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294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骨假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胫骨平台假体,包括有用于置于胫骨近端的平台托,以及用于植入胫骨内的第一固定柱与第二固定柱,平台托、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三者之间两两连接时形成三角结构;第一固定柱上形成有用于与平台托连接的第一柱端连接端,平台托上形成有用于与第一柱端连接端连接的第一平台连接端;第一柱端连接端为第一固定柱的一端形成的第一螺纹段,第一平台连接端为平台托上形成的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段与第一螺纹孔适配。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更便于植入、在植入过程可调整平台托角度、保留了患者最大骨量,有助于术后恢复的技术效果。恢复的技术效果。恢复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胫骨平台假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骨假体
,具体为一种胫骨平台假体。

技术介绍

[0002]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对运动能力要求较高。膝关节炎症晚期会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和活动障碍,需要置换膝关节恢复功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以矫正关节畸形,恢复关节活动,缓解患者疼痛,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极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003]膝关节假体假体包括股骨髁、胫骨平台、胫骨垫片等主要部件,股骨髁主要用于与股骨远端连接,胫骨平台用于连接在胫骨近端与骨接触,胫骨垫片与胫骨平台组合在一起,与股骨髁假体对磨,形成膝关节摩擦界面。
[0004]现有胫骨平台假体的缺陷在于:
[0005]一、膝关节胫骨平台主要用于恢复胫骨的功能,目前现有的胫骨平台多为为一体型,平台的下侧骨接触面设计有三角脊,用于平台固定同时防止平台旋转,这种产品需要设计配套的工具,用于手术中在胫骨上切出与胫骨平台骨接触面完全一致的凹槽,才能最终植入胫骨平台产品,对手术工具的设计要求较高,手术操作复杂,费时费力;
[0006]二、手术过程中截骨量较多;
[0007]三、手术过程中,开完槽后直接确定了胫骨平台植入的位置和方向,可调整性比价差。
[0008]基于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新的胫骨平台假体,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胫骨平台假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10]目前现有的胫骨平台多为一体型,平台的下侧骨接触面设计有三角脊,用于平台固定的同时防止平台旋转,这种产品需要设计配套的工具,用于手术中在胫骨上切出与胫骨平台骨接触面完全一致的凹槽,才能最终植入胫骨平台假体,该过程对手术工具的设计要求非常高,手术操作复杂,费时费力,且截骨量较多,可调整性差。
[0011]为了突破该瓶颈,本申请提出利用三角结构的稳定性原理来实现胫骨平台与胫骨的稳定连接,从而避免使用三角脊的设计,以避免使用与之配套的复杂的辅助工具,以及减少术中的截骨量、并使胫骨平台具有一定的可调整性。
[0012]具体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胫骨平台假体。
[0013]优选的,本胫骨平台假体包括有用于置于胫骨近端上的平台托,以及用于植入胫骨内的第一固定柱与第二固定柱,平台托、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三者之间两两连接时形成三角结构。
[0014]优选的,由于使用了三角结构来实现平台托与胫骨平台之间的稳定性,因此用于植入胫骨内的固定柱舍弃了三角脊的设计,第一固定柱与第二固定柱均设计为圆柱形结构,在植入时,只需要在胫骨近端开出圆柱孔即可进行固定柱的安装,极大的简化了辅助工
具,减少了截骨量,且由于固定柱与平台托之间是分体式的,所以在假体的置入过程中,可以调整胫骨平台在水平面内的角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0015]优选的,第一固定柱上形成有用于与平台托连接的第一柱端连接端,平台托上形成有用于与第一柱端连接端连接的第一平台连接端;确定力线和外翻角度后,将第一固定柱植入到胫骨中,与胫骨实现稳定的关系,将第一柱端连接端暴露在胫骨平台上,之后将平台托置于胫骨平台上,通过第一柱端连接端与第一平台连接端使第一固定柱与平台托之间形成固定的连接。
[0016]优选的,第一柱端连接端为第一固定柱的一端形成的第一螺纹段,第一平台连接端为平台托上形成的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段与第一螺纹孔适配;转动平台托,使第一螺纹段旋入第一螺纹孔中,实现第一固定柱与平台托的连接,在旋入的过程中,将平台托在截骨平面内调整至最佳的角度后可停止旋入动作,此时第一螺纹段与第一螺纹孔之间距离锁紧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旋入空间,致使平台托可能没有被完全固定,且第一固定柱在术后恢复的前期没有周向止转的能力,需要通过第二固定柱的作用消除该缺陷。
[0017]优选的,平台托上用于面向胫骨远端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柱,第一螺纹孔开设在连接柱上,即第一螺纹孔既可以开设在平台托本体上,也可以开设在连接柱上。
[0018]优选的,为了保证平台托与力线保持垂直,将第一螺纹孔开设在平台托的中心轴线上,平台托与第一固定柱连接时,第一螺纹孔与第一固定柱同轴。
[0019]优选的,第一固定柱上与远离第一柱端连接端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骨质连接端,第一骨质连接端上形成有外螺纹,用以方便第一固定柱植入胫骨中,且可与胫骨实现初始的稳定性,第一固定柱上位于第一柱端连接端与第一骨质连接端之间的柱面上形成有第一骨小梁结构,第一骨小梁结构利于恢复后期的骨长入,利于膝关节假体长期的稳定性。
[0020]优选的,第二固定柱上形成有用于与平台托连接的第二柱端连接端,平台托上形成有用于与第二柱端连接端连接的第二平台连接端,将平台托调整好位置后,需要将第二固定柱植入胫骨中,利用第二柱端连接端与第二平台连接端实现平台托与第二固定柱的稳定连接,使平台托与胫骨平台之间彻底被固定。
[0021]优选的,第二柱端连接端为第二固定柱的一端形成的第二螺纹段,第二平台连接端为平台托上形成的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段与第二螺纹孔适配;平台托被调整好位置后,将第二固定柱穿过第二螺纹孔植入胫骨中,直至第二螺纹段与第二螺纹孔对应时,将第二固定柱与平台托锁紧。
[0022]优选的,第二固定柱上与远离第二柱端连接端的一端形成有第二骨质连接端,第二骨质连接端上也形成有外螺纹,用以方便第二固定柱植入胫骨中,且可与胫骨实现初始的稳定性,第二固定柱上位于第二柱端连接端与第二骨质连接端之间的柱面上形成有第二骨小梁结构,第二骨小梁结构利于恢复后期的骨长入,利于膝关节假体长期的稳定性。
[0023]优选的,第一固定柱的中部开设有通孔,使第二固定柱可经通孔穿过第一固定柱,与第一固定柱相交,即第二固定柱在植入胫骨的过程中,穿过通孔,在胫骨内部与第一固定柱相交,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平台托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关系,防止第一固定柱在恢复的初期发生周向的转动,也利于长期的稳定性。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25]1.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胫骨平台假体,相对于传统的胫骨平台,其更便于植入,无需平台
锉、平台锉导向器等手术器械的辅助;
[0026]2.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胫骨平台假体,具有操作灵活的优势,具体的,传统的胫骨平台为一体式的,植入过程中基本不能调整平台的摆放位置和角度,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的胫骨平台,在第一步打入第一固定柱后,平台托可以根据力线或者胫骨覆盖面的需要进行旋转,确认好位置后,打入第二固定柱最终固定平台托;
[0027]3.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胫骨平台假体在植入过程中,保留了患者最大骨量,有助于术后恢复。
附图说明
[002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胫骨平台假体的立体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平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胫骨平台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用于置于胫骨近端的平台托,以及用于植入胫骨内的第一固定柱与第二固定柱,所述平台托、所述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三者之间两两连接时形成三角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平台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柱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平台托连接的第一柱端连接端,所述平台托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柱端连接端连接的第一平台连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胫骨平台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端连接端为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一端形成的第一螺纹段,所述第一平台连接端为所述平台托上形成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段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胫骨平台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托上用于面向胫骨远端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柱,所述第一螺纹孔开设在所述连接柱上。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胫骨平台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开设在所述平台托的中心轴线上,所述平台托与所述第一固定柱连接时,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固定柱同轴。6.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胫骨平台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玲玲周海利魏崇斌
申请(专利权)人:天衍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