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嘉彬专利>正文

一种可携带式CPR心肺复苏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2627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一种可携带式CPR心肺复苏器,属于医疗器械类,其包括压动机构与呼吸辅助器。该压动机构包括一压动件与一打气件,其中,该压动件可供进行压动以对该使用者进行心脏按摩,该打气件可供进行操作而产生气体并排出;该呼吸辅助器包括管体与罩体,该管体一端自该打气件进行延伸,该管体另一端设置一罩体,该罩体可供罩覆于该使用者的脸部。由上述结构,施救者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来对患者施作心肺复苏术,杜绝因为唾液的接触而导致病菌传染。(*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类,特别涉及一种可携带式CPR心肺复苏器,尤指一种 可推压患者心脏部位并对患者肺部进行吹气而施救者的口、鼻不用与患者进行接触的一种 可携带式CPR心肺复苏器。
技术介绍
若患者呼吸或心跳停止时,必须要快速施以心肺复苏术,否则,当患者呼吸停止并 伴随着心跳停止后,由于血液无法进行流动,无法将氧气带给身体各器官,将可能导致身体 各器官的坏死,尤其是脑部,根据研究,脑部若缺氧超过四分钟,则有可能造成脑细胞的坏 死,并根据缺氧的时间来决定受损的程度,若缺氧时间超过十分钟,则很可能对脑部造成无 法弥补的损伤,甚至是脑死。所以,当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后,对其迅速、且正确的施行心肺复苏术,就是非常重 要的事情了,及时的对患者施行心肺复苏术,使患者恢复呼吸、心跳,是初步且重要的急救 项目。施救者必须先畅通患者呼吸道,而后实施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以此刺激患者的 心脏与肺部使其恢复心跳与呼吸,即可以及时的拯救患者性命。然而上述心肺复苏术于使用时,仍存在下列问题尚待改进当施救者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时,嘴对嘴的接触是不可避免的,施救者却可以因 为碰触到患者唾液而导致各种病菌的感染,甚至碰触到患者的呕吐物而感觉到不卫生,于 是在施救时,非专业人员通常都无法快速且正确的进行施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带式CPR心肺复苏器,解决施救者对患者施 行人工呼吸不卫生的问题。一种可携带式CPR心肺复苏器,所述心肺复苏器可对一预设使用者进行施救,其 包括一压动机构,包括一压动件与一打气件,其中,该压动件可供进行压动以对该使用 者进行心脏按摩,该打气件可供进行操作产生气体并排出;一呼吸辅助器,包括一管体与一罩体,该管体一端自该打气件进行延伸,另一端设 置一罩体,该罩体可供罩覆于该使用者的脸部。 其中该压动机构可组构一束缚机构;其中该束缚机构为束带;其中该压动机构进一步包括一供该压动件与打气件设置于上的架体;其中该罩体上设置一气阀;其中该心肺复苏器可进一步连接一测脉搏器;其中该心肺复苏器可进一步连接一心脏电击器;其中该压动机构进一步包括一储气件,且该储气件延伸一压动件;其中该压动件对该储气件进行储气的方式可为手动压缩、电动、气囊或是鼓风方 式。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施救者的口、鼻可以不用接触到患者,杜绝因为唾液的接 触而导致病菌传染,且本技术装配方便、快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三。图6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图7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图8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三。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与附图2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与立体分解图,由图中 可清楚看出本技术包括压动机构2,包括架体21、压动件22与打气件24,其中,该压动件22与打气件24 设置于该架体21上,该压动件22可供进行压动以对患者进行心脏按摩,该打气件24可供 进行操作而产生气体并排出,该压动机构2可组构一束缚机构23,该束缚机构23为束带;呼吸辅助器3,包括管体31与罩体32,该管体31 —端自该打气件24进行延伸,该 管体31另一端设置一该罩体32,该罩体32上设置一气阀321。其中该心肺复苏器1可进一步连接一测脉搏器与一心脏电击器。由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就本技术的使用情形说明如下,附图2至附图5所 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实施示意图一、二与三,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 患者需要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即可将本技术的压动机构2对准放置于患者的心脏位 置,而本技术的压动机构2设置一束缚机构23,该束缚机构23即为束带,施救者可先利 用束带将压动机构2有效的固定于患者胸膛处,以避免压动机构2移动,如此,即完成压动 机构2的架设;再将呼吸辅助器3的罩体32盖合于患者的口部,此处可利用橡皮带等结构 将罩体32固定于患者的口部,如此,完成了呼吸辅助器3的架设。当压动机构2与呼吸辅助器3完成架设后,施救者即可以利用本技术开始进 行心肺复苏术,由于本技术的压动机构2包括一压动件22,而施救者只要压动该压动 件22并对准患者的心脏位置,即可以对患者进行心脏按摩,以对患者的心脏进行刺激,使 患者心脏自发性的进行跳动;并且当实施一定次数的心脏按摩时,即可以操作该打气件24 以对患者嘴巴进行吹气,以刺激患者的肺部使其恢复自发性呼吸,而打气的方式可为手动 压缩、电动、气囊或是鼓风方式等方式,其中,本技术手动或是电动方式都可以,其中, 由于罩体32罩覆于患者的口部,空气即可以进入患者的肺部,以刺激患者自发性的进行呼4吸,并且由于本技术的罩体32设置一气阀321,施救者即可以开启该气阀321以释放多 余的人体废气,该气阀321可连接一绳体,当施救者压下该打气件24时,该气阀321即为封 闭状态,又当释放该打气件24时,即打开该气阀321形成如自然呼吸的效果。如此,施救者 的口、鼻可以不用接触到患者,且本技术的装配简单。如附图2、附图6至附图8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再一较佳 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二与三,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患者需要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即可 将本技术的压动机构2对准放置于患者的心脏位置,而本技术的压动机构2设置 一束缚机构23,该束缚机构23即为束带,施救者可先利用束带将压动机构2有效的固定于 患者胸膛处,以避免压动机构2移动,如此,即完成压动机构2的架设;再将呼吸辅助器3的 罩体32盖合于患者的口部,此处可利用橡皮带等结构将罩体32固定于患者的口部,如此, 完成了呼吸辅助器3的架设。当压动机构2与呼吸辅助器3完成架设后,施救者即可以利用本技术开始进 行心肺复苏术,由于本技术的压动机构2包括一压动件22,而当压动该压动件22使得 压动件22进行活塞运动时,可对储气件25进行储气,施救者只要压动该压动件22并对准 患者的心脏位置,即可以对患者进行心脏按摩,以对患者的心脏进行刺激,使患者心脏自发 性的进行跳动,并且同时对储气件25进行储气,而储气的方式可为手动压缩、电动、气囊或 是鼓风方式等方式,于压动件22处可以设置一开关,当开启该开关时,即可以切换为电动 方式压动该压动件22,当实施了一预定次数后,又由于本技术的管体31与该储气件25 间设置一通气开关26,当打开该通气开关26时,该储气件25即可以将储存的空气排出,而 由于罩体32罩覆于患者的口部,空气即可以进入患者的肺部,以刺激患者自发性的进行呼 吸。如此,施救者的口、鼻可以不用接触到患者,且本技术的装配简单。其中,该管体31可延伸一夹鼻器33与一鼻塞34,当空气进入患者的肺部时,可避 免泄漏空气。权利要求一种可携带式CPR心肺复苏器,所述心肺复苏器可对一预设使用者进行施救,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压动机构,包括一可供使用者进行心脏压动按摩的压动件,以及一可供进行操作产生并排出气体的打气件;一呼吸辅助器,包括一管体与一罩体,该管体一端自该打气件进行延伸,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携带式CPR心肺复苏器,所述心肺复苏器可对一预设使用者进行施救,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压动机构,包括一可供使用者进行心脏压动按摩的压动件,以及一可供进行操作产生并排出气体的打气件;一呼吸辅助器,包括一管体与一罩体,该管体一端自该打气件进行延伸,另一端设置一罩体,该罩体可供罩覆于该使用者的脸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锦福
申请(专利权)人:徐嘉彬徐嘉佑徐锦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