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卫东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降雨预报的区域积水深度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3892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降雨预报的区域积水深度监测方法,涉及积水监视技术领域,解决了若管道内排放水源过大时,位于下游方向的排水通道则很难进行排水的技术问题,根据对应的红色标识,确定区域存在积水过盛的点位,根据连续存在的点位,对其进行限流,其限流的具体流速由不同点位的总积水体积进行确认,通过总积水体积便可确认对应排放点的排放参数,也就是上述的单位时间的均分排放参数,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积水数值,进行不同数值的限流处理,便可提升整个不同积水区域的积水排放处理,达到较好的积水清理效果。到较好的积水清理效果。到较好的积水清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降雨预报的区域积水深度监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积水监视
,具体是一种基于降雨预报的区域积水深度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专利公开号为CN112329582B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数据分析与机理模型协同的道路积水深度监测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道路积水信息;S2.对所述道路积水区域图像进行识别,得到道路积水区域实际面积,并对所述降雨量、所述道路单点积水深度以及所述道路积水区域实际面积进行处理,得到道路积水深度;S3.输出所述道路积水深度。一种大数据分析与机理模型协同的道路积水深度监测系统,包括参数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以及输出模块。本专利技术能够准确地计算出道路积水区域的最大深度以及预测最大深度,有效地防止出现道路积水深度误报、错报的情况,弥补了其他道路积水监测方式的不足,为道路排水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0003]根据降雨预报,再进行区域积水监视过程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以及对应区域的排水量,来判定对应区域所存在的积水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不同区域的积水量,只是单纯的打开对应的排水通道,让水源进行排放,若管道内排放水源过大时,位于下游方向的排水通道则很难进行排水,当再次降雨时,其原始所存在的积水不减反增,从而造成城市内涝,也容易发生事故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降雨预报的区域积水深度监测方法,用于解决若管道内排放水源过大时,位于下游方向的排水通道则很难进行排水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降雨预报的区域积水深度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将属于同一排放管道的区域积水排放点进行确认标定,并将标定完毕后的区域积水排放点编号进行记录,具体方式为:
[0007]S11、预先根据城市管道排布图,将属于同一排放管道的区域积水排放点进行确认;
[0008]S12、对若干组区域积水排放点确认完毕后,再根据水源流向,对不同的区域积水排放点进行标记,具体标记形式为PF
i

k
,其中i代表不同的排放管道,k代表不同的区域积水排放点,且k=1、2、
……
、n,k值从小至大的走向,代表积水的流向;
[0009]S13、将若干组不同的区域积水排放点标记完毕后,传输至指定的存储模块内进行存储;
[0010]S2、从降雨预报内对不同区域积水排放点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进行确认,再从存储模块内,对不同区域积水排放点单位时间内的排水量进行确认,并进行数值分析,具体方
式为:
[0011]S21、从降雨预报内,获取对应区域积水排放点的降雨时间,并将其标记为SJ
i

k
,将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标记为JY
i

k
,将单位时间内的排水量标记为PS
i

k

[0012]S22、当JY
i

k
≤PS
i

k
时,不进行任何处理,反之,进行下一步处理;
[0013]S23、采用(JY
i

k

PS
i

k
)
×
SJ
i

k
=JS
i

k
得到单位时间内的总积水量JS
i

k
,并将总积水量JS
i

k
与预设值Y1进行比对,其中Y1为提前拟定的过盛积水量,当JS
i

k
<Y1时,不进行任何处理,反之,生成排放点位过盛信号,并进行下一步处理;
[0014]S3、根据区域积水排放点的原始标记,构建水源流向排布图,具体方式为:
[0015]S31、依次提取区域积水排放点的原始标记PF
i

k
,根据i值,确定对应的排放管道,再根据k值从小至大的具体走向,依次构建对应排放管道的水源流向排布图;
[0016]S32、根据所确认的排放点位过盛信号,在水源流向排布图内,确认对应的区域积水排放点,并采用红色标识,对指定的区域积水排放点进行标记;
[0017]S33、依次完成不同水源流向排布图的点位标识,并进行存储,进行下一步处理;
[0018]S4、对实际降雨过程中的降雨数据进行获取,根据原始所获取的降雨时间,根据降雨时间的具体时长,确认一组监视周期,将监视周期内所监视的降雨数据与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具体方式为:
[0019]S41、提取降雨时间SJ
i

k
,采用SJ
i

k
×
0.9=监视时间,对监视时间内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进行确认,并将其标记为YL
i

k
,此处的参数为实际降雨过程中,所产生的参数;
[0020]S42、再提取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JY
i

k
,将JY
i

k
与YL
i

k
进行差值处理,得到待分析差值,将待分析差值与预设值Y2进行比对,当待分析差值>Y2时,生成错误信号,并展示于水源流向排布图对应的区域积水排放点位置处,供外部人员进行调整修改,反之,则不进行任何处理;
[0021]S5、对调整后的水源流向排布图进行确认,并从水源流向排布图内,确认带有红色标识的区域积水排放点,并根据不同红色标识点的具体数值,进行限流式调整,具体方式为:
[0022]S51、从水源流向排布图内,分析相邻区域积水排放点之间是否均具备红色标识,若具备,执行步骤S52,反之,则不进行任何处理;
[0023]S52、分析红色标识连续出现的个数,并将个数标记为n,其个数也代表区域积水排放点的相邻个数,分析对应管道的单位时间的排放参数,并通过单位时间的排放参数
÷
n=单位时间的均分排放参数;
[0024]S53、根据红色标识,依次确认带有红色标识区域积水排放点的总积水量JS
i

k
,并将若干组总积水量进行比值分析,得到一组比值集合;
[0025]S54、根据所确定的比值集合,将若干组单位时间的均分排放参数进行适应性调整,使若干组单位时间的均分排放参数进行比值分析,得到比值序列,通过适应性调整,使比值序列与比值集合保持一致时停止;
[0026]S55、根据比值序列与比值集合所对应的红色标识区域积水排放点和单位时间的均分排放参数,在指定红色标识区域积水排放点处,对积水排放量进行限制,其限制参数为对应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降雨预报的区域积水深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属于同一排放管道的区域积水排放点进行确认标定,并将标定完毕后的区域积水排放点编号进行记录;S2、从降雨预报内对不同区域积水排放点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进行确认,再从存储模块内,对不同区域积水排放点单位时间内的排水量进行确认,并进行数值分析,判定不同区域积水排放点的总积水量是否会超过过盛点位,若超出,则生成排放点位过盛信号;S3、根据区域积水排放点的原始标记,构建水源流向排布图,后续根据所生成的排放点位过盛信号,在水源流向排布图对不同的区域排放点位进行再标记;S4、对实际降雨过程中的降雨数据进行获取,根据原始所获取的降雨时间,根据降雨时间的具体时长,确认一组监视周期,将监视周期内所监视的降雨数据与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对水源流向排布图进行再调整;S5、对调整后的水源流向排布图进行确认,并从水源流向排布图内,确认带有红色标识的区域积水排放点,并根据不同红色标识点的具体数值,进行限流式调整,保障各个区域积水得到均匀式排放;S6、各个区域积水得到均匀式排放后,对积水排放的具体时间进行确认,并分析所确认的具体时间是否达标,若无法达标,则生成预警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降雨预报的区域积水深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进行确认标定的具体方式为:S11、预先根据城市管道排布图,将属于同一排放管道的区域积水排放点进行确认;S12、对若干组区域积水排放点确认完毕后,再根据水源流向,对不同的区域积水排放点进行标记,具体标记形式为PF
i

k
,其中i代表不同的排放管道,k代表不同的区域积水排放点,且k=1、2、
……
、n,k值从小至大的走向,代表积水的流向;S13、将若干组不同的区域积水排放点标记完毕后,传输至指定的存储模块内进行存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降雨预报的区域积水深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进行数值分析的具体方式为:S21、从降雨预报内,获取对应区域积水排放点的降雨时间,并将其标记为SJ
i

k
,将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标记为JY
i

k
,将单位时间内的排水量标记为PS
i

k
;S22、当JY
i

k
≤PS
i

k
时,不进行任何处理,反之,进行下一步处理;S23、采用(JY
i

k

PS
i

k
)
×
SJ
i

k
=JS
i

k
得到单位时间内的总积水量JS
i

k
,并将总积水量JS
i

k
与预设值Y1进行比对,其中Y1为提前拟定的过盛积水量,当JS
i

k
<Y1时,不进行任何处理,反之,生成排放点位过盛信号,并进行下一步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降雨预报的区域积水深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对不同的区域排放点位进行再标记的具体方式为:S31、依次提取区域积水排放点的原始标记PF
i

k
,根据i值,确定对应的排放管道,再根据k值从小至大的具体走向,依次构建对应排放管道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汉书冯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冯卫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