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纤维膜母液、抗菌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2085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纤维膜母液、抗菌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抗菌纤维膜母液,包括:柠檬酸1.3%~1.5%,聚乙烯醇9%~11%,负载银纳米粒子的多孔二氧化钛0.2%~0.4%,透明质酸0.1%~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0.05%~1%,凝血酸0.1%~1%,水余量;其中,所述负载银纳米粒子的多孔二氧化钛包括:多孔二氧化钛载体和负载于所述多孔二氧化钛载体上的银纳米粒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抗菌纤维膜母液可通过原位纺丝技术得到多孔纤维材料,且能够提高材料的透气性、抗菌性、修复特性等。修复特性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纤维膜母液、抗菌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菌纤维膜母液、抗菌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物高分子领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如羧甲基壳聚糖、季铵化壳聚糖、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明胶和海藻酸钠等,因为生物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并且一些特殊的生物高分子还具有皮肤、术后、痘印修复和抗菌消炎等功能,使得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同时,二氧化钛因为具有抗菌灭菌以及吸收紫外线功能而备受关注。
[0003]原位静电纺丝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制备高分子纳米纤维的方法,能更充分发挥纳米纤维材料的优点,结合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特点,可在多种场合随时随地的进行纺丝,近年来成为高分子材料和纳米科技领域的一个热点。但是,由于纺丝过程中,用多重组分来期望产生多重功效时,会对纺丝效果造成不好的影响,纺丝液需是简单的组分才能顺利实现纺丝和保证纺丝质量,从而才导致现有纺丝液的组分较为单一、无法做成复杂纺丝液,限制了生物材料在纺丝技术上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纤维膜母液、抗菌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菌纤维膜母液可通过原位纺丝技术得到多孔纤维材料,且能够提高材料的透气性、抗菌性、修复特性等。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纤维膜母液,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
[0006][0007][0008]其中,
[0009]所述负载银纳米粒子的多孔二氧化钛包括:多孔二氧化钛载体和负载于所述多孔二氧化钛载体上的银纳米粒子。
[0010]优选的,所述多孔二氧化钛载体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得:
[0011]S1、将钛酸四丁酯、氨水、醇化合物和水混合,然后离心分离,并将离心分离所得分
离产物洗涤后分散到水中,然后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进行加热反应,得到反应液;
[0012]S2、向所述反应液中加入碱性溶液调节pH值,然后离心分离,并将离心分离所得分离产物洗涤后进行煅烧,得到多孔二氧化钛。
[0013]优选的,步骤S1中:
[0014]所述氨水的质量浓度为25%~30%;
[0015]所述氨水与醇化合物的体积比为(5~15):(180~200);
[0016]所述氨水与水的体积比为(5~15):(40~60);
[0017]所述氨水与钛酸四丁酯的体积比为(5~15):8;
[0018]所述钛酸四丁酯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比为8mL:(23~27)g。
[0019]优选的,步骤S1中:
[0020]所述醇化合物为异丙醇、正丙醇和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0021]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聚乙烯吡咯烷酮K13、聚乙烯吡咯烷酮K23、聚乙烯吡咯烷酮K29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中的至少一种;
[0022]所述加热反应的温度为95~110℃,时间为2~6h。
[0023]优选的,步骤S2中:
[0024]所述调节pH值为使pH值调节至7~11;
[0025]所述碱性溶液为NaOH水溶液;
[0026]所述煅烧的温度为500~700℃,时间为4~6h。
[0027]优选的,所述负载银纳米粒子的多孔二氧化钛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得:
[0028]将硝酸银溶液与多孔二氧化钛混合,再加入还原剂,之后,离心收集产物、洗涤和干燥,得到负载银纳米粒子的多孔二氧化钛。
[0029]优选的,所述还原剂为甲醛溶液、乙醛溶液和水合肼中的至少一种;
[0030]所述硝酸银溶液中的硝酸银与多孔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0.06:(0.015~0.025);
[0031]所述甲醛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8%~37%;
[0032]所述乙醛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8%~37%;
[0033]所述硝酸银溶液中的硝酸银与还原剂的用量比为0.06g:(2.8~3.2)mL。
[003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抗菌纤维膜,由抗菌纤维膜母液经纺丝工艺制得;
[0035]所述抗菌纤维膜母液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抗菌纤维膜母液。
[003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抗菌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对抗菌纤维膜母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抗菌纤维膜。
[0037]优选的,所述静电纺丝的条件为:电压15~25kV,接收距离8~10cm,母液流速1.5~3.0mL/h。
[0038]现有技术中,在纺丝过程中用多重组分来期望产生多重功效时,会对纺丝效果造成不好的影响,纺丝液需是简单的组分才能顺利实现纺丝和保证纺丝质量(例如若是不同功效组分混合到一起时,容易出现静电纺丝不连续等问题),从而导致现有纺丝液的组分较为单一、无法做成复杂纺丝液,导致功效单一、治疗效果差,限制了生物材料在纺丝技术上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而且,现有技术中纺丝液一般需要有机溶剂才能够使组分之间较好相容、适应于静电纺丝,但由于采用有机溶剂,无法实现皮肤上即喷即用。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菌纤维膜母液,由柠檬酸、聚乙烯醇、负载银纳米粒子的多孔二氧化钛、透明质酸、血管内
皮生长因子、凝血酸和水以一定比例搭配形成,其中,负载银纳米粒子的多孔二氧化钛由前文特定方法制得,纳米银和多孔二氧化钛都具有杀菌消炎作用,而本专利技术特定方法制得的多孔二氧化钛能够提高结晶度从而提高抗菌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比表面积,有利于负载更多银,二者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纺丝材料的抗菌特性,且多孔二氧化钛还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皮肤;同时,引入透明质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凝血酸,能够促进皮肤修复、血管生成和止血,所制备的纤维膜在伤口愈合、杀菌修复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通过特定的组分筛选搭配,克服了上述问题,能够实现用水做溶剂,且开发出一种适用于多种使用场景的具有多重功效的生物高分子纤维膜,打破了生物材料在纺丝技术上的应用局限。
[0039]实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菌纤维膜母液,通过静电纺丝能够成功制备多孔纤维材料,纺丝连续性好、质量高。本专利技术所得抗菌纤维膜材料的灭菌率达到90%以上,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1]图1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多孔二氧化钛、负载纳米银的二氧化钛和抗菌纤维膜的红外光谱图;
[0042]图2为透明质酸纳米纤维的SEM图;
[0043]图3为实施例1所得抗菌纤维膜的SEM图;
[0044]图4为实施例1所得抗菌纤维膜的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纤维膜母液,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
[0046][004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纤维膜母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其中,所述负载银纳米粒子的多孔二氧化钛包括:多孔二氧化钛载体和负载于所述多孔二氧化钛载体上的银纳米粒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纤维膜母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二氧化钛载体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得:S1、将钛酸四丁酯、氨水、醇化合物和水混合,然后离心分离,并将离心分离所得分离产物洗涤后分散到水中,然后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进行加热反应,得到反应液;S2、向所述反应液中加入碱性溶液调节pH值,然后离心分离,并将离心分离所得分离产物洗涤后进行煅烧,得到多孔二氧化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纤维膜母液,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氨水的质量浓度为25%~30%;所述氨水与醇化合物的体积比为(5~15):(180~200);所述氨水与水的体积比为(5~15):(40~60);所述氨水与钛酸四丁酯的体积比为(5~15):8;所述钛酸四丁酯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比为8mL:(23~27)g。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纤维膜母液,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醇化合物为异丙醇、正丙醇和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聚乙烯吡咯烷酮K13、聚乙烯吡咯烷酮K23、聚乙烯吡咯烷酮K29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加热反应的温度为95~110℃,时间为2~6h。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华雨刘璁
申请(专利权)人:嘉庚创新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