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托竹荪菌盖洗脱和孢子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3438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食用菌技术领域,具体为红托竹荪菌盖洗脱和孢子回收系统,其包括菌盖清洗装置、菌盖回收装置、烘干装置和孢子回收及废液处理装置,所述菌盖清洗装置包括有侵泡池,所述侵泡池的侧壁设置有注水口,所述侵泡池内设置有喷淋管,所述注水口与喷淋管连接,所述喷淋管上设置有喷淋头,所述侵泡池的内壁设置有超声模块和传动器,本申请文件中,通过本方案解决了菌盖清洗及孢子分离的技术问题,一方面清洗获得洁白干净的菌盖用于食用或加工,另一方面,收集清洗废水中的孢子,孢子中含有大量的抗菌类物质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生防潜力,同时实现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托竹荪菌盖洗脱和孢子回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
,具体为红托竹荪菌盖洗脱和孢子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红托竹荪是我国珍贵特产,被称为宴席上“八大山珍”中的“山珍之王”,是我国唯一的清香型竹荪品种,集色、香、味于一体。红托竹荪性寒,味甘,食药价值极高,是一种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用菌。含有21种氨基酸,富含黄酮、多酚、多种酶、高分子糖等活性物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营养健康型食品需求的同时,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腹壁脂肪积贮,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等效果,红托竹荪菌盖采摘时表面附着一层较厚的墨绿色孢子,具有呛鼻的刺激性气味,若不及时清洗会出现孢子自溶,菌盖腐烂变质。
[0003]现有的技术中,红托竹荪采收后菌盖附着孢子,需要进行人工清洗,一般是在70℃水中浸泡2h,然后流水清洗,直至菌盖孢子完全洗去呈白色或乳白色,含孢子的废水直接以污水形式排出,清洗费时费力,浪费大量水资源和能源,含孢子的废水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红托竹荪菌盖洗脱和孢子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菌盖清洗装置(100)、菌盖回收装置(200)、烘干装置(300)和孢子回收及废液处理装置(400),所述菌盖清洗装置(100)包括有侵泡池(110),所述侵泡池(110)的侧壁设置有注水口(120),所述侵泡池(110)内设置有喷淋管(130),所述注水口(120)与喷淋管(130)连接,所述喷淋管(130)上设置有喷淋头(140),所述侵泡池(110)的内壁设置有超声模块(150)和传动器(160),所述传动器(160)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带(170),所述传动带(170)上设置有通孔(180),所述侵泡池(110)的出料口处设置有电控门(190),所述菌盖回收装置(200)包括有支撑框架(210),所述支撑框架(210)的侧壁设置有传送电机(220),所述传送电机(220)的转轴上设置有传送带(230),所述传送带(230)的一端设置有收集框(240),所述烘干装置(300)包括有烘干箱(310),所述烘干箱(310)设置在支撑框架(210)的顶部,所述烘干箱(310)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烘干风机(320),所述孢子回收及废液处理装置(400)包括有废液排出管(410),所述废液排出管(410)设置在侵泡池(110)的侧壁,所述废液排出管(410)的一端设置有回收箱(420),所述回收箱(420)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回收托盘(430),所述回收托盘(430)上设置有过滤网(431),两个所述回收托盘(430)的侧壁连接有转杆(432),所述转杆(432)的侧壁连接有转子(433),所述回收箱(420)的底部设置有滤液池(440),所述回收托盘(430)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450),所述安装架(450)的侧壁设置有翻转电机(460),所述翻转电机(460)的转轴上设置有电动伸缩杆(470),所述回收托盘(430)上设置有与电动伸缩杆(470)相对应的插孔(480),所述电动伸缩杆(470)的一端嵌入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林山陈飞李剑梅张疏雨朱万芹吴英春徐冲桓明辉谢存一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