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221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上盖,具有第一扣合部;锅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内锅,上盖可开合地盖设在内锅上;其中,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承压件,承压件包括第一承压段和第二承压段,第一承压段为环形结构,第一承压段设置在壳体的上端,内锅的上端设置在第一承压段上,第一承压段的外边沿设置有能够与第一扣合部相扣合的第二扣合部,第二承压段为筒形结构,第二承压段的上端与第一承压段的内边沿连接,第二承压段的下端向下伸入壳体内。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成本较高的问题。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成本较高的问题。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小家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电压力锅包括锅体以及设置在锅体的上方的上盖,锅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内锅。
[0003]在相关技术中,壳体内具有保温罩,内锅的底部直接支撑在保温罩上,保温罩的上沿设置有锅牙,上盖设置有盖牙,上盖通过盖牙与锅牙相扣合。在烹饪器具上压之后,内锅将压力传递到保温罩的底部,利用保温罩底部的轴向形变来承受压力。
[0004]但是,采用保温罩承压的方式,使得烹饪器具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上盖,具有第一扣合部;锅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内锅,上盖可开合地盖设在内锅上;其中,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承压件,承压件包括第一承压段和第二承压段,第一承压段为环形结构,第一承压段设置在壳体的上端,内锅的上端设置在第一承压段上,第一承压段的外边沿设置有能够与第一扣合部相扣合的第二扣合部,第二承压段为筒形结构,第二承压段的上端与第一承压段的内边沿连接,第二承压段的下端向下伸入壳体内。
[0007]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该烹饪器具包括上盖和锅体。通过在壳体的上端设置承压件,由于承压件的第一承压段设置在壳体的上端,内锅的上端设置在第一承压段上,第一承压段的外边沿设置有与上盖的第一扣合部相扣合的第二扣合部,在内锅上压之后,内锅将压力传递到第一承压段上,利用壳体的上端对第一承压段进行支撑,无需利用保温罩对内锅进行支撑。并且,由于承压件还包括第二承压段,在第一承压段开始承压之后,第一承压段能够将压力传递至第二承压段,利用第二承压段共同承压,能够进一步提升承压件的承压强度,进而能够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
[0008]进一步地,壳体的内侧壁设置有限位面以及位于限位面的下方的避让面,限位面在壳体的径向上向内凸出于避让面,第二承压段的外侧壁与限位面限位配合,第二承压段的下端高于避让面的下端。采用上述结构,在第一承压段开始承压之后,第一承压段能够将压力传递至第二承压段,因为第二承压段的外侧壁与壳体的内侧壁的限位面限位配合,使得第二承压段的下端有向外发生形变的趋势,此时能够利用壳体的内侧壁上的避让面对第二承压段进行避让,使得第二承压段顺利发生形变。因此,在第一承压段和第二承压段的配合下,能够提升承压件的承压能力。
[0009]进一步地,承压件还包括第三承压段,第一承压段和/或第二扣合部上设置有第三承压段。通过设置第三承压段,能够进一步提升承压件的结构强度,进而进一步提升承压件的承压能力。
[0010]进一步地,第三承压段为沿承压件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翻边。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将第三承压段设置为沿承压件的环形翻边,能够进一步提升承压件的承压强度。
[0011]进一步地,第一扣合部为盖牙,第二扣合部为锅牙,第一承压段的外边沿间隔设置有多个锅牙,采用上述结构,第一扣合部为盖牙,第二扣合部为锅牙,在第一承压段上间隔设置多个锅牙,便于盖牙与锅牙进行扣合,进而提升承压强度;第三承压段沿竖向向上延伸,第三承压段的部分下端与第一承压段的外边沿连接,第三承压段的其余部分下端与锅牙的外边沿连接,通过使竖向设置的第三承压段向上延伸,第三承压段不会与上盖上的第一扣合部发生干涉;或者,第三承压段沿竖向向下延伸,第三承压段的部分上端与第一承压段的外边沿连接,第三承压段的其余部分上端与锅牙的外边沿连接。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三承压段向下延伸,能够保证第三承压段不会与上盖上的第一扣合部发生相互干涉,保证第一扣合部能够与第二扣合部相扣合。
[0012]进一步地,在第三承压段沿竖向向下延伸的情况下,承压件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圈,第一承压段、第二承压段以及第三承压段共同围成放置槽,支撑圈设置在放置槽内并搭设在壳体的上端,第一承压段搭设在支撑圈上,第一扣合部能够通过支撑圈与第二扣合部相扣合。通过设置竖向向下延伸的第三承压段,并在承压件的下方设置支撑圈,在利用第三承压段提升承压件的承压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利用支撑圈搭设在壳体上,并将第一扣合部与支撑圈的下表面相扣合,以实现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的扣合。
[0013]进一步地,壳体的上端还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与壳体连接并搭设在承压件上,内锅的上端搭设在支撑件上。通过设置支撑件,能够利用支撑件对内锅进行支撑。
[0014]进一步地,支撑件包括支撑环和限位筒,限位筒的上端与支撑环的内边沿连接,支撑环搭设在承压件上,内锅的上端搭设在支撑环上,限位筒穿设在第二承压段内并与壳体活动连接,限位筒的下端高于避让面的下端。在第一承压段将压力传递至第二承压段之后,限位筒会随第二承压段朝向靠近避让面的方向移动,使得支撑件在对内锅进行支撑的前提下,不会影响第二承压段的变形。
[0015]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紧固件,限位筒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承压段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与壳体连接,紧固件的外壁分别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和第二安装孔的孔壁间隙配合;和/或,避让面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筒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限位缺口,第二承压段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限位缺口,限位块插设在第一限位缺口和第二限位缺口内。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利用支撑件将承压件固定在壳体的上端,并实现限位筒与壳体的活动连接。利用限位块、第一限位缺口以及第二限位缺口相配合,能够实现对承压件和支撑件的装配定位。
[0016]进一步地,内锅的上端设置有锅口翻边,锅口翻边搭设在支撑件的上表面,支撑件的上表面设置有取放口,在用户需要将内锅从壳体内取出时,用户可以将手伸入取放口内,便于用户抓取内锅;和/或,支撑环的外边沿设置有支撑凸块,第二扣合部的上表面与支撑凸块的下表面相贴合,以进一步提升支撑稳固性。
[0017]进一步地,承压件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支撑件采用塑胶材质制成,承压件与支撑件为分体结构,便于分别对承压件和支撑件进行加工;或者,承压件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支撑件采用塑胶材质制成,承压件与支撑件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如此承压件和支撑件的一体性更强;或者,承压件和支撑件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承压件与支撑件为一体压铸结构,如
此承压件和支撑件具有更好的一体性和结构强度。
[0018]进一步地,第二承压段的高度尺寸在5mm至50mm之间,第二承压段既可以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又不会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和/或,第三承压段的高度尺寸小于或等于10mm,第三承压段既可以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又不会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
[0019]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的上端的中板,承压件设置在中板的上端,限位面和避让面均设置在中板的内侧壁上,通过将壳体分体设置为底座和中板,便于对限位面和避让面进行加工;和/或,内锅的下方设置有线圈盘,利用线圈盘对内锅进行加热。
[0020]进一步地,第一扣合部为卡钳,第二扣合部为环形板,环形板的内边沿与第一承压段的外边沿连接,便于通过控制卡钳与环形板相扣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上盖(10),具有第一扣合部(11);锅体(20),包括壳体(21)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21)内的内锅(22),所述上盖(10)可开合地盖设在所述内锅(22)上;其中,所述壳体(21)的上端设置有承压件(30),所述承压件(30)包括第一承压段(31)和第二承压段(32),所述第一承压段(31)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承压段(31)设置在所述壳体(21)的上端,所述内锅(22)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承压段(31)上,所述第一承压段(31)的外边沿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扣合部(11)相扣合的第二扣合部(311),所述第二承压段(32)为筒形结构,所述第二承压段(3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承压段(31)的内边沿连接,所述第二承压段(32)的下端向下伸入所述壳体(2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的内侧壁设置有限位面(211)以及位于所述限位面(211)的下方的避让面(212),所述限位面(211)在所述壳体(21)的径向上向内凸出于所述避让面(212),所述第二承压段(32)的外侧壁与所述限位面(211)限位配合,所述第二承压段(32)的下端高于所述避让面(212)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件(30)还包括第三承压段(33),所述第一承压段(31)和/或所述第二扣合部(311)上设置有所述第三承压段(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承压段(33)为沿所述承压件(30)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翻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部(11)为盖牙(111),所述第二扣合部(311)为锅牙,所述第一承压段(31)的外边沿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锅牙;所述第三承压段(33)沿竖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承压段(33)的部分下端与所述第一承压段(31)的外边沿连接,所述第三承压段(33)的其余部分下端与所述锅牙的外边沿连接;或者,所述第三承压段(33)沿竖向向下延伸,所述第三承压段(33)的部分上端与所述第一承压段(31)的外边沿连接,所述第三承压段(33)的其余部分上端与所述锅牙的外边沿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承压段(33)沿竖向向下延伸的情况下,所述承压件(30)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圈(50),所述第一承压段(31)、所述第二承压段(32)以及所述第三承压段(33)共同围成放置槽,所述支撑圈(50)设置在所述放置槽内并搭设在所述壳体(21)的上端,所述第一承压段(31)搭设在所述支撑圈(50)上,所述第一扣合部(11)能够通过所述支撑圈(50)与所述第二扣合部(311)相扣合。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的上端还设置有支撑件(60),所述支撑件(60)与所述壳体(21)连接并搭设在所述承压件(30)上,所述内锅(22)的上端搭设在所述支撑件(60)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60)包括支撑环(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仙福刘一琼王帮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