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管自吸泵的防漏气阀门的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2967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管自吸泵的防漏气阀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的阀门箱体;可活动地安装于阀门箱体内的阀体;安装于阀门箱体中且用于对阀体进行固定的固定支座;安装于阀门箱体中且用于对阀体进行导向的导向支座;以及安装于阀门箱体中且位于阀体下方的手动按钮,其中阀体在活动过程中与阀门箱体对接或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金属浮球,当正常抽水时,阀门箱体中充满水,金属浮球浮起,导向连杆伸长,阀门打开;当漏气时,阀门箱体中为空气,此时金属浮球在重力作用下坠落,导向连杆与第二连杆折叠,阀门关闭。阀门上有橡胶圈,阀门箱体侧壁具有通孔,关闭时橡胶圈落入通孔可保证较好密封性。关闭时橡胶圈落入通孔可保证较好密封性。关闭时橡胶圈落入通孔可保证较好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管自吸泵的防漏气阀门的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阀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管自吸泵的防漏气阀门的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含水地层中施工地下结构时,为了保障施工安全,需要提前进行降水作业。多管自吸泵是一种简单高效的降水设备,主要由离心泵、集水总管、多孔管等部分组成,工作时将数根多孔管插入含水地层中,多孔管另一端与集水总管相连,集水总管与离心泵的抽水管连接,在离心泵的吸力作用下,地层中的水由多孔管汇入集水总管,经过水泵抽水管之后最终通过排水管排入蓄水池。
[0003]但多管自吸泵对管道的密封性要求较高,进水端稍有漏气就无法抽上来水。若在抽水过程中某一多孔管发生漏气,就会影响整套设备的正常抽水,需要停机排查,从而降低了降水施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多管自吸泵的防漏气阀门的工作方法,该阀门结构通过设置金属浮球,当正常抽水时,阀门箱体中充满水,金属浮球浮起,导向连杆伸长,阀门打开;当漏气时,阀门箱体中为空气,此时金属浮球在重力作用下坠落,导向连杆与第二连杆折叠,阀门关闭。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用于多管自吸泵的防漏气阀门的工作方法,其中,所述工作方法如下:在正常抽水工作状态时;设在阀门箱体中的金属浮球浮起,使得与所述金属浮球可活动连接的导向连杆伸长,与所述导向连杆连接的阀门打开;当抽水过程中发生漏气现象时;空气进入所述阀门箱体而导致所述金属浮球下坠,与所述金属浮球可活动连接的所述导向连杆向内折叠,与所述导向连杆连接的阀门闭合。
[0006]可选地,所述防漏气阀门包括:密封的所述阀门箱体;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阀门箱体内的阀体;安装于所述阀门箱体中且用于对所述阀体进行固定的固定支座;安装于所述阀门箱体中且用于对所述阀体进行导向的导向支座;以及安装于所述阀门箱体中且位于所述阀体下方的手动按钮,其中所述阀体在活动过程中与所述阀门箱体对接或分离。
[0007]可选地,所述阀体包括金属浮球、一端与所述金属浮球固定的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杆可旋转安装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可转动安装的导向连杆以及、安装
于所述导向连杆相对于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的一端的阀门。
[0008]可选地,所述阀门箱体在安装所述固定支座和所述导向支座的侧壁上分别开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0009]可选地,所述导向连杆穿过所述导向支座并穿过且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外,所述阀门在所述阀体在活动过程中与所述第二通孔对接或分离。
[0010]可选地,所述阀门的外圈安装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
[0011]可选地,所述固定支座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杆可转动安装的转动连接件、与所述转动连接件连接的第一支脚以及安装在所述转动连接件上部的限位挡片,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阀门箱体的侧壁固定。
[0012]可选地,所述导向支座包括供所述导向连杆穿过的呈方环状的孔件和连接在所述孔件侧壁的第二支脚,所述第二支脚固定在所述阀门箱体的内侧壁。
[0013]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阀门箱体外壁连接且覆盖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一连接管段和第二连接管段,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径大于所述阀门的最大外径。
[0014]可选地,所述连接杆设有在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旋转过程中避让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避让槽。
[001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金属浮球,当正常抽水时,阀门箱体中充满水,金属浮球浮起,导向连杆伸长,阀门打开;当漏气时,阀门箱体中为空气,此时金属浮球在重力作用下坠落,导向连杆与第二连杆折叠,阀门关闭。阀门上有橡胶圈,阀门箱体侧壁具有通孔,关闭时橡胶圈落入通孔可保证较好密封性。导向连杆从导向支座中穿过,可保证阀门不会移位,导向连杆与第二连杆可转动连接,不会发生沿管道方向的移动。固定支座上部有限位挡片,可防止阀门箱体中充满水时金属浮球浮起过多导致连杆之间向上折叠过渡而导致阀门关闭,可起到限位的作用。阀门箱体的下部设置有手动按钮,在抽水前阀门箱体中没水时,可通过手动按钮使导向连杆伸长打开阀门,当充满水后金属浮球浮起,再拔出手动按钮。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漏气阀门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漏气阀门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阀门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支座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向支座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向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图中各标记分别为:1、阀门箱体,2、金属浮球,3、连接杆,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导向连杆,7、阀门,8、固定支座,9、导向支座,10、手动按钮,11、基座,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31、避让槽,81、转动连接件,82、第一支脚,83、限位挡片,91、孔件,92、第二支脚,100、防漏气阀门,200、第一连接管段,201、第二连接管段,300、阀体。
[0018]实施例:请参见图2和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用于多管自吸泵的防漏气阀门的工作方法,其中,工作方法如下:在正常抽水工作状态时;设在阀门箱体1中的金属浮球2浮起,使得与金属浮球2可活动连接的导向连杆6伸长,与导向连杆6连接的阀门7打开;当抽水过程中发生漏气现象时;空气进入阀门箱体1而导致金属浮球2下坠,与金属浮球2可活动连接的导向连杆6向内折叠,与导向连杆6连接的阀门7闭合。
[0019]本实施例中,防漏气阀门包括密封的阀门箱体1;可活动地安装于阀门箱体1内的阀体300;安装于阀门箱体1中且用于对阀体300进行固定的固定支座8;安装于阀门箱体1中且用于对阀体300进行导向的导向支座9;以及安装于阀门箱体1中且位于阀体300下方的手动按钮10,其中阀体300在活动过程中与阀门箱体1对接或分离。
[0020]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阀体300包括金属浮球2、一端与金属浮球2固定的连接杆3、与连接杆3可旋转安装的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与第二连杆5可转动安装的导向连杆6以及、安装于导向连杆6相对于与第二连杆5连接的一端的阀门7。连接杆3设有在与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旋转过程中避让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的避让槽31,还包括安装于阀门箱体1底部的基座11。
[0021]本实施例中,阀门箱体1在安装固定支座8和导向支座9的侧壁上分别开设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导向连杆6穿过导向支座9并穿过且延伸至第二通孔13外,阀门7在阀体300在活动过程中与第二通孔13对接或分离;阀门7的外圈安装有橡胶圈(未示出),橡胶圈的外径大于第二通孔13的直径。
[0022]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固定支座8包括与第一连杆4可转动安装的转动连接件81、与转动连接件81连接的第一支脚82以及安装在转动连接件81上部的限位挡片83,第一支脚82与阀门箱体1的侧壁固定。
[0023]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向支座9包括供导向连杆6穿过的呈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管自吸泵的防漏气阀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方法如下:在正常抽水工作状态时;设在阀门箱体中的金属浮球浮起,使得与所述金属浮球可活动连接的导向连杆伸长,与所述导向连杆连接的阀门打开;当抽水过程中发生漏气现象时;空气进入所述阀门箱体而导致所述金属浮球下坠,与所述金属浮球可活动连接的所述导向连杆向内折叠,与所述导向连杆连接的阀门闭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管自吸泵的防漏气阀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气阀门包括:密封的所述阀门箱体;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阀门箱体内的阀体;安装于所述阀门箱体中且用于对所述阀体进行固定的固定支座;安装于所述阀门箱体中且用于对所述阀体进行导向的导向支座;以及安装于所述阀门箱体中且位于所述阀体下方的手动按钮,其中所述阀体在活动过程中与所述阀门箱体对接或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多管自吸泵的防漏气阀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金属浮球、一端与所述金属浮球固定的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杆可旋转安装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可转动安装的导向连杆以及、安装于所述导向连杆相对于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的一端的阀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多管自吸泵的防漏气阀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箱体在安装所述固定支座和所述导向支座的侧壁上分别开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舸黄昌富王鹏李文兵姚铁军刘中欣刘国鹏柴琦龙黄永生郭军牛跃军孙峰伟王建军黎晨于学义李向锋董山川孔涛苏晨李少华赵璐童彦劼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