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原位活化法的多相结构Mg-Ni-Nd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1557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原位活化法的多相结构M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原位活化法的多相结构Mg

Ni

Nd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储氢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原位活化法的多相结构Mg

Ni

Nd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金属Mg作为储氢材料,具有高达7.6wt.%的储氢密度,以及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特点,但是,此类Mg基储氢材料存在循环性能差的问题,即在长期吸放氢循环过程中储氢容量和储氢动力学存在衰减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为,在吸放氢循环中储氢容量衰减的关键因素是镁的氧化、形成热力学上无活性氢化物/金属相和吸放氢动力学降低,导致储氢容量衰减。储氢动力学衰减的因素是吸放循环中材料微观结构的变化,如高温吸放氢循环过程中晶粒粗化和失去无活性位点的催化相等,引起吸放氢速率变缓。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常见的解决方案为晶粒细化和引入催化剂。
[0003]晶粒细化的方法,对解决吸放氢循环过程中动力学缓慢问题具有一定效果。其原理为,通过特定制备工艺细化镁基储氢材料的颗粒与晶粒尺寸,增加反应的比表面积,高比例的晶界的形成吸/放氢提供了更多的氢扩散通道和反应活性位点,显著改善其吸放氢动力学。目前常见的晶粒细化方法有球磨法。
[0004]例如,现有文献1,(《Hydrogen Storage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of Multiple Cold

Rolled MgH2/Nb2O5 Nanocomposite Powders》Processes,2022,10(5):1017),采用冷轧和氢化反应球磨的复合工艺制备尺寸为8

18nm的超细纳米晶MgH2粉末,通过冷轧和球磨工艺引入高密度的晶格缺陷并实现纳米化,提高吸放氢动力学性能。具体为MgH2在275℃条件下,吸放循环500次后储氢容量为7.3wt.%。
[0005]该技术方案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2问题:
[0006]1、循环过程中吸放氢速率衰减特别严重,完成500次吸放氢循环需600h,即平均单次吸放氢循环时间为1.2h,其原因为,通过球磨实现晶粒细化,可以使晶粒达到纳米级,即本领域常见概念纳米化,在首次吸放氢过程中获得极高的吸放氢性能,但是,纳米级的晶粒在长期高温吸放循环中,会生长粗化为大晶粒,从而导致纳米化效果消失,进而导致吸放氢速率严重下降;
[0007]2、基于球磨法导致的工艺能耗高且繁琐,高能耗是球磨工艺的通病,并且,该工艺需要先将Mg棒冷轧200道次吼再进行氢化反应,然后球磨100h,最后仍然需要进行冷轧100道次,因此,该技术方案步骤特别多,即工艺繁琐;
[0008]进一步分析可知,问题1与问题2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即采用球磨工艺,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纳米化和高能耗,以及工艺繁琐的技术问题。
[0009]引入催化剂的方法,对解决吸放氢动力学缓慢、循环性能差的问题具有一定效果。其原理为,引入催化剂为Mg/MgH2的吸放氢反应提供活性位点,促进氢分子的解离/重组,提高反应速率;催化剂可以起到钉扎的作用,保证材料结构良好的稳定性,提升循环性能。
[0010]例如,现有文献2,(《Superior catalytic effect of nanocrystalline big

cube Zr2Ni metastable phase for improving the hydrogen sorption/desorption kinetics and cyclability of MgH
2 powders》Energy,2015,91:274),首先,将Zr2Ni进行退火处理,再通过球磨150h,将Zr2Ni制备成纳米颗粒;同时,将通过球磨200h,将金属Mg进行氢化反应制备纳米MgH2;最后,以Zr2Ni作为催化剂,与MgH2球磨50h得到MgH2‑
10wt.%Zr2Ni复合材料。实现在250℃下116s吸氢5.1wt.%,613s放氢完全的吸放氢动力学和循环性能。该技术方案表明,通过引入催化剂可以有效提升吸放氢动力学与循环性能,但是,该技术方案仍然是基于球磨法,所以,仍然存在球磨法不可避免的存在高能耗问题;具体该技术方案还存在高时长的技术问题——在制备工艺中,仅球磨工艺,前后一共需要400h才能实现上述性能。
[0011]此外,球磨法引入催化剂的方法还存在催化剂分布于金属Mg的表面的问题,因此,在长期循环过程中,表面的催化剂易会出现团聚和与基底分离的现象,形成无催化剂修饰的Mg/MgH2的颗粒,从而导致催化性能下降的情况。
[0012]针对上述球磨法存在的问题,采用基于熔炼法制备储氢合金可以予以克服。首先,熔炼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并且,熔炼法能使合金化元素分布于镁基储氢材料的内部,起到更好的催化作用。但是,传统常规的熔炼法存在物相尺寸过大,元素在材料内部分布不均的问题。
[0013]针对上述传统常规熔炼法存在物相尺寸过大的问题,可以通过将熔炼法与其他工艺相结合进行解决。例如,现有文献3,(《Improvement of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Mg

Ni alloys by rare

earth addition》Materials Transactions,2001,42(4):712),以纯Mg、纯Ni和纯Nd粉末为原料,通过熔炼

冷淬

机械破碎的工艺方法,制备了Mg
86
Ni
10
Nd4储氢合金。所得储氢合金由Mg、Mg2Ni和Mg
12
Nd多相结构组成,经氢化后原位形成具有催化作用的Nd2H5相;结合冷淬工艺显著细化物相尺寸,经活化后,实现在300℃下,5min内可放氢最大储氢量的80%。该技术方案由于侧重于提高吸放氢动力学性能,从而Ni和Nd元素添加过多,直接导致Mg元素含量较少,进而导致该镁基储氢合金的可逆储氢量仅为4.80wt.%,无法满足应用要求;此外,该镁基储氢合金还存在循环性能差的问题,仅循环9次后,储氢量就明显衰减到4.5wt.%。其原因为,通过该技术方案,在镁基储氢合金中仅能形成Mg2Ni和Mg
12
Nd两种二元相,进而导致Ni元素和Nd元素因相组成在合金内部出现分布不均的情况。
[0014]针对上述Ni元素和Nd元素在合金内部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形成Mg

Ni

Nd三元金属间化合物相的方法进行克服。例如,现有文献4,(《The new ternary intermetallic NdNiMg5:Hydrogen sorption properties and more》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2015,61:275),以纯Mg、纯Ni和纯Nd为原料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原位活化法的多相结构Mg

Ni

Nd储氢合金,其特征在于:Mg

Ni

Nd储氢合金的组分为,同时包含Nd4Mg
80
Ni8、Mg和Mg2Ni相,并且,Nd4Mg
80
Ni8相体积分数大于50%,Mg相大于15%,Mg与Nd4Mg
80
Ni8两相之和大于95%,其余为Mg2Ni相;所述Nd4Mg
80
Ni8相吸放氢活化原位分解形成Mg、Mg2Ni和NdH
2.61
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原位活化法的多相结构Mg

Ni

Nd储氢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Mg

Ni

Nd储氢合金中,Mg相为平行于挤压方向的条状相,宽度为2

5μm,Mg2Ni相为针状或颗粒相,尺寸为0.5

2μm,弥散分布在Nd4Mg
80
Ni8基底相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原位活化法的多相结构Mg

Ni

Nd储氢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Mg

Ni

Nd储氢合金的化学式满足Mg
100

a

b
Ni
a
Nd
b
,a、b代表原子比,4.5≤a<9,2≤b<4,a≥2.25b。4.一种基于原位活化法的多相结构Mg

Ni

Nd储氢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Mg

Ni

Nd铸态合金的熔炼,选取满足一定成分要求,满足化学式的条件,以Mg、Mg

30Ni和Mg

50Nd为原料,并额外增加Mg作为损耗,在一定条件下,将Mg

30Ni进行熔炼,并加入Mg和Mg

50Nd得到合金熔体,之后,在一定条件下,将合金熔体进行保温,保温完毕后进行浇铸并自然冷却,即得到Mg

Ni

Nd铸态合金,简称为Mg

Ni

Nd

ca;步骤2,Mg

Ni

Nd铸态合金的热挤压,将步骤1所得Mg

Ni

Nd

ca机械加工为圆柱体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预热,预热完毕后,在一定条件进行热挤压,实现热挤压变形,热挤压完毕后,立即进行水淬,即得到块状的Mg

Ni

Nd热挤压态合金,简称为Mg

Ni

Nd

ex;步骤3,Mg

Ni

Nd热挤压态合金的锉削制粉,将步骤2所得Mg

N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谦罗群孙璇潘复生王敬丰陈玉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