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2897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床垫,包括床垫组件、终端与线缆,所述床垫组件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有基布层二、XPS保温层、反射隔热垫、发热层、反射膜与基布层一,所述发热层呈L型盘绕。本申请中,聚合纳米能量芯是由由若干根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丝采用三维编织而成,整体性好,且聚合纳米能量丝纤维安全无辐射,发热速度快并且持续时间长,做到基本无衰竭,同时聚合纳米能量芯发热后能够产生纳米远红外与负氧离子,纳米远红外向人体发射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床垫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热床垫
,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床垫。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日用品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得到应用,例如原有的床垫,一般由外罩以及内部的支撑弹簧构成,但为了适应室内温度变化,以及对保健功能的需求,一些床垫内设置了发热部件,通过发热部件的加热起到取暖和保健作用。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028363A,公开时间20110427,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发热床垫,包括内置支撑弹簧的外罩以及位于外罩中的加热装置,所述的外罩内设有由保温材料层围成的热空气腔,支撑弹簧位于该热空气腔内,所述的加热装置由壳体以及固定在壳体上的发热部件及其控制电路构成,其中所述的发热部件为位于热空气腔中一端的远红外发热片,该远红外发热片为弧瓦型,其凹陷面朝向热空气腔的另一端。
[0004]诸如上述现有的发热床垫多是沿用传统的电热毯结构,即通过内部的电热丝进行床垫的温度调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热床垫的发热丝容易老化,使得发热床垫使用寿命较短,且发热毯的发热丝与电源导线的连接处的绝缘性无法保证,且通电后有电磁辐射产生,存在有安全隐患,故而亟待提出相应的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床垫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床垫。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床垫,包括床垫组件、终端与线缆,所述床垫组件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有基布层二、XPS保温层、反射隔热垫、发热层、反射膜与基布层一,所述发热层呈L型盘绕,所述基布层一与基布层二通过拷边进行缝合,且所述发热层由内至外包括有聚合纳米能量芯、绝缘层、抗氧化层与保护层,所述聚合纳米能量芯是由若干根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丝三维编制而成,所述线缆从床垫组件顶部中间引出,所述线缆、终端与发热层电性连接,还包括有:用于终端位置限定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有放置壳体、底仓、用于放置壳体与床沿连接的连接组件以及用于线缆收纳的收纳组件,所述终端与放置壳体内表壁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壳体与底仓固定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吸盘,至少两组所述吸盘分别固定安装在放置壳体与底仓外表壁。
[0009]优选地,所述放置壳体内表壁固定安装有橡胶垫层,所述橡胶垫层外表壁与终端外表壁相抵接。
[0010]优选地,所述收纳组件包括有固定安装在底仓内表壁的两组绕柱,所述线缆绕接在两组绕柱之间,且所述两组绕柱之间设置有用于线缆定位的定位部。
[0011]优选地,所述定位部包括有固定安装在底仓内表壁的螺柱,所述螺柱位于两组绕
柱之间,所述螺柱外表壁旋合连接有推盘,所述螺柱外表壁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推盘外表壁固定安装有凸环,所述凸环通过环形设置的卡槽与压板内表壁滑动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底仓外表壁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开放端固定安装有搭片,所述底仓外表壁固定安装有凸条,所述搭片与凸条扣合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床垫组件顶部固定安装有卡扣,且两组两组卡扣呈对称分布,所述基布层一与基布层二相背离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摇粒绒复合层与防滑层。
[0014]优选地,所述基布层一与基布层二结构完全相同,且所述基布层一与基布层二均包括有抑菌层与防静电层,所述抑菌层由抑菌纤维和涤纶纤维交织而成,所述防静电层的经纱由导电型金属纤维组成。
[00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申请中,将发热层以迂回曲绕的形状固定在反射膜与反射隔热垫,基布层一与基布层二将发热层紧密夹在中间,配合上聚合纳米能量芯外侧的绝缘层,使得发热层通电不导电,通电状态下可以用手直接触摸,无触电现象,安全性高,应用前景广泛,且基布层一与基布层二结构完全相同,均包括抑菌层与防静电层,抑菌层作为最里层,由抑菌纤维和涤纶纤维交织而成,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防静电层的经纱由导电型金属纤维组成,用于提高面料的导电性,并且起到防静电的效果,最外层的摇粒绒层能显著提高摇粒绒复合层一、摇粒绒复合层二的舒适度和保暖性,同时聚合纳米能量芯是由由若干根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丝采用三维编织而成,整体性好,且聚合纳米能量丝纤维安全无辐射,发热速度快并且持续时间长,做到基本无衰竭,同时聚合纳米能量芯发热后能够产生纳米远红外与负氧离子,纳米远红外向人体发射6

16微米的光波,通过热量的合理缓慢释放,具有理疗效果,而释放的负氧离子能够活化人体细胞,增强细胞活力,有益人体健康。
[0017]2、本申请中,在将床垫铺设到床体之后,根据插排的位置将线缆相指定方向进行引动,部分线缆会横置在床垫顶部,并通过卡扣进行位置确定,在通过吸盘将放置壳体吸合到床沿的指定位置,将终端与线缆穿过放置壳体,放置壳体内部的橡胶垫层会被挤压并以此实现终端的定位,接着将插头结合到插排之后,波动压板使其与两组绕柱的连接线同向,接着将多余的线缆部分绕接到两组绕柱之间后,在拨动压板与连接线保持竖直,人为保持压板的位置约束状态,接着转动推盘,推动与螺柱旋合的同时往下推动压板,直至压板抵接到两组绕柱之间的线缆的外侧,从而实现绕接中的线缆的定位,以此将终端固定在床沿外侧,避免人为对终端的误触的同时,还能够实现线缆的收纳。
附图说明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盘结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柱结构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凸环结构示意图;
[0023]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层结构示意图;
[0024]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床垫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5]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聚合纳米发热芯示意图;
[0026]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性连接示意图。
[0027]图例说明:
[0028]1、床垫组件;101、反射膜;102、反射隔热垫;103、基布层一;104、摇粒绒复合层;105、XPS保温层;106、基布层二;107、防滑层;2、卡扣;3、终端;4、线缆;5、放置壳体;6、底仓;7、搭片;8、发热层;801、保护层;802、抗氧化层;803、绝缘层;804、聚合纳米能量芯;9、橡胶垫层;10、吸盘;11、推盘;12、压板;13、螺柱;14、凸环;15、绕柱;16、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床垫,包括床垫组件(1)、终端(3)与线缆(4),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垫组件(1)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有基布层二(106)、XPS保温层(105)、反射隔热垫(102)、发热层(8)、反射膜(101)与基布层一(103),所述发热层(8)呈L型盘绕,所述基布层一(103)与基布层二(106)通过拷边进行缝合,且所述发热层(8)由内至外包括有聚合纳米能量芯(804)、绝缘层(803)、抗氧化层(802)与保护层(801),所述聚合纳米能量芯(804)是由若干根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丝三维编制而成,所述线缆(4)从床垫组件(1)顶部中间引出,所述线缆(4)、终端(3)与发热层(8)电性连接,还包括有:用于终端(3)位置限定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有放置壳体(5)、底仓(6)、用于放置壳体(5)与床沿连接的连接组件以及用于线缆(4)收纳的收纳组件,所述终端(3)与放置壳体(5)内表壁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壳体(5)与底仓(6)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吸盘(10),至少两组所述吸盘(10)分别固定安装在放置壳体(5)与底仓(6)外表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壳体(5)内表壁固定安装有橡胶垫层(9),所述橡胶垫层(9)外表壁与终端(3)外表壁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宝珍周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房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