频分集方法,应用于发送方和接收方的通信过程中,其中,所述发送方和所述接收方同步发送信号,所述发送方对预设频率表中的频率进行快速信道探测,所述接收方对探测信号进行质量判断,并将质量最优的频率信息及其它信息实时反馈给所述发送方,所述发送方将反馈的最优频率作为业务传输通信频率,所述方法包括:
[0008]确定通信过程中的选频波形帧结构;所述选频波形帧结构的每帧均有探测时隙、第一业务传输时隙、最优频率反馈时隙、第二业务传输时隙和第三业务传输时隙组成;
[0009]利用发送方和接收方中的任一端发送探测时隙;
[0010]利用发送方和接收方中的另一端接收所述探测时隙,并根据所述探测时隙确定为最优频点;所述另一端还用于将所述最优频点转换为比特信息,并将所述比特信息、自适应编码调制方式及其它信息一起进行编码调制并构成本端当前帧的最优频率反馈时隙后进行发送;
[0011]利用所述另一端收到经过定频的第二业务传输时隙的时间长度后,将本端的第三业务传输时隙的接收频率切换到所述最优频点,并将编码调制方式切换到所述自适应编码调制方式;
[0012]利用所述发送方和接收方中的任一端收到另一端发送的最优频率反馈时隙后进行解调、译码处理,得到所述最优频点和所述自适应编码调制方式,任一端在第三业务传输时隙的发送时刻将发送频率切换到所述最优频点、编码调制方式切换到所述自适应编码调制方式。
[0013]优选地,根据所述探测时隙确定为最优频点,包括:
[0014]计算所述探测时隙中每个频点的信噪比,将信噪比最高的频点确定为所述最优频点。
[0015]优选地,所述探测时隙和所述最优频率反馈时隙的个数通过预设需求进行确定。
[0016]优选地,所述探测时隙的时间长度、所述最优频率反馈时隙的时间长度和所述业务传输时隙的时间长度通过预设需求进行确定。
[0017]优选地,所述其它信息是通过预设需求进行确定的。
[0018]优选地,所述探测时隙包括多个载频串行;各个所述载频串行的中心频点分别为f1、f2、.......、f
N
;各个所述中心频点发送的信号完全相同;其中,N为分集重数。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散射通信系统的单天线选频分集方法,应用于发送方和接收方的通信过程中,其中,所述发送方和所述接收方同步发送信号,所述发送方对预设频率表中的频率进行快速信道探测,所述接收方对探测信号进行质量判断,并将质量最优的频率信息及其它信息实时反馈给所述发送方,所述发送方将反馈的最优频率作为业务传输通信频率,所述方法包括:确定通信过程中的选频波形帧结构;所述选频波形帧结构的每帧均有探测时隙、第一业务传输时隙、最优频率反馈时隙、第二业务传输时隙和第三业务传输时隙组成;利用发送方和接收方中的任一端发送探测时隙;利用发送方和接收方中的另一端接收所述探测时隙,并根据所述探测时隙确定为最优频点;所述另一端还用于将所述最优频点转换为比特信息,并将所述比特信息、自适应编码调制方式及其它信息一起进行编码调制并构成本端当前帧的最优频率反馈时隙后进行发送;利用所述另一端收到经过定频的第二业务传输时隙的时间长度后,将本端的第三业务传输时隙的接收频率切换到所述最优频点,并将编码调制方式切换到所述自适应编码调制方式;利用所述发送方和接收方中的任一端收到另一端发送的最优频率反馈时隙后进行解调、译码处理,得到所述最优频点和所述自适应编码调制方式,任一端在第三业务传输时隙的发送时刻将发送频率切换到所述最优频点、编码调制方式切换到所述自适应编码调制方式。本专利技术突破了长期以来散射系统的设计局限性,不仅能够很好的对抗散射信道的快衰落、提高散射系统的通信性能,而且可以大大降低软硬件复杂度、减少系统成本,为散射信道下的可靠、稳定和高速传输提供
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散射通信系统的单天线选频分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送方和接收方的通信过程中,其中,所述发送方和所述接收方同步发送信号,所述发送方对预设频率表中的频率进行快速信道探测,所述接收方对探测信号进行质量判断,并将质量最优的频率信息及其它信息实时反馈给所述发送方,所述发送方将反馈的最优频率作为业务传输通信频率,所述方法包括:确定通信过程中的选频波形帧结构;所述选频波形帧结构的每帧均有探测时隙、第一业务传输时隙、最优频率反馈时隙、第二业务传输时隙和第三业务传输时隙组成;利用发送方和接收方中的任一端发送探测时隙;利用发送方和接收方中的另一端接收所述探测时隙,并根据所述探测时隙确定为最优频点;所述另一端还用于将所述最优频点转换为比特信息,并将所述比特信息、自适应编码调制方式及其它信息一起进行编码调制并构成本端当前帧的最优频率反馈时隙后进行发送;利用所述另一端收到经过定频的第二业务传输时隙的时间长度后,将本端的第三业务传输时隙的接收频率切换到所述最优频点,并将编码调制方式切换到所述自适应编码调制方式;利用所述发送方和接收方中的任一端收到另一端发送的最优频率反馈时隙后进行解调、译码处理,得到所述最优频点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全旺杨晓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慧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