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合培养稳定增殖夜光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492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培养稳定增殖夜光藻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将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和斯氏异冒藻(Heterocapsa steinii)共培养,所述共培养的体系含有营养盐,所述营养盐包括N元素、Si元素、P元素、微量金属元素和维生素。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操作简单、无需严格控制营养盐的水平;夜光藻在与斯氏异冒藻共培养体系中生长迅速,高密度及高增长率的斯氏异冒藻对夜光藻的生长并没有抑制作用,夜光藻种群密度随斯氏异冒藻种群密度以及营养盐浓度的增多而增多,夜光藻种群密度在6天内最高可达(10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混合培养稳定增殖夜光藻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混合培养稳定增殖夜光藻的方法,属于浮游植物培养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赤潮通常是指一些海洋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水体中过度繁殖或聚集造成水体变色的现象。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全球气候变化、海洋酸化等现象加剧,赤潮发生的规模和频率总体呈明显增加趋势。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隶属于甲藻门,作为典型的赤潮生物之一,在全球多个海域曾形成过大面积赤潮。除此以外,夜光藻也因会形成“蓝色荧光海”而备受社会关注。夜光藻包括两种类型:红色夜光藻和绿色夜光藻。红色夜光藻为纯异养藻类,只能通过摄食硅藻等浮游植物、细菌、桡足卵类等来获取营养供其生长繁殖,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鉴于夜光藻赤潮发生以及公众的高度关注,众多学者近年来相继开展红色夜光藻相关研究。此外,因“蓝眼泪”现象备受关注,社会大众对这一生态现象充满神秘,对其背后原因却知之甚少。
[0003]红色夜光藻培养时需添加饵料藻液,而饵料藻的选择、添加量以及营养盐的添加等因素都会影响夜光藻生长,如一些饵料量或营养盐添加过多会导致夜光藻的死亡,这导致目前对于实验室夜光藻的培养主要停留在小体积培养,有时并不能满足实验需求,且需要连续投喂饵料并对饵料或营养盐的添加量要求较高。由此,上述这些因素给实验带来了诸多问题,也限制了实验室条件下对夜光藻的大体积培养及研究。
[0004]专利申请(申请号:202111357413.1,名称:一种夜光藻快速增殖培养方法)公开了一种夜光藻快速增殖培养方法,通过提供低水平的营养盐添加,通过“无机营养——饵料藻——夜光藻”的链条,一次性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密度夜光藻的方法;但是该专利申请需严格控制饵料藻亚心形扁藻的起始密度和细胞状态,操作较为复杂,易受饵料藻状态等影响,且培养初期需严格控制培养体系中的营养盐浓度,如果营养盐浓度过高,导致饵料藻大量繁殖,可能因化感作用,导致夜光藻迅速死亡。
[0005]因此,亟需一种操作简单、无需严格控制营养盐浓度的夜光藻培养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无需严格控制饵料藻密度、盐浓度的基于混合培养稳定增殖夜光藻的方法。所以本专利技术中斯氏异冒藻没有固定的添加量,只要加入的斯氏异冒藻有活力,f/2

Si培养基与藻液总量(斯氏异冒藻和夜光藻)的体积比为1

即可。
[0007]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合培养稳定增殖夜光藻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将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和斯氏异冒藻(Heterocapsa steinii)共培养,所述共培养体系含有营养盐,所述营养盐包括N元素、Si元素、P元素、微量金属元素和维生素。
[0008]其中,所述夜光藻包括红色夜光藻。
[0009]其中,含有所述N元素的物质包括NaNO3,含有所述Si元素的物质包括Na2SiO3·
9H2O,含有所述P元素的物质包括NaH2PO4·
2H2O。
[0010]其中,微量金属元素包括Fe、Cu、Zn、Co、Mn或Mo。
[0011]其中,含有所述Fe的物质包括FeCl3·
6H2O,含有所述Cu的物质包括CuSO4·
5H2O,含有所述Zn的物质包括ZnSO4·
7H2O,含有所述Co的物质包括CoCl2·
6H2O,含有所述Mn的物质包括MnCl2·
4H2O,含有所述Mo的物质包括Na2MoO4·
2H2O。
[0012]其中,所述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
12
、H或B1。
[0013]其中,所述NaNO3的浓度为0.551
×
10
‑4~8.82
×
10
‑4mol/L,所述Na2SiO3·
9H2O的浓度为0.663
×
10
‑5~1.06
×
10
‑4mol/L,所述NaH2PO4·
2H2O的浓度为0.226
×
10
‑5~3.62
×
10
‑5mol/L。
[0014]其中,所述FeCl3·
6H2O的浓度为0.731
×
10
‑6~1.17
×
10
‑5mol/L,所述CuSO4·
5H2O的浓度为0.246
×
10
‑8~3.93
×
10
‑8mol/L,所述ZnSO4·
7H2O的浓度为0.478
×
10
‑8~7.65
×
10
‑8mol/L,所述CoCl2·
6H2O的浓度为0.263
×
10
‑8~4.2
×
10
‑8mol/L,所述MnCl2·
4H2O的浓度为0.569
×
10
‑7~9.1
×
10
‑7mol/L,所述Na2MoO4·
2H2O的浓度为0.163
×
10
‑8~2.6
×
10
‑8mol/L。
[0015]其中,所述维生素B
12
的浓度为0.231
×
10

10
~3.69
×
10

10
mol/L,所述维生素H的浓度为0.128
×
10
‑9~2.05
×
10
‑9mol/L,所述维生素B1的浓度为0.185
×
10
‑7~2.96
×
10
‑7mol/L。
[0016]本专利技术成功筛选出一株合适的饵料藻,并自主建立了夜光藻的与大体积培养装置相结合的一次性投饵培养方法。只需添加营养盐供其饵料藻生长繁殖,为夜光藻提供充足饵料,即可在大体积培养装置中长期培养并获得高密度夜光藻,为夜光藻研究提供保障。
[0017]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0018]1、夜光藻在与斯氏异冒藻共培养体系中生长迅速,高密度及高增长率的斯氏异冒藻对夜光藻的生长并没有抑制作用,夜光藻种群密度随斯氏异冒藻种群密度以及营养盐浓度的增多而增多,f/2

Si处理组的夜光藻种群密度在6天内可达到(109
±
3.9)cells/mL;
[0019]2、混养体系中的夜光藻体内存在多而充盈的食物泡,表明夜光藻可以摄食斯氏异冒藻并利用其营养价值生长繁殖;
[0020]3、只需添加营养盐供其饵料藻生长繁殖,为夜光藻提供充足饵料,即可在大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混合培养稳定增殖夜光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将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和斯氏异冒藻(Heterocapsa steinii)共培养;所述共培养的体系含有营养盐,所述营养盐包括N元素、Si元素、P元素、微量金属元素和维生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包括红色夜光藻(redNoctiluc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所述N元素的物质包括NaNO3,含有所述Si元素的物质包括Na2SiO3·
9H2O,含有所述P元素的物质包括NaH2PO4·
2H2O。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微量金属元素包括Fe、Cu、Zn、Co、Mn或Mo。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所述Fe的物质包括FeCl3·
6H2O,含有所述Cu的物质包括CuSO4·
5H2O,含有所述Zn的物质包括ZnSO4·
7H2O,含有所述Co的物质包括CoCl2·
6H2O,含有所述Mn的物质包括MnCl2·
4H2O,含有所述Mo的物质包括Na2MoO4·
2H2O。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
12
、H或B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NO3的浓度为0.551
×
10
‑4~8.82
×
10
‑4mol/L,所述Na2SiO3·
9H2O的浓度为0.663
×
10
‑5~1.06
×
10
‑4mol/L,所述NaH2PO4·
2H2O的浓度为0.226
×
10
‑5~3.62
×
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南京王君玥申欣毛宁陈奕帆蔡月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