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补偿的带隙基准电压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2491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2
高阶补偿的带隙基准电压源,涉及电子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带隙基准源电路,带隙基准源电路包括压控电流源和运放电路,压控电流源通过环路电阻连接第二参考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阶补偿的带隙基准电压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技术,特别涉及集成电路技术


技术介绍

[0002]带隙基准是模拟电路中非常重要的模块,为
AD/DA
芯片转换提供参考电压,带隙基准的温漂系数直接影响
AD/DA
转换精度

对于传统的带隙基准来说只有一阶补偿,如
CN201310030518.5
专利中所著带隙基准为一阶补偿的带隙基准,对于高精度应用不能够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便于校准的高阶补偿带隙基准电压源,实现温漂系数的高阶校准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阶补偿的带隙基准电压源,包括带隙基准源电路,带隙基准源电路包括压控电流源和运算放大器电路,压控电流源通过环路电阻连接第二参考点
B
,第二参考点
B
连接运算放大器电路的正性支路和负性支路,运算放大器电路的正性支路具有正温度系数电压端
(VCM)

[0005]还包括补偿电路,所述补偿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接压控电流源的输出端,所述环路电阻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
(R1)
和第二电阻
(R2)
,补偿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第一电阻
(R1)
和第二电阻
(R2)
的连接点

[0006]进一步的,所述补偿电路包括分压电阻串

第一电流比较器

第二电流比较器和电流镜,
[0007]第一电流比较器包括第三
PNP

(Q3)
和第四
PNP

(Q4)
,第三
PNP

(Q3)
和第四
PNP

(Q4)
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电流源
(I1)
,第三
PNP

(Q3)
的基极接第一分压点
(E)
,集电极接第七参考点;第四
PNP

(Q4)
的基极接正温度系数电压端
(VCM)
,集电极接地;
[0008]第二电流比较器包括第五
PNP

(Q5)
和第六
PNP

(Q6)
,第五
PNP

(Q5)
和第六
PNP

(Q6)
的发射极连接第二电流源
((I2))
,第六
PNP

(Q6)
的基极接第二分压点
(F)
,集电极接地;第五
PNP

(Q5)
的基极接正温度系数电压端
VCM
,集电极接第七参考点
(G)

[0009]电流镜包括第一
NMOS

(QN1)
和第二
NMOS

(QN2)
,第二
NMOS

(QN2)
的栅极和漏极接第七参考点
(G)
,源极接地;第一
NMOS

(QN1)
的栅极接第七参考点,源极接地,漏极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连接点;
[0010]分压电阻串由串联的第六电阻
((R6))、
第七电阻
(R7)
和第八电阻
(R8)
组成,第六电阻
((R6))
设置于压控电流源的输出端和第一分压点
(E)
之间,第七电阻
(R7)
设置于第一分压点
(E)
和第二分压点
(F)
之间,第八电阻
(R8)
设置于第二分压点
(F)
和地之间

[0011]所述运算放大器电路包括:
[0012]负性支路,由第三电阻
(R3)
和第一
NPN

(Q1)
组成,第一
NPN

(Q1)
的集电极和基极通过第三电阻
(R3)
接第二参考点
(B)
,发射极接地;
[0013]正性支路,由第四电阻
(R4)
和第二
NPN

(Q2)
组成,第二
NPN

(Q2)
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
(R4)
接第二参考点
(B)
,发射极接正温度系数电压端
(VCM)
,基极接第一
NPN

(Q1)
的基极,发射极还通过第五电阻
(R5)
接地;
[0014]运算放大器,其负性输入端接第一
NPN

(Q1)
的集电极,正性输入端接第二
NPN

(Q2)
的集电极,输出端接压控电流源的控制端

[0015]所述压控电流源为
PMOS

(QP1)。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产生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型温度曲线,与一阶补偿基准温漂曲线进行叠加,产生具有三个极点的
W
型最优化温漂曲线,达到温漂最小化效果

与现有的高阶补偿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直观性更好,更有利于工程校准,使得实际温漂特性与理论温调特性符合的更好,降低了对工艺的依赖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图

[0018]图2是传统温漂曲线图

[0019]图3是正温系数共模电压与零温系数基准电压比较图

[0020]图4是全温区范围内补偿电流温漂图

[0021]图5是补偿后基准输出温漂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见图1,高阶补偿的带隙基准电压源,包括带隙基准源电路,带隙基准源电路包括压控电流源和运算放大器电路,压控电流源通过环路电阻连接第二参考点
B
,第二参考点
B
连接运算放大器电路的正性支路和负性支路,运算放大器电路的正性支路具有正温度系数电压端
(VCM)

[0023]还包括补偿电路,所述补偿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接压控电流源的输出端,所述环路电阻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
(R1)
和第二电阻
(R2)
,补偿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第一电阻...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高阶补偿的带隙基准电压源,包括带隙基准源电路,带隙基准源电路包括压控电流源和运放电路,压控电流源通过环路电阻连接第二参考点
B
,第二参考点
B
连接运放电路的正性支路和负性支路,运放电路的正性支路具有正温度系数电压端
(VCM)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偿电路,所述补偿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接压控电流源的输出端,所述环路电阻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
(R1)
和第二电阻
(R2)
,补偿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第一电阻
(R1)
和第二电阻
(R2)
的连接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阶补偿的带隙基准电压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电路包括分压电阻串

第一电流比较器

第二电流比较器和电流镜,第一电流比较器包括第三
PNP

(Q3)
和第四
PNP

(Q4)
,第三
PNP

(Q3)
和第四
PNP

(Q4)
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电流源
(I1)
,第三
PNP

(Q3)
的基极接第一分压点
(E)
,集电极接第七参考点;第四
PNP

(Q4)
的基极接正温度系数电压端
(VCM)
,集电极接地;第二电流比较器包括第五
PNP

(Q5)
和第六
PNP

(Q6)
,第五
PNP

(Q5)
和第六
PNP

(Q6)
的发射极连接第二电流源
((I2))
,第六
PNP

(Q6)
的基极接第二分压点
(F)
,集电极接地;第五
PNP

(Q5)
的基极接正温度系数电压端
VCM
,集电极接第七参考点
(G)
;电流镜包括第一
NMOS

(Q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鹏李永凯乔仕超牛义杨平沈堃李向全张靖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铭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