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絮凝绿藻及其分离、鉴定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30896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絮凝绿藻及其分离、鉴定方法和应用,所述自絮凝绿藻细胞呈绿色圆球形,絮凝率达30%以上。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提供自絮凝绿藻良好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和较广的适宜环境范围,结合其自絮凝特征和水质净化能力,对市政、农业和工业废水,以及水库湖泊的生态治理起到良好的效果,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相比生物治理见效较快,也可避免化学手段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的情况发生。学手段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的情况发生。学手段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絮凝绿藻及其分离、鉴定方法和应用


[0001]本申请涉及微藻
,具体涉及一种自絮凝绿藻及其分离、鉴定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由于水体富营养化愈发普遍,有害的蓝藻水华(harmful cyanobacterial blooms,HCBs)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中国的淡水湖泊普遍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太湖、巢湖和滇池都发生过严重的蓝藻水华。在环境适宜时,蓝藻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特征和环境适应机制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我国常见的水华蓝藻主要有微囊藻属(Microcystis)、颤藻属(Oscillatoria)、鱼腥藻属(Anabaena)和束丝藻属(Aphanizomenon)。
[0003]环境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源主要包括养殖业废水排放以及种植业的化肥残留污染。近年来,微藻固碳、微藻生物柴油与微藻污水处理的结合,有望降低微藻污水处理成本,驱动微藻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发展。常见用于污水处理的藻种包括小球藻、葡萄藻、栅藻和微绿球藻等。工业废水也存在COD超标,氨氮超标排放等问题,目前缺乏低成本的废水处理达标排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絮凝绿藻,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絮凝绿藻呈绿色圆球形,絮凝率达30%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絮凝绿藻,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絮凝绿藻为链带藻Desmodesmussp.LG1或单星藻属Coelastrellasp.Car1,所述Desmodesmussp.LG1的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31067;所述Coelastrellasp.Car1的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31068。3.一种自絮凝绿藻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取样:使用取水器采集水样,所述水样中含有如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自絮凝绿藻;藻株分离:采用稀释分离法与平板分离法相结合分离出单藻落进行纯培养;藻种培养:对培养容器及培养基进行灭菌,接种后放置于适宜光照、温度条件下培养,定期摇晃并进行传代培养,得到自絮凝绿藻的藻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絮凝绿藻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还包括:预处理:去除样品中大杂质,并将样品置于培养基中培养3

5天直至藻密度升高至一定基础;预处理步骤设置于所述藻株分离步骤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絮凝绿藻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藻株分离步骤包括:取一定样品用BG11培养基稀释至一定浓度,使之分装到96孔板时每个孔最多只含1个藻;将96孔板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当孔中一直为单个藻种,则逐步扩大为纯培养;当孔中含两个或以上藻种,继续稀释或取适量涂布平板,待平板中长出单藻落时,挑取单藻落扩大培养。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絮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军黄木英仇宝钗陶姗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蓝天绿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