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燃室结构和垃圾焚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3327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垃圾焚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燃室结构和垃圾焚烧系统。其包括:前端接收模块,包括垃圾车和垃圾储坑,垃圾车上的垃圾经地磅称重后,卸进垃圾储坑内,使其发酵脱水;给料模块,包括垃圾抓斗和导料溜槽,垃圾抓斗将垃圾储坑内的垃圾提升到给料斗,顺着焚烧炉前端设置的溜槽连续不断加料到炉排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二燃室内部设置有紧急排放管和导风板组件,在日常使用时,通过导风板组件对烟气进行导向引流,在发生意外情况时通过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变换设定状态,使得其不会阻挡气体流动方向,避免减缓气体流速,从而让二燃室内部的烟气可以及时排放至其它安全区域,以避免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以避免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以避免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燃室结构和垃圾焚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焚烧
,尤其涉及一种二燃室结构和垃圾焚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垃圾处理问题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利用焚烧炉对垃圾进行焚烧。通过焚烧,不仅垃圾体积大大减小,同时还可以利用焚烧产生的热量发电、供热,达到能量再利用的目的,焚烧炉通常配备有二燃室,对焚烧过程中热解的烟气进行进一步分解和燃烧,以确保垃圾充分燃烧和分解。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806489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二燃室,其通过设置隔板将内部分隔成依次连通的A室、B室、C室,A室为燃烧区,燃烧温度大于1100℃,可以满足几乎所有垃圾与危险废物的焚烧温度要求,如医疗垃圾中的化学类、药品类的废物的焚烧,同时A室设有进风组件,进风组件作用在于提供一次进风,一次供风为不完全供风,实现低氮燃烧。
[0004]但是上述提到的二燃室没有设置有紧急排出组件,一旦二燃室内过热、异常气压和系统故障时,由于隔板的设置减缓了烟气的流动速度,无法将烟气和废气快速排放至安全区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二燃室结构和垃圾焚烧系统。二燃室内部设置有紧急排放管和导风板组件,在日常使用时,通过导风板组件对烟气进行导向引流,在发生意外情况时通过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变换设定状态,使得其不会阻挡气体流动方向,避免减缓气体流速,从而让二燃室内部的烟气可以及时排放至其它安全区域,以避免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二燃室结构,其包括:二燃室本体,包括主燃烧室和副燃烧室,二者相互连通,副燃烧室底部设置有两个沉积斜面,其中一侧的沉积斜面与主燃烧室相连;导流罩,安装在二燃室本体下方,主燃烧室通过导流罩与焚烧炉连通;燃烧器,安装在二燃室本体外侧靠近导流罩的一侧,燃烧器的喷嘴伸至主燃烧室内侧;换热水管组,设置在主燃烧室内侧,对焚烧烟气中的热量进行换热操作;屏室换热壁,设置在副燃烧室的内侧壁;导风板组件,设置在二燃室本体内侧,改变废气流向和速度,进而引导和分配废气流速;排气管,安装在二燃室本体侧壁的顶部,其一端延伸至副燃烧室内;排渣管,安装在副燃烧室底部位于两个沉积斜面之间,其上设置有位于二燃室本体外侧的手动阀;紧急排放管,安装在二燃室本体上方,其底端延伸至副燃烧室内,其中部安装有电动阀。
[0007]优选的,换热水管组包括换热盘管、U形连接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换热盘管在主燃烧室内由上到下等距垂直设置有多组,其两端均连通有U形连接管,通过U形连接管分别与上下相邻的换热盘管连通,最上方的换热盘管和最下方的换热盘管分别连通有穿过二燃室本体的进水管和出水管。
[0008]优选的,换热盘管由多个S形水管一一首尾相连组成。
[0009]优选的,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安装在主燃烧室和副燃烧室连接处内壁的底部,副燃烧室内部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上安装有导向伸缩杆,第二导风板安装在导向伸缩杆上,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配合使得废气呈S形走向流动,副燃烧室内壁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导风板对应设置的密封挡座。
[0010]优选的,副燃烧室内侧设置有驱动第二导风板升降的驱动组件,其包括驱动电机、丝杆、丝套和支撑杆,驱动电机安装在二燃室本体上,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二燃室本体连接有丝杆,丝杆底端通过轴承与主燃烧室的沉积斜面转动连接,丝套螺纹连接在丝杆上,支撑杆设置有两组,丝套通过两个支撑杆与第二导风板连接。
[0011]优选的,第一导风板包括主板和副板,副板铰接在主板上,副板与主板铰接处的一侧接触设置有L形挡杆,L形挡杆与第二导风板相连,L形挡杆的一端设置有楔形面。
[0012]本专利技术又提出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具有上述的二燃室结构,其包括:前端接收模块,包括垃圾车和垃圾储坑,垃圾车上的垃圾经地磅称重后,卸进垃圾储坑内,使其发酵脱水;给料模块,包括垃圾抓斗和导料溜槽,垃圾抓斗将垃圾储坑内的垃圾提升到给料斗,顺着焚烧炉前端设置的溜槽连续不断加料到炉排入口;推料模块,包括推料器,用于将炉排上的垃圾推动至焚烧模块;焚烧模块,包括焚烧炉,焚烧炉内从左到右依次分为干燥段、燃烧一段、燃烧二段、燃烧三段、燃烬一段和燃烬二段,用于对炉内垃圾充分燃烧;排渣模块,包括刮板出渣机,用于将固体灰渣排出方便进行后续的分拣回收操作;二次焚烧模块,包括二燃室结构,用于对焚烧模块产生的废气再度燃烧后排出;尾气处理模块,包括烟尘净化器、脱硫塔、脱硝炉和吸附箱,用于对二次燃烧后的烟气处理后排出。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二燃室内部设置有紧急排放管和导风板组件,在日常处理过程中,通过导风板组件对烟气进行导向引流,在发生意外情况时通过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变换设定状态,使得其不会阻挡气体流动方向,避免减缓气体流速,从而让二燃室内部的烟气可以及时排放至其它安全区域,以避免设备损坏、事故发生时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降低了整体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二燃室结构和垃圾焚烧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的设备故障导风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2的换热水管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2的屏室换热壁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垃圾焚烧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二燃室本体;2、主燃烧室;3、副燃烧室;4、沉积斜面;5、导流罩;6、燃烧器;7、换热水管组;8、屏室换热壁;9、导风板组件;10、排气管;11、排渣管;12、手动阀;13、紧急排放管;14、电动阀;15、换热盘管;16、U形连接管;17、进水管;18、出水管;19、固定架;20、导向伸缩杆;21、密封挡座;22、驱动电机;23、丝杆;24、丝套;25、支撑杆;26、L形挡杆;27、第一导风板;28、第二导风板;29、主板;30、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

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二燃室结构和垃圾焚烧系统,其包括:前端接收模块,包括垃圾车和垃圾储坑,垃圾车上的垃圾经地磅称重后,卸进垃圾储坑内,使其发酵脱水;给料模块,包括垃圾抓斗和导料溜槽,垃圾抓斗将垃圾储坑内的垃圾提升到给料斗,顺着焚烧炉前端设置的溜槽连续不断加料到炉排入口;推料模块,包括推料器,用于将炉排上的垃圾推动至焚烧模块;焚烧模块,包括焚烧炉,焚烧炉内从左到右依次分为干燥段、燃烧一段、燃烧二段、燃烧三段、燃烬一段和燃烬二段,用于对炉内垃圾充分燃烧;排渣模块,包括刮板出渣机,用于将固体灰渣排出方便进行后续的分拣回收操作;二次焚烧模块,包括二燃室结构,用于对焚烧模块产生的废气再度燃烧后排出;尾气处理模块,包括烟尘净化器、脱硫塔、脱硝炉和吸附箱,用于对二次燃烧后的烟气处理后排出。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燃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二燃室本体(1),包括主燃烧室(2)和副燃烧室(3),二者相互连通,副燃烧室(3)底部设置有两个沉积斜面(4),其中一侧的沉积斜面(4)与主燃烧室(2)相连;导流罩(5),安装在二燃室本体(1)下方,主燃烧室(2)通过导流罩(5)与焚烧炉连通;燃烧器(6),安装在二燃室本体(1)外侧靠近导流罩(5)的一侧,燃烧器(6)的喷嘴伸至主燃烧室(2)内侧;换热水管组(7),设置在主燃烧室(2)内侧,对焚烧烟气中的热量进行换热操作;屏室换热壁(8),设置在副燃烧室(3)的内侧壁;导风板组件(9),设置在二燃室本体(1)内侧,改变废气流向和速度,进而引导和分配废气流速;排气管(10),安装在二燃室本体(1)侧壁的顶部,其一端延伸至副燃烧室(3)内;排渣管(11),安装在副燃烧室(3)底部位于两个沉积斜面(4)之间,其上设置有位于二燃室本体(1)外侧的手动阀(12);紧急排放管(13),安装在二燃室本体(1)上方,其底端延伸至副燃烧室(3)内,其中部安装有电动阀(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燃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换热水管组(7)包括换热盘管(15)、U形连接管(16)、进水管(17)和出水管(18),换热盘管(15)在主燃烧室(2)内由上到下等距垂直设置有多组,其两端均连通有U形连接管(16),通过U形连接管(16)分别与上下相邻的换热盘管(15)连通,最上方的换热盘管(15)和最下方的换热盘管(15)分别连通有穿过二燃室本体(1)的进水管(17)和出水管(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燃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换热盘管(15)由多个S形水管一一首尾相连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燃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导风板组件(9)包括第一导风板(27)和第二导风板(28),第一导风板(27)安装在主燃烧室(2)和副燃烧室(3)连接处内壁的底部,副燃烧室(3)内部设置有固定架(19),固定架(19)上安装有导向伸缩杆(20),第二导风板(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锋沈捷徐仁伟刘彧任瑶
申请(专利权)人:赫拉环境保护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