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双侧进风的布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2565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双侧进风的布风结构,属于流化床布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技术方案为:包括锅炉风室,锅炉风室的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锅炉风室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进风口,锅炉风室内平行布置有两个挡风调节装置,两个挡风调节装置将锅炉风室分割为第一风室、第二风室和第三风室,挡风调节装置内设调节框架,调节框架与锅炉风室的内壁固定,调节框架内平行布置有多块挡风板,挡风板的中部同轴线固定有转轴,转轴与调节框架之间通过轴承支撑,通过调整挡风调节装置内的挡风板旋转角度,以实现第一风室、第二风室和第三风室的进风量和风速,保证两侧进风的布风均匀,可实现远程或就地操作,适用于锅炉全工况下的灵活调整。调整。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双侧进风的布风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流化床布风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双侧进风的布风均匀性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循环流化床锅炉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洁净煤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流态化燃烧,主要结构包括燃烧室(包括密相区和稀相区)和循环回炉(包括高温气固分离器和返料系统)两大部分。与鼓泡流化床燃烧技术的最大区别是运行风速高,强化了燃烧和脱硫等非均相反应过程,成为难燃固体燃料(如煤矸石、油页岩、城市垃圾、淤泥和其他废弃物)能源利用的先进技术。燃料通过给煤装置送入炉膛,在高压的一次风作用下带出炉膛底部进行物料循环,在循环过程中参与燃烧和传热。随着循环流化锅炉技术的大型化,锅炉炉膛断面也随之增大,高压一次风在布风板截面上的均匀性会越来越差,流量分配差异增大,对锅炉的物料循环、空气量分布、床温分布等重要运行特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0003]目前,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双侧进风的布置方式,双侧进风的风室往往会沿炉膛宽度方向的两侧与中间的风量、风速、动压等均有一定的差异,对流化床锅炉大型化发展有一定制约作用,因此,基于结构布置和实际运行的需要,有必要提出一种双侧进风等压风室,以同时解决布风和排渣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床温分布不均、物料流化不均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双侧进风的布风结构,通过布置百叶窗挡风板,实现均匀布风,床温分布和物料流化都很均匀。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双侧进风的布风结构,包括锅炉风室,锅炉风室的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锅炉风室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进风口,锅炉风室的顶部设有布风板,布风板上设有多个风帽,沿着锅炉前后深度方向,锅炉风室内平行布置有两个挡风调节装置,两个挡风调节装置将锅炉风室分割为第一风室、第二风室和第三风室,第一进风口与第一风室相连通,第二进风口与第三风室相连通,在挡风调节装置的作用下,实现两侧进风的均匀布风。
[0006]挡风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框架,调节框架与锅炉风室的内壁固定,调节框架内平行布置有多块挡风板,挡风板的中部同轴线固定有转轴,转轴与调节框架之间通过轴承支撑,驱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挡风板转动,挡风板转动后调节锅炉风室的进风角度,以调节第一风室、第二风室和第三风室的进风量、风速和动压。
[0007]其中,作为优选的,挡风板的数量为8个。
[0008]其中,作为一种驱动方式,调节框架上布置有两个电机支座,每个电机支座上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连杆机构与齿条相连,每根转轴上均装有齿轮,置于调节
框架一侧的4根转轴上的齿轮与同一侧的齿条啮合。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在连杆机构的作用下,齿条沿着电机支座做直线往复运动,齿条带动同侧的四个齿轮转动,齿轮带动转轴、挡风板转动,置于同一侧的四个挡风板同步转动,转动角度一致,进而调节进风量和风速。
[0009]其中,作为另一种驱动方式,转轴的外延端均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每个转轴都通过单独的驱动电机驱动,更方便控制各个挡风板的旋转角度。
[0010]为了增加调节框架的结构强度,调节框架的中部设有辅助支撑杆,辅助支撑杆的中部与调节框架之间通过拉筋相连,调节框架的相邻边框之间也通过拉筋相连。
[0011]其中,挡风板的最大转动角度为90
°

[001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有益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锅炉风室内布置两个挡风调节装置,两个挡风调节装置将锅炉风室分割为相互连通的第一风室、第二风室和第三风室,通过调整挡风调节装置内的挡风板旋转角度,以实现第一风室、第二风室和第三风室的进风量和风速,保证两侧进风的布风均匀,可实现远程或就地操作,适用于锅炉全工况下的灵活调整。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中挡风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6]图4为图1中挡风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7]图中,1为锅炉风室,2为第一进风口,3为第二进风口,4为布风板,5为风帽,6为挡风调节装置,61为调节框架,62为挡风板,63为转轴,64为驱动电机,65为电机支座,66为齿条,7为辅助支撑杆,8为拉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双侧进风的布风结构,包括锅炉风室1,锅炉风室1的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2,锅炉风室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进风口3,第一进风口2和第二进风口3实现两侧进风,锅炉风室1的顶部设有布风板4,布风板4上设有多个风帽5,沿着锅炉前后深度方向,锅炉风室1内平行布置有两个挡风调节装置6,两个挡风调节装置6将锅炉风室1分割为第一风室、第二风室和第三风室,第一风室、第二风室和第三风室并联布置,第一进风口2与第一风室相连通,第二进风口3与第三风室相连通,在挡风调节装置6的作用下,实现两侧进风的均匀布风。
[0020]如图3和图4所示,挡风调节装置6包括调节框架61,调节框架61的宽度为4200mm,调节框架61的高度为4420mm,调节框架61与锅炉风室1的内壁焊接固定,调节框架61内平行布置有多块挡风板62,调节框架61与挡风板62都采用310S不锈钢材质,挡风板62的中部同轴线固定有转轴63,转轴63与调节框架61之间通过轴承支撑,驱动电机64带动转轴63转动。
在驱动电机64的作用下,转轴63转动进而带动挡风板62转动,挡风板62转动后调节锅炉风室1的进风角度,以调节第一风室、第二风室和第三风室的进风量、风速和动压。
[0021]其中,作为优选的,挡风板62的数量为8个。
[0022]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驱动方式,调节框架61上布置有两个电机支座65,每个电机支座65上装有驱动电机64,驱动电机64的输出轴通过连杆机构与齿条66相连,每根转轴63上均装有齿轮,置于调节框架61一侧的4根转轴63上的齿轮与同一侧的齿条66啮合。驱动电机64的输出轴转动,在连杆机构的作用下,齿条66沿着电机支座65做直线往复运动,齿条66带动同侧的四个齿轮转动,齿轮带动转轴63、挡风板62转动,置于同一侧的四个挡风板62同步转动,转动角度一致,进而调节进风量和风速。
[0023]如图4所示,作为另一种驱动方式,转轴63的外延端均与驱动电机64的输出轴相连,每个转轴63都通过单独的驱动电机64驱动,更方便控制各个挡风板62的旋转角度。
[0024]为了增加调节框架61的结构强度,调节框架61的中部设有辅助支撑杆7,辅助支撑杆7的中部与调节框架61之间通过拉筋8相连,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双侧进风的布风结构,包括锅炉风室(1),锅炉风室(1)的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2),锅炉风室(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进风口(3),锅炉风室(1)的顶部设有布风板(4),布风板(4)上设有多个风帽(5),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风室(1)内平行布置有两个挡风调节装置(6),两个挡风调节装置(6)将锅炉风室(1)分割为第一风室、第二风室和第三风室,所述第一进风口(2)与第一风室相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3)与第三风室相连通;所述挡风调节装置(6)包括调节框架(61),所述调节框架(61)与锅炉风室(1)的内壁固定,所述调节框架(61)内平行布置有多块挡风板(62),所述挡风板(62)的中部同轴线固定有转轴(63),转轴(63)与调节框架(61)之间通过轴承支撑,驱动电机(64)带动转轴(63)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双侧进风的布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62)的数量为8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帅聂浩乔磊磊邰劲松潘利文薛宏伟梁朝君曹晓鹏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国锦煤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