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稻再油模式的水稻亩产吨粮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330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合稻再油模式的水稻亩产吨粮的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稻再油模式的水稻亩产吨粮的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适合稻再油模式的水稻亩产吨粮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袁隆平团队在
2015
年实现了亩产吨粮的目标,但是由于高投入

高肥力水平,在实际生产实践中由于条件的局限,农户很少能实现亩产吨粮的目标

亩产吨粮停留在高产潜力层面上

[0003]现有技术中,农户普遍采用以下栽培方法:
[0004]1、
在3月播种一季稻,8月
15
日左右成熟,目前实现了亩产干谷
700
公斤

收割后再生稻亩产实现亩产干谷
300
公斤

两季水稻总产共
1000
公斤,但不能接茬油菜

若水稻品种生育期太长,头季水稻无法在8月
15
日前收割,则再生稻无法保证9月
20
日前齐穗,产量不高

[0005]2、
在4月
20
日播种一季稻,5月
20
日移栽,9月中旬成熟收割,亩产实现
700
公斤干谷

水稻收割后9月中下旬直播中熟型油菜,次年的5月
10
日左右成熟收割,油菜平均亩产菜籽
175
公斤左右

该模式能兼顾水稻和油菜种植,不足之处是水稻的总亩产偏低,不符合国家粮食生产的要求

[0006]3、
在5月
10
日油菜收割后马上耕田,大约5月
15
日左右直播一晚,国庆前后收割,亩产干谷
700
公斤
。10
月上中旬直播早熟型油菜,次年5月
10
日左右成熟收割,油菜平均亩产菜籽
175
公斤左右

该模式能兼顾水稻和油菜种植,不足之处是水稻亩产偏低,油菜产量也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稻再油模式的水稻亩产吨粮的栽培方法,不仅兼顾水稻油菜种植,而且都实现高产

[0008]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提供一种适合稻再油模式的水稻亩产吨粮的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
1、
选择品种:选择含部分粳稻血缘的圆粒重穗型早稻迟熟型品种;
[0011]步骤
2、
机插密植:机插密度行株距
23.3
厘米
*10
厘米,每亩3万穴;
[0012]步骤
3、
晒田:水稻封行开始晒田,耕作层较深的田提早2‑3天晒田,晒至土壤硬实开裂,表皮发白,水稻叶色变淡,叶尖稍卷曲;
[0013]步骤
4、
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头季稻按照亩产
700
公斤的标准精确定量施肥,施入的纯
N、P、K
分别为
12、6、12
公斤;再生稻按亩产
400
公斤的目标重施促腋芽肥,腋芽萌发成苗后,每亩施尿素
10
公斤和复合肥
15
公斤;
[0014]步骤
5、
收割:采用收割机进行收割,将收割机履带宽度由
55
厘米减少为
28
厘米,使两个履带间距扩大到
98
厘米,收割机的出渣口由一个改为左右两个,左右出渣口分别对着
履带的后下方;
[0015]步骤
6、
减损:选用生育期短的品种软盘育秧,待头季稻收割后3‑5天田间覆浅水后,在两头严重压损区域抛秧补损

[0016]进一步地,水稻成熟度
85
%收割

[0017]进一步地,割稻留稻桩高度为
12

15
厘米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1、
与“超级稻
+
再生稻”模式相比,两者都可以实现亩产吨粮的目标,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接茬油菜,一般亩产菜籽
175
公斤

[0020]2、
与“稻
+
油”模式相比,“稻
+
油”水稻亩产
700
公斤,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水稻亩产吨粮,但是油菜籽产量二者相当

[0021]3、“超级稻
+
再生稻”、“稻
+
油”两种模式的每亩经济效益
650
元,相比于这两种模式,本专利技术每亩经济效益可实现
500

700
元,再加上油菜的经济效益
300

400
元,周年总经济效益达到
800

1100
元,且能很好地协调粮油双丰收

粮油争地的矛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收割机耕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应该清楚,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专利技术构思的专利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0024]试验例
[0025]本试验例以湘北平湖区为例,提供一种适合稻再油模式的水稻亩产吨粮的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26]一

改良收割机
[0027]将宽履带收割机改为窄履带收割机,收割机履带宽度由
55
厘米减少为
28
厘米,使两个履带间距扩大到
98
厘米

收割机的出渣口由一个改为左右两个,左右出渣口分别对着履带的后下方,使稻茬吹落进履带行进的走道上

[0028]二

选择重穗型品种,增加播种量
[0029]水稻品种
‑‑
选择含部分粳稻血缘的圆粒重穗型早稻迟熟型品种,比如中早
83。
含粳稻血缘,后期不易早衰,再生能力强

品种4月
20
日播种,5月
20
日机插,头季稻7月
30
日左右成熟度
85
%可以收割

常规稻播种量每亩
7.5
公斤,
(
杂交稻播种量减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适合稻再油模式的水稻亩产吨粮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1、
选择品种:选择含部分粳稻血缘的圆粒重穗型早稻迟熟型品种;步骤
2、
机插密植:机插密度行株距
23.3
厘米
*10
厘米,每亩3万穴;步骤
3、
晒田:水稻封行开始晒田,耕作层较深的田提早2‑3天晒田,晒至土壤硬实开裂,表皮发白,水稻叶色变淡,叶尖稍卷曲;步骤
4、
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头季稻按照亩产
700
公斤的标准精确定量施肥,施入的纯
N、P、K
分别为
12、6、12
公斤;再生稻按亩产
400
公斤的目标重施促腋芽肥,腋芽萌发成苗后,每亩施尿素
10
公斤和复合肥
15
公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建贾琳唐小美刘俊周小平余成柏秀芳方杰
申请(专利权)人: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