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变电工程电晕放电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181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变电工程电晕放电检测装置,属于电晕放电技术领域,其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有检测组件,壳体外部设有散热组件,壳体的侧壁上固定设有凸条,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外壳,散热外壳的左端固定设有风扇,散热外壳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导热板,导热板上固定设有与凸条相对应的卡接组件,散热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主板模块,散热外壳的内部固定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与导热板之间固定设有半导体制冷片,散热外壳的外壁固定设有用于为风扇和半导体制冷片供电的第一电源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变电工程电晕放电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晕放电
,具体涉及一种输变电工程电晕放电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电网的分布范围也越来越大,输电电压等级也不断提高

伴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工农业污染物也不断增多,以及由于环境的破坏造成的极端天气因素,使电力线路和设备的绝缘恶化越来越严重,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据统计,绝缘事故已占到了整个电力系统事故的第二位,仅次于雷害事故

这主要是因为发生绝缘事故时,在周围几十或上百平方公里的地区内,设备绝缘恶化程度相似,容易发生大面积多点绝缘事故,引起跳闸后绝缘性很难自恢复,这往往又导致事故的扩大和长时间停电

绝缘事故涉及面广,停电时间长,经济损失大,是电力安全发供电的一大威胁

实际上我们在发供电的过程中并不清楚输电线路的绝缘情况,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很大的损失

为了防止绝缘事故的发生,需要对设备的绝缘状况作出及时的判断,以便在事故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

当输电线路或电力设备上局部电场的强度大于气体的电离强度时,就会产生电晕放电

电晕放电是较为常见的气体放电形式,是一种强大的电磁干扰源;电晕放电时,会产生强大的脉冲电磁波,进而对无线电和高频通信产生巨大的干扰

因此,对输电线路进行检测是保证绝缘安全可靠的关键

目前针对高压设备的电晕放电检测方法主要有人工巡查检测

脉冲电流检测

红外检测

超声电晕检测和紫外检测等

现有的紫外检测仪在对高压设备的电晕检测时,需要作业人员手持紫外检测仪多次换地方,多位点检测,检测时间长,由于检测时间长检测仪器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严重发热,检测仪器温度过高后导致其内部各个零部件出现降频自我保护,进而导致电晕检测不精准,需要关闭检测仪器后,停止工作冷却一段时间再开启才能正常进行检测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输变电工程电晕放电检测装置,具有散热组件,使紫外检测仪长时间工作不发热,解决了紫外检测仪作业时间长易发热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输变电工程电晕放电检测装置,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检测组件,壳体的外部可拆卸式连接设有散热组件,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固定设有凸条,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外壳,所述散热外壳的左端固定设有风扇,散热外壳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凸条相对应的卡接组件,散热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主板模块,散热外壳的内部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导热板之间固定设有半导体制冷片,散热外壳的外壁固定设有用于为所述风扇和半导体制冷片供电的第一电源模块

[0005]进一步地,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第一陶瓷板和第二陶瓷板,所述第一陶瓷板的内侧壁固定设有正极铜块和负极铜块,且所述正极铜块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正极电连
接,所述负极铜块与第一电源模块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陶瓷板的内侧壁固定设有铜板,所述正极铜块与铜板之间通过第一半导体连接,所述负极铜块与铜板之间通过第二半导体连接,且所述第一半导体的费米能级大于第二半导体的费米能级

[0006]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导热板上的对接块,所述对接块的内壁上开设有“T”形槽口,所述槽口的内壁上固定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压接板,所述压接板的侧壁与所述槽口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凸条呈“T”形状

[000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侧壁固定设有防水罩,所述第一主板模块设置在所述防水罩的内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前板面上设置有内凹槽,所述内凹槽中设置有显示屏,内凹槽上设置有盖板;壳体的侧壁上固定设有左右相互对称的两个手柄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主板模块,所述第二主板模块上电连接有用于为第二主板模块和显示屏供电用的第二电源模块,第二主板模块上电连接有用于采集高压设备电晕放电产生的紫外线信号的紫外线传感器模块,紫外线传感器模块电连接有紫外镜头模块,所述紫外镜头模块电连接有日盲型滤光模块,所述日盲型滤光模块电连接有紫外摄像机,所述紫外摄像机与第二主板模块电连接且与显示屏电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主板模块电连接的蜂鸣器报警模块,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主板模块电连接的高压驱动电路和滤波电路,所述高压驱动电路用于对紫外线传感信号进行放大;所述滤波电路用于对放大后的紫外线传感信号进行滤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均采用锂电池;所述导热板为铜材质制成;所述风扇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相对应设置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壳体的内部设置检测组件,利用检测组件对高压设备上是否产生有电晕进行检测,通过散热组件的设置,在检测组件工作的过程中,散热组件实时对检测组件进行降温,有效抑制检测组件发热升温,使得检测组件可持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检测组件的工作原理为,紫外信号源被背景光照射,从信号源传输到成像镜头的,有信号源自身辐射的紫外光和信号源反射的背景光

成像光束经过紫外成像镜头后,一部分背景光被滤除,另一部分背景光仍然存在

其后光束再通过日盲型滤光片,照到紫外像增强器的光电阴极上,经过紫外增强器后,信号被放大并被转化为可见光信号输出,然后,成像光束经摄像机
ICCD
,最后,经信号处理后输出到显示屏上

使用时,通过卡接组件将散热外壳与壳体固定连接,使导热板贴在壳体的外侧,导热板上连接的半导体制冷片在第一主板模块的控制下开始工作后,半导体制冷片将对导热板进行制冷,检测组件工作时温度升高,壳体的温度升高,当导热板的温度较低时,壳体的温度向导热板传递,进而抑制检测组件的温度过高

导热板接收到壳体传递来的温度后传递给固定板,固定板上的温度通过风扇进行散热,进而可有效将检测组件的温度散发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散热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珀耳帖效应原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半导体制冷片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
A
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检测组件工作流程图

[0014]图中:
1、
壳体
2、
凸条
3、
散热外壳
4、
风扇
5、
导热板
6、...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输变电工程电晕放电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检测组件,壳体(1)的外部可拆卸式连接设有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固定设有凸条(2),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外壳(3),所述散热外壳(3)的左端固定设有风扇(4),散热外壳(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导热板(5),所述导热板(5)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凸条(2)相对应的卡接组件,散热外壳(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主板模块(6),散热外壳(3)的内部固定设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与导热板(5)之间固定设有半导体制冷片(8),散热外壳(3)的外壁固定设有用于为所述风扇(4)和半导体制冷片(8)供电的第一电源模块(9)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变电工程电晕放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8)包括第一陶瓷板(
10
)和第二陶瓷板(
11
),所述第一陶瓷板(
10
)的内侧壁固定设有正极铜块(
12
)和负极铜块(
13
),且所述正极铜块(
12
)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9)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负极铜块(
13
)与第一电源模块(9)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陶瓷板(
11
)的内侧壁固定设有铜板(
14
),所述正极铜块(
12
)与铜板(
14
)之间通过第一半导体(
15
)连接,所述负极铜块(
13
)与铜板(
14
)之间通过第二半导体(
16
)连接,且所述第一半导体(
15
)的费米能级大于第二半导体(
16
)的费米能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变电工程电晕放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导热板(5)上的对接块(
17
),所述对接块(
17
)的内壁上开设有“T”形槽口(
18
),所述槽口(
18
)的内壁上固定设有第一弹簧(
19
)和第二弹簧(
20
),所述第一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抖威马辉王波王树楠董赵雨匡光武杨周亮张鹏飞畅佳丽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市偃师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