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海燕专利>正文

一种设有易折颈开口装置的软包装管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3515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设有易折颈开口装置的软包装管体。所述易折颈开口装置设置在管体的一端,由折断手柄、易折颈段或折断刻痕、管口圈座组成,其中易折颈段或折断刻痕连接于折断手柄与管口圈座之间,易折颈段或折断刻痕的内腔通过管口圈座内孔与软包装管体内腔相通,管口圈座与软包装管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作简单,所设置的易折颈开口装置与软包装管体连接一次成型,实施物料灌装封尾后,成为一完整管体,密封效果好;且可简单地一次性“破坏”而不能复原,克服了人为重复利用内中物料的隐患。(*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软包装管体,具体涉及一种设有易折颈开口装置的软包装管体
技术介绍
现今人们需要使用的膏状、凝胶状或带有一定粘度的物料,一般均采用软管包装。 通常是软管的管口设有外螺纹,管盖设有与之相吻的内螺纹。需要取用时,旋开管盖、通过 挤压管身或其它负压方式将管内物料从管口挤出,满足用量、再旋紧管盖。这种软管包装比 较适合无须密封保存的物料。而对于须要密封保存的物料,企业生产时,必须在管口加一层 电磁膜封口,这样不仅增加了制造工序、制造成本,有时还会出现漏封现象;使用者也增添 了一道撕揭膜盖的程序,如遇不易撕开状况,还要用利器将封口膜扎破。除外,特别是有些 仅限于一次性使用的软管包装医用物料,还有可能被人为重复利用而造成药物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设有易折颈开口装置的软包装管 体,目的在于通过改变现行软包装管体的结构,以实现软包装管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及一 次性使用的方便性。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本技术包括软包装管体,还包括设置在软包装管体一端的易折颈开口装置, 该装置主要由折断手柄、易折颈段或折断刻痕、管口圈座组成,其中易折颈段或折断刻痕连 接于折断手柄与管口圈座之间,易折颈段或折断刻痕的内腔通过管口圈座内孔与软包装管 体内腔相通,管口圈座与软包装管体连接。所述折断手柄的横断面为矩形、或为圆形、或为 梯形、或为多边形。所述易折颈段是在其上、下段之间设有折断颈。所述折断颈或折断刻痕 的折断面与所连接的折断手柄横断面形状一致。所述管口圈座由上圈座和下圈座构成,其 中上圈座与易折颈段连接;下圈座位于软包装管体的上圆面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制作简单,所设置的易折颈开口装置与软包装管体连接一次成 型,实施物料灌装封尾后,成为一完整管体,密封效果好。( 二)本技术使用方便,所设置的易折颈开口装置,可简单地一次性“破坏”而 不能复原,无被重复利用的风险,克服了人为的不安全因素。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易折颈开口装置设有易折颈段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易折颈开口装置设有折断刻痕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在软包装管体1的一端设置易折颈开口装置2,该装置主要由折断手 柄21、易折颈段22A、管口圈座23组成,图中所示折断手柄的横断面为矩形;易折颈段设有 上段221、下段222,上、下段之间为折断颈223,该折断颈的断面为矩形孔;管口圈座由上圈 座231和下圈座232构成,其中上圈座与易折颈段下段222连接;下圈座232位于软包装管 体1的上圆面11内。如图2所示,本技术在软包装管体1的一端设置易折颈开口装置2,该装置主要由折断手 柄21、折断刻痕22B、管口圈座23组成,折断刻痕22B位于折断手柄21和管口圈座23之间, 管口圈座由上圈座231和下圈座232构成,其中下圈座232位于软包装管体1的上圆面11 内。以下结合附图,简述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使用如图1结构的本技术时,只要一个手的手指捏住管口圈座的下圈座,另 一个手的手指捏住折断手柄、侧向下扳,便可一次性地使易折颈段的上、下段分离,沿折断 颈断开;再经挤压软包装管体,内中的物料则从管体内腔、管口圈座内腔、易折颈段的折断 面断口的通道流至管外供使用。使用如图2结构的本技术时,只要一个手的手指捏住管口圈座的下圈座,另 一个手的手指捏住折断手柄、侧向下扳,便可一次性地沿折断刻痕断开;再经挤压软包装管 体,内中的物料则从管体内腔、管口圈座内腔、折断刻痕的折断面断口的通道流至管外供使用。综上,本技术可达到预期的专利技术目的。权利要求一种设有易折颈开口装置的软包装管体,包括软包装管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软包装管体一端的易折颈开口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折断手柄、易折颈段或折断刻痕、管口圈座组成,其中易折颈段或折断刻痕连接于折断手柄与管口圈座之间,易折颈段或折断刻痕的内腔通过管口圈座内孔与软包装管体内腔相通,管口圈座与软包装管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易折颈开口装置的软包装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 易折颈段设有上、下段,上、下段之间为折断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易折颈开口装置的软包装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 折断手柄的横断面为矩形、或为圆形、或为梯形、或为多边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易折颈开口装置的软包装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 折断颈或折断刻痕的折断面与所连接的折断手柄横断面形状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易折颈开口装置的软包装管体,其特征在于管口 圈座由上圈座和下圈座构成,其中上圈座与易折颈段或折断刻痕连接;下圈座位于软包装 管体的上圆面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设有易折颈开口装置的软包装管体。所述易折颈开口装置设置在管体的一端,由折断手柄、易折颈段或折断刻痕、管口圈座组成,其中易折颈段或折断刻痕连接于折断手柄与管口圈座之间,易折颈段或折断刻痕的内腔通过管口圈座内孔与软包装管体内腔相通,管口圈座与软包装管体连接。本技术制作简单,所设置的易折颈开口装置与软包装管体连接一次成型,实施物料灌装封尾后,成为一完整管体,密封效果好;且可简单地一次性“破坏”而不能复原,克服了人为重复利用内中物料的隐患。文档编号B65D35/28GK201610249SQ20102012379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日专利技术者周郗竹, 滕云, 薛海燕 申请人:薛海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有易折颈开口装置的软包装管体,包括软包装管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软包装管体一端的易折颈开口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折断手柄、易折颈段或折断刻痕、管口圈座组成,其中易折颈段或折断刻痕连接于折断手柄与管口圈座之间,易折颈段或折断刻痕的内腔通过管口圈座内孔与软包装管体内腔相通,管口圈座与软包装管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云周郗竹薛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薛海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