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产纳米硒的纤细裸藻及其应用和纳米硒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373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产纳米硒的纤细裸藻(Euglenagracilis)RZTE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产纳米硒的纤细裸藻及其应用和纳米硒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涉及微藻及其应用
,具体涉及一株产纳米硒的纤细裸藻及其应用和纳米硒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硒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保护心血管、抗菌及病毒、抗肿瘤、抗衰老和调节代谢等功能。人体一旦缺硒,就可能会出现肌肉白化症、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等一系列病症。
[0003]硒有多种形态,无机态有3种,分别为Se(
‑Ⅱ
)、Se(+Ⅳ)和Se(+

),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可以作为硒源类营养强化剂,但吸收率较低,毒性较大,成人一次摄取1克亚硒酸钠即可中毒死亡。有机硒则具有更多形式,包括硒代氨基酸、含硒蛋白、硒多糖、硒核酸和各种甲基化硒,由生物体经各种代谢产生,通常有机硒更易被吸收。研究发现,当氧化态的无机硒被还原成零价态的红色单质硒时,活性更强、毒性更低,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硒源,他们直径约在100~300nm,由于颗粒大小在纳米级别,一些研究者称之为微生物纳米硒(SeNPs)。纳米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可作为硒的补充剂:有效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达到辅助抗肿瘤、抗氧化效果;(2)高安全性:所使用的原料全部为食品来源;(3)高稳定性:可稳定2年以上,完全符合产品开发的要求;(4)生物利用度高:人体吸收利用率高达98%以上。
[0004]纳米硒的合成方法包括化学法、物理法及生物转化法。物理合成采用辐射、加热、激光烧蚀等方法,制备过程简单快捷、SeNPs纯度高,但需要大型仪器设备,成本昂贵,且SeNPs粒度分布较宽,容易团聚,因而应用较少。化学法采用还原剂Vc、硫代硫酸钠、谷胱甘肽、二氧化硫、没食子酸等作为原料,通过催化还原、酸分解、沉淀等还原途径合成,合成过程中需要添加模板维持纳米硒的稳定。化学法原料易得、反应快速,合成的SeNPs粒度、形状可控,然而制备工艺流程复杂、条件控制严格,SeNPs非常不稳定,容易转化成无活性的黑、褐色零价硒。基于物理法和化学法的缺点,生物法以对生态友好的方式合成SeNPs。制备的SeNPs具有毒性小、生物相容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是未来SeNPs合成的重要发展方向。
[0005]目前国内大部分富硒产品为富硒大米、富硒茶、富硒瓜果、富硒蔬菜等,传统的富硒产品对土壤要求严格,生产受到土地限制,且硒不是高等植物的必需微量元素,因而依靠传统的粮食、蔬菜和水果很难实现标准化、精准化和高质量补硒。微藻具有生长速度快、易培养、耐硒能力强及大规模生产技术成熟等优点,通过生产富硒微藻,不仅能得到易吸收、量可控的富硒产品,而且在同类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因此利用微藻富硒并开发为富硒食品、饮品具有很大潜力与发展前景。
[0006]裸藻(Euglena)是一种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单细胞原生生物,兼有植物、动物特征。裸藻是良好的食物来源,没有细胞壁,富含人体所须的59种营养元素,消化吸收率高达93.1%。不仅含有植物体内含有的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等,同时还有动物体内含有的各种氨基酸以及鱼类里含有的DHA等十三种不饱和酸。由于其丰富的营养物质,也被称为“水中冬虫夏草”。裸藻具有高水平蛋白质,蛋白质含量45.97%~50.94%,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其蛋白净利用率为79.9%,类似于牛乳酪蛋白。此外,纤细裸藻(Euglenagracilis)能
形成高浓度α

生育酚(7.0mg/g),占总生育酚同系物含量的97%,故裸藻比植物油等更适合作为α

生育酚生产的来源。裸藻细胞能够大量积累碳水化合物颗粒,裸藻含有34%的碳水化合物,其中副淀粉占70%~80%。副淀粉是裸藻属中最常见的用于储存能量的物质。和裸藻相关的专利有,例如JP4305785(抑制痛风)、JP20120273607(抑制血糖)、JP201579534(改善胃溃疡)。
[0007]目前,也有研究发现一些微藻(如蛋白核小球藻、雨生红球藻)可以将硒化合物如亚硒酸钠还原成红色的纳米硒,但普遍耐受性不高,转化效率和转化速度偏低,导致生产成本高。目前关于纳米硒提取技术还不成熟,需要将纳米硒和菌体或藻体的复合物先用液氮研磨,然后在超声波下破碎5min,后续再对沉降的纳米硒颗粒依次通过氯仿、乙醇和无菌水洗涤,冷冻干燥制备得到纳米硒颗粒,开发一种天然无细胞壁且纳米硒容易提取的微藻有广阔应用前景。
[0008]已有报道显示蛋白核小球藻在胞内合成纳米硒,需要细胞破裂才能释放纳米硒,但小球藻细胞壁坚硬,不容易破裂。目前还没有关于裸藻产纳米硒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株产纳米硒的纤细裸藻(Euglenagracilis)RZTEg

1,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3563。
[0010]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含有上述的纤细裸藻RZTEg

1的藻剂。
[0011]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的纤细裸藻RZTEg

1或上述的藻剂在制备纳米硒中的应用。
[0012]上述的应用技术方案中,所述纤细裸藻RZTEg

1或藻剂将无机硒生物转化为纳米硒。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最后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硒的生物制备方法,以纤细裸藻RZTEg

1为生物材料,以含硒无机盐为硒的来源,将RZTEg

1藻种接种至含硒盐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让RZTEg

1对无机硒进行生物转化从而制备纳米硒。
[0014]优选地,所述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5]1)藻种活化、培养:取纤细裸藻RZTEg

1藻种在25

30℃,0

200μmol
·
m
‑2·
s
‑1光照条件下用振荡培养,取生长迟缓期~稳定期的培养液用于下一步;优选采用HUT培养基进行培养;
[0016]2)将步骤1)制得的培养液接种入含硒盐的液体培养基中,25

30℃,50

200μmol
·
m
‑2·
s
‑1光照条件下振荡培养至培养液和藻体变红;所述硒盐为亚硒酸钠或者硒酸钠,控制液体培养基中硒盐浓度为50

200mg/L;优选所述液体培养基为HUT培养基。
[0017]优选地,所述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3):
[0018]3)步骤2)培养结束后,将培养液离心分别得到含纳米硒的上清液和藻体;
[0019]优选从从藻体中提纯纳米硒的方法为:将藻体转入研钵,加入液氮使细胞冷冻,用研棒研磨后形成的粘合液于超声波100W破碎5min,破碎完成后用含1%SDS的15mol/LTris/HCl缓冲液连续离心洗3次;沉淀物重悬于超纯水中,将重悬液转入试管中,并加入仲辛醇于每个试管中,剧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产纳米硒的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RZTEg

1,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3563。2.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细裸藻RZTEg

1的藻剂。3.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细裸藻RZTEg

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藻剂在制备纳米硒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细裸藻RZTEg

1或藻剂将无机硒生物转化为纳米硒。5.一种纳米硒的生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纤细裸藻RZTEg

1为生物材料,以含硒无机盐为硒的来源,将RZTEg

1藻种接种至含硒盐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让RZTEg

1对无机硒进行生物转化从而制备纳米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藻种活化、培养:取纤细裸藻RZTEg

1藻种在25

30℃,0

200μmol
·
m
‑2·
s
‑1光照条件下用振荡培养,取生长迟缓期~稳定期的培养液用于下一步;优选采用HUT培养基进行培养;2)将步骤1)制得的培养液接种入含硒盐的液体培养基中,25

30℃,50

200μmol
·
m
‑2·
s
‑1光照条件下振荡培养至培养液和藻体变红;所述硒盐为亚硒酸钠或者硒酸钠,控制液体培养基中硒盐浓度为50

200mg/L;优选所述液体培养基为HUT培养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3):3)步骤2)培养结束后,将培养液离心分别得到含纳米硒的上清液和藻体;优选从从藻体中提纯纳米硒的方法为:将藻体转入研钵,加入液氮使细胞冷冻,用研棒研磨后形成的粘合液于超声波100W破碎5min,破碎完成后用含1%SDS的15mol/LTris/HCl缓冲液连续离心洗3次;沉淀物重悬于超纯水中,将重悬液转入试管中,并加入仲辛醇于每个试管中,剧烈摇晃,溶液分成两层混合的两相通过2000r/min,10min离心,然后放入4℃冰箱保存24h,产生的纳米硒沉淀于试管底部,沉降的纳米硒颗粒依次通过氯仿、乙醇和无菌水洗涤,冷冻干燥制备得到纳米硒颗粒;优选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茂智祝婷婷李林宣
申请(专利权)人:祝婷婷李林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