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制油罐内衬结构及内衬改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3623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钢制油罐内衬结构及内衬改造工艺,涉及油罐技术领域。内衬结构包括内罐壁、第一增强壁和第二增强壁,所述第一增强壁设在内罐壁的外侧,所述第二增强壁设在第一增强壁的外侧,所述第一增强壁和第二增强壁之间设有填充空间,且填充空间内设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包括树脂固化层和编织层,所述树脂固化层设有两层,所述编织层设在两层所述树脂固化层之间;填充层由编织层和树脂固化层组成,编织层由陶瓷纤维缠绕在碳纤维的外侧构成的编织纤维交错编织构成,由于陶瓷纤维和碳纤维的特性以及相互交错的结构,使得填充层整体强度更高,不易开裂断开;在编织层的空隙内部填充弹性胶球,使得填充层具备弹性势能,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的抗震性能。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制油罐内衬结构及内衬改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罐
,尤其涉及钢制油罐内衬结构及内衬改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油罐是一种储存油品的容器,是油库的主要设施,油罐按材质可分为非金属油罐和金属油罐两大类。金属油罐最为常用,而非金属油罐一般仅用于野外油库,包括耐油橡胶软体油罐、玻璃钢油罐和塑料油罐等。油罐固有缺点如下:罐壁容易受腐蚀导致穿孔,一旦发生破裂事故,势必会将防火堤冲毁,造成全部油品外泄,当失控的漫流油品遇火源被点燃后,将形成大面积的流火。
[0003]鉴于储油罐罐壁腐蚀破坏的严重影响以及单层金属罐的结构局限性,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开始了对双层罐结构的研究,立式储油罐中采用双层罐壁结构,在罐体内衬外面增加一层外罐壁,两层罐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并填充支撑件,可降低罐壁的腐蚀速率,同时防止油品泄漏时污染物的扩散,并能采取可靠方法进行油品泄漏检测。但是,以往的双层罐复合结构的支撑件一般采用衬布、3D织物/3D铝箔等,这些材料由于强度低导致容易开裂,由于层间结合力差导致容易错开,影响均匀支撑性能,而且抗震效果有限,对罐体的保护有局限。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钢制油罐内衬结构及内衬改造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钢制油罐内衬结构及内衬改造工艺,该钢制油罐内衬结构由于陶瓷纤维和碳纤维的特性以及相互交错的结构,使得填充层整体强度更高,不易开裂断开。
[0005]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一种钢制油罐内衬结构,包括内罐壁、第一增强壁和第二增强壁,所述第一增强壁设在内罐壁的外侧,所述第二增强壁设在第一增强壁的外侧,所述第一增强壁和第二增强壁之间设有填充空间,且填充空间内设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包括树脂固化层和编织层,所述树脂固化层设有两层,所述编织层设在两层所述树脂固化层之间。
[0007]所述编织层由碳纤维和陶瓷纤维组成,所述陶瓷纤维缠绕在碳纤维的外侧构成编织纤维,且多组编织纤维相互交错编织构成编织层,所述编织层的空隙内部填充有弹性胶球。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编织层至少设有三层,三层所述编织层和两侧所述树脂固化层之间通过缝合线缝合,所述缝合线浸润树脂,在填充层内固化成树脂柱,所述树脂柱呈X型。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碳纤维的直径为4

45μm,所述陶瓷纤维的直径为4

35μm。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增强壁和第二增强壁均为玻璃纤维钢,所述第一增强壁、填充层、第二增强壁之间通过粘胶粘接固定。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罐壁的外侧覆盖有修补料,且修补料的外侧涂覆有喷釉
层,所述第一增强壁通过粘胶粘接在喷釉层的外侧。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修补料由铝酸钡水泥、高岭土粉和粘土砖碎块混合构成,所述喷釉层由焦宝石粉、氧化铝、三氧化二铬、氧化锆微粉、磷酸铝溶液混合构成。
[0013]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出一种钢制油罐内衬改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一:在油罐的内罐壁外侧进行人工检测油气浓度并通风,待油气浓度降到安全值;
[0015]步骤二:制备修补料和喷釉层,在内罐壁外侧涂覆一层粘胶,再将修补料均匀喷涂到内罐壁外侧并烘干;
[0016]步骤三:待修补料干燥凝固后,在修补料外侧喷涂上喷釉层并烘干,在喷釉层外侧通过粘胶粘接第一增强壁;
[0017]步骤四:制作填充层,将陶瓷纤维缠绕在碳纤维的外侧构成编织纤维,将多组编织纤维相互交错编织构成编织层,在编织层的空隙内部填充弹性胶球;
[0018]步骤五:将三层编织层叠加组合,在上下面分别喷涂树脂固化层,待树脂固化层固化成树脂板的时候,采用浸润树脂的缝合线沿X形状将编织层和树脂板缝合,等待缝合线固化成树脂柱;
[0019]步骤六:将填充层通过粘胶粘接在第一增强壁的外侧,然后在填充层外侧通过粘胶粘接第二增强壁。
[002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制备修补料的具体方法为:将粘土砖碎块粉碎成颗粒,按照以下质量比成份称取原料:高岭土粉15

25份、粘土砖碎块颗粒50

70份、铝酸钡水泥5

12份、水5

8份,将上述原料放入搅拌机内搅拌10

20min,获得修补料。
[002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制备喷釉层的具体方法为:按照质量比成份称取以下原料:20

40份焦宝石细粉、5

15份氧化铝、10

25份三氧化二铬、10

20份氧化锆微粉、20

25份磷酸铝溶液;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制成浆料喷釉。
[0022]进一步改进在于:粘胶采用苯丙乳、无醛改性胶、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磷酸铵、热稳定剂的混合物制成。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1、本专利技术在内罐壁外侧增设第一增强壁、第二增强壁,利用两个增强壁之间的空间填充填充层,填充层由编织层和树脂固化层组成,编织层由陶瓷纤维缠绕在碳纤维的外侧构成的编织纤维交错编织构成,由于陶瓷纤维和碳纤维的特性以及相互交错的结构,使得填充层整体强度更高,不易开裂断开。
[0025]2、本专利技术填充层内部采用浸润树脂的缝合线沿X形状进行缝合,缝合线固化成树脂柱,在填充层内部进行支撑,使得填充层整体承压性能更强,缝合线连接编织层和树脂固化层,使得层间结合力强,不易错开,保证均匀支撑。
[0026]3、本专利技术在编织层的空隙内部填充弹性胶球,使得填充层具备弹性势能,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功能多样化。
[0027]4、本专利技术在油罐内衬改造时,制备修补料和喷釉层,在内罐壁外侧涂覆修补料再喷涂上喷釉层,有利于修复内罐壁的瑕疵和固化内罐壁,使油罐更加坚固。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填充层拆分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缝合线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编织层组合示意图。
[0032]其中:1、内罐壁;2、第一增强壁;3、第二增强壁;4、填充层;5、树脂固化层;6、编织层;7、碳纤维;8、陶瓷纤维;9、弹性胶球;10、缝合线;11、修补料;12、喷釉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34]实施例一
[0035]根据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钢制油罐内衬结构,包括内罐壁1、第一增强壁2和第二增强壁3,所述第一增强壁2设在内罐壁1的外侧,所述第二增强壁3设在第一增强壁2的外侧,所述第一增强壁2和第二增强壁3之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制油罐内衬结构,包括内罐壁(1)、第一增强壁(2)和第二增强壁(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强壁(2)设在内罐壁(1)的外侧,所述第二增强壁(3)设在第一增强壁(2)的外侧,所述第一增强壁(2)和第二增强壁(3)之间设有填充空间,且填充空间内设有填充层(4),所述填充层(4)包括树脂固化层(5)和编织层(6),所述树脂固化层(5)设有两层,所述编织层(6)设在两层所述树脂固化层(5)之间;所述编织层(6)由碳纤维(7)和陶瓷纤维(8)组成,所述陶瓷纤维(8)缠绕在碳纤维(7)的外侧构成编织纤维,且多组编织纤维相互交错编织构成编织层(6),所述编织层(6)的空隙内部填充有弹性胶球(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油罐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6)至少设有三层,三层所述编织层(6)和两侧所述树脂固化层(5)之间通过缝合线(10)缝合,所述缝合线(10)浸润树脂,在填充层(4)内固化成树脂柱,所述树脂柱呈X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制油罐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7)的直径为4

45μm,所述陶瓷纤维(8)的直径为4

35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油罐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强壁(2)和第二增强壁(3)均为玻璃纤维钢,所述第一增强壁(2)、填充层(4)、第二增强壁(3)之间通过粘胶粘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制油罐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罐壁(1)的外侧覆盖有修补料(11),且修补料(11)的外侧涂覆有喷釉层(12),所述第一增强壁(2)通过粘胶粘接在喷釉层(12)的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制油罐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修补料(11)由铝酸钡水泥、高岭土粉和粘土砖碎块混合构成,所述喷釉层(12)由焦宝石粉、氧化铝、三氧化二铬、氧化锆微粉、磷酸铝溶液混合构成。7.钢制油罐内衬改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油罐的内罐壁(1)外侧进行人工检测油气浓度并通风,待油气浓度降到安全值;步骤二:制备修补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鹏贺锋梅勇张晓岚李季秦岭侯佳黛孙云厚曹健舞李少华李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