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184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社会中,空调设备是常用的换热设备,被应用在医疗

建筑等多个领域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空调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型化成为了空调设备的发展趋势,空调设备小型化的同时人们对空调设备的能效要求并没有降低,对空调设备的能效提升带来严峻的挑战

[0003]现有的强化空调系统换热方式一般有增大换热面积

增强换热系数

增加冷媒流量三种方式,当换热器尺寸减小,增强换热系数成为空调设备能效提升的重要途径,现有技术中的室内换热器大多采用多排管的形式,但在使用时,迎风侧第一排换热器的换热量占比大,空气经过第一排管与第二排管换热时,传热温差显著减小,导致第二排管的换热能力会远低于第一排管;采用多种进风方式时,由于换热器位置固定,流路无法根据进风方式的改变而变化,无法精准调整控制制冷剂流量的分配,导致空调设备的换热效率下降

[0004]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换热设备的换热效率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设备的换热效率偏低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包括:外壳,外壳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对应设置在第一进风口处;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并避让第二进风口;风机,风机设置在外壳的内部,且在换热设备处于制冷模式下,第一换热器位于风机的上游位置处,第二换热器位于风机的下游位置处,以使第一换热器将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的风换热后与由第二进风口进入的风汇合后流入风机

[0007]进一步地,外壳具有沿第一方向顺次设置的第一腔体

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风机和第一换热器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第一进风口设置在外壳对应第二腔体处的壳壁上

[0008]进一步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第二进风口设置在外壳对应第三腔体处的壳壁上

[0009]进一步地,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且第一腔体位于第二腔体的上方

[0010]进一步地,外壳对应第一腔体的壳壁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外壳对应第三腔体的壳壁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口,换热设备还包括至少两组风道组件,第一组风道组件由风机朝向第二换热器所在一侧延伸并朝向第一通风口吹风,第二组风道组件由风机朝向第二通风口吹风

[0011]进一步地,风道组件具有风道挡板,风道挡板可切换地设置以调节对应的风道组件的通断

[0012]进一步地,第二换热器位于第一通风口和第一组风道组件之间

[0013]进一步地,换热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隔板组件,第一组风道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第一腔体中,且第一组风道组件与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一连通通道,第一个隔板组件可切换地设置在第一连通通道处以控制第一连通通道的通断状态;第二组风道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第三腔体中,且第二组风道组件与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连通通道,第二个隔板组件可切换地设置在第二连通通道处以控制第二连通通道的通断状态

[0014]进一步地,隔板组件可翻转地与风道组件或外壳的内壁面连接

[0015]进一步地,第一通风口位于外壳的顶部或者周侧

[0016]进一步地,风机为双吸离心风机;和
/
或风机的轴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设置

[0017]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为
U
形换热器,风机的轴向的两端朝向
U
形换热器的一组平行的边设置;和
/
或第二换热器为
V
形换热器,且
V
形换热器的开口侧背离风机的方向设置

[0018]进一步地,第一进风口和
/
或第二进风口绕外壳的周向延伸设置,第一进风口的延伸长度不小于外壳的周向长度的四分之三;和
/
或第二进风口的延伸长度不小于外壳的周向长度的四分之三

[0019]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并联设置或者互相独立设置,当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并联设置时,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调节阀,用于调节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冷媒流量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的控制方法,上述的换热设备采用换热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模式指令,模式指令用于确定换热设备的运行模式;若模式指令为制冷模式,控制风机开启,并控制换热设备的第一个隔板组件关闭,换热设备的第二个隔板组件打开,换热设备的第一组风道组件打开,以及换热设备的第二组风道组件关闭

[0021]进一步地,控制方法还包括:若模式指令为制热模式,控制风机开启,并控制第二个隔板组件关闭,第一个隔板组件打开,第一组风道组件关闭,以及第二组风道组件打开

[0022]进一步地,控制方法还包括:若模式指令为除霜模式,控制风机开启,并控制第一个隔板组件和第二个隔板组件均关闭,第一组风道组件打开,第二组风道组件关闭

[0023]进一步地,换热设备还包括室温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接收室温传感器的室内温度信号;若室内温度减小,控制换热设备的调节阀减小开度;若室内温度增大,控制调节阀增大开度

[0024]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换热设备包括外壳

第一换热器

第二换热器和风机,外壳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换热器对应设置在第一进风口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并避让第二进风口,风机设置在外壳的内部,且在换热设备处于制冷模式下,第一换热器位于风机的上游位置处,第二换热器位于风机的下游位置处,以使第一换热器将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的风换热后与由第二进风口进入的风汇合后流入风机,这样换热设备能够通过两个换热器进行两级换热,第一次换热后的空气温度较低,通过引入室内空气与之混合,从而增大第二次换热时空气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的换热温差,进而增大换热设备的换热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设备的换热效率偏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0026]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换热设备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换热设备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
(10)
,所述外壳
(10)
包括第一进风口
(11)
和第二进风口
(12)
;第一换热器
(20)
,所述第一换热器
(20)
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
(11)
处;第二换热器
(30)
,所述第一换热器
(20)
和所述第二换热器
(30)
均设置在所述外壳
(10)
的内部并避让所述第二进风口
(12)
;风机
(40)
,所述风机
(40)
设置在所述外壳
(10)
的内部,且在所述换热设备处于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换热器
(20)
位于所述风机
(40)
的上游位置处,所述第二换热器
(30)
位于所述风机
(40)
的下游位置处,以使所述第一换热器
(20)
将由所述第一进风口
(11)
进入的风换热后与由所述第二进风口
(12)
进入的风汇合后流入所述风机
(4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
(10)
具有沿第一方向顺次设置的第一腔体
(13)、
第二腔体
(14)
和第三腔体
(15)
,所述风机
(40)
和所述第一换热器
(20)
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
(14)
内;所述第一进风口
(11)
设置在所述外壳
(10)
对应所述第二腔体
(14)
处的壳壁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
(30)
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
(13)
中;所述第二进风口
(12)
设置在所述外壳
(10)
对应所述第三腔体
(15)
处的壳壁上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且所述第一腔体
(13)
位于所述第二腔体
(14)
的上方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
(10)
对应所述第一腔体
(13)
的壳壁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
(131)
,所述外壳
(10)
对应所述第三腔体
(15)
的壳壁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口
(151)
,所述换热设备还包括至少两组风道组件,第一组所述风道组件由所述风机
(40)
朝向所述第二换热器
(30)
所在一侧延伸并朝向所述第一通风口
(131)
吹风,第二组所述风道组件由所述风机
(40)
朝向所述第二通风口
(151)
吹风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具有风道挡板
(51)
,所述风道挡板
(51)
可切换地设置以调节对应的所述风道组件的通断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
(30)
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口
(131)
和第一组所述风道组件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隔板组件,第一组所述风道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第一腔体
(13)
中,且第一组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外壳
(10)
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一连通通道,第一个所述隔板组件可切换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处以控制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通断状态;第二组所述风道组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健董明珠夏光辉梁博林金煌李木湖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