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爆破压力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152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爆破压力检测设备,其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固定组件、加压组件、压力检测组件、供电组件和加热组件;电池爆破压力检测设备模拟对应高温、撞击和过充条件的测试环境,以对电池爆破压力进行检测;通过加压组件向固定组件内提供高压水,采用水压检测的方式检测电池的爆破压力,替代传统的高压空气检测的方式,提高了电池爆破压力检测设备的安全性和测量精度;供电组件可以检测电池在过充条件下是否发生密封件破裂的问题,为电池的结构及其防爆阀的设计提供依据;加热组件使得压力腔所在环境处于一个高温状态,在不同的温度状态下对电池的爆破压力进行检测。度状态下对电池的爆破压力进行检测。度状态下对电池的爆破压力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爆破压力检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对电池压力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爆破压力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池生产流水线中,生产完毕的电池还需要经过压力测试,电池压力检测设备是用于检测电池爆破压力的设备。电池尾部的密封件是柔性材料的盖体,行业内也将该密封件称为密封圈或密封垫,该密封件将装有电解质溶液的电池腔密封,当电池由于温度、撞击和过充条件下等因素导致电池腔内的压力超过密封件的极限压力值时,密封件就破裂,甚至出现爆炸破裂的情况,这往往是电池壳体及其防爆阀设计压力不合理而导致的,所以为了确保电池的安全性,需要测试电池内外的压力变化,从而为电池的结构及其防爆阀的设计提供依据。故需要检测装置来检测电池密封件的极限压力值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
[0003]现有技术中有很多用于检测电池密封件的极限压力值的检测装置,如CN104237023B

电池的密封件的极限压力值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通过高压空气冲击电池内部进而检测电池的爆破压力,这样的结构布局不合理,在高压空气通入电池后,电池任何部位均可能发生爆破,并且电池碎片容易溅出设备外,安全性能较低,且通过高压空气检测的方式稳定性较差,影响检测装置检测精度。同时也无法检测高温环境和过充条件下电池密封件的极限压力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池爆破压力检测设备,该装置检测工作安全可靠,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密封件极限压力值检测装置因使用高压空气而造成测试安全性低以及无法检测高温环境和过充条件下电池密封件的极限压力值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提供了一种电池爆破压力检测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待检测电池的固定组件、用于向多个所述固定组件提供高压水的加压组件、用于检测固定组件内部压力的压力检测组件、用于向固定组件内的待检测电池供电的供电组件和用于加热高压水的加热组件;
[0007]每个所述固定组件均包括设置于机架顶部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呈两端具有开口的圆柱结构,待检测电池的底部位于固定筒底部的外侧,固定筒的顶部设置有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用于密封固定筒的顶部;
[0008]固定筒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密封圈,两个所述密封圈与待检测电池的外壁、固定筒的内壁形成压力腔;
[0009]固定筒上设置有与所述压力腔连通的高压水入口和压力检测口;所述加压组件与所述高压水入口连通;所述压力检测组件与所述压力检测口连通;
[0010]供电组件包括位于设置于机架顶部的电源和与电源电性连接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正极导线穿过端盖组件与待检测电池的正极电性连接,负极导线与待检测电池的负
极电性连接。
[0011]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密封圈的内径均小于待检测电池的外径,密封圈的顶部端面与密封圈圆周内壁之间设置有向下弯曲的圆弧过渡面;密封圈的底部端面与密封圈圆周内壁之间的夹角为90
°

[0012]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组件包括呈中空圆柱结构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筒的顶部端面接触的台阶,安装筒的底部设置有外螺纹段,所述固定筒顶部的圆周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段配合的内螺纹段;
[0013]所述安装筒内滑动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外径与安装筒的内径匹配,所述推杆的顶部设置有下端面与安装筒的上端面接触的挡块;推杆和所述挡块的内部贯穿设置有供所述正极导线穿过的过线孔。
[0014]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正极接触件和负极接触件,所述正极接触件呈圆柱结构,正极接触件的横截面呈开口向下的凹字型结构,正极接触件设置于所述推杆下端面的中部并用于与待检测电池的正极接触;所述正极导线穿过所述过线孔与正极接触件的上端面锡焊连接;
[0015]所述负极接触件设置于所述固定筒的底部并用于与待检测电池的负极接触,所述负极导线与负极接触件锡焊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筒的底部外侧壁上竖直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部与固定筒的下端面相接;安装槽内竖直设置有一根导杆;
[0017]所述负极接触件包括与竖直金属杆件和水平金属接触板,所述竖直金属杆件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导杆滑动连接的导孔,竖直金属杆件的上端面与安装槽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拉力弹簧;
[0018]所述水平金属接触板的一端与竖直金属杆件的下端面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点,所述凸点用于与待检测电池的负极接触。
[0019]进一步地,所述水平金属接触板通过螺栓连接件与所述竖直金属杆件的下端面可拆卸连接,所述负极导线与竖直金属杆件锡焊连接。
[0020]进一步地,所述加压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水箱,所述水箱上设置有加压泵,水箱上设置有高压水管,所述高压水管上设置有多根支管,多根支管分别与多个所述固定组件中所述固定筒上的所述高压水入口连通,每根支管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一电磁开关阀。
[0021]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检测组件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多个所述固定组件中所述固定筒上的所述压力检测口连接。
[0022]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水管和多根支管均为金属管,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高压水管上的电阻加热丝,所述电阻加热丝螺旋缠绕至高压水管的圆周外壁,电阻加热丝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高压水管上开设置有温度检测口,所述温度检测口内设置有温度计。
[0023]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固定筒上均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压力腔连通的水循环口,所述水循环口连接有一根与所述水箱连通的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开关阀。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5]1、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电池爆破压力检测设备,由于电池的爆破可能是通过高温、撞击和过充条件引发的,故需要模拟对应高温、撞击和过充条件的测试环境,以对电池爆破压力进行检测;通过加压组件向固定组件内提供高压水,采用水压检测的方式检测电池的爆
破压力,替代传统的高压空气检测的方式,检测时水流仅在加压腔内流动,使得电池爆破仅发生在外露的下端位置,即电池爆破发生在电池尾部的密封件处,满足电池密封件的极限压力值的同时,由于水的密度远大于气体,故水压增大的速度比气压增大的速度缓慢,避免了电池任何部位均发生爆破,提高了电池爆破压力检测设备的安全性和测量精度。
[0026]通过设置供电组件,可以检测电池在过充条件下是否发生密封件破裂的问题,为电池的结构及其防爆阀的设计提供依据。
[0027]而通过设置加热组件,加热组件用于加热高压水,通过向压力腔内注入带有温度的水,使得压力腔所在环境处于一个高温状态,同时由于循环管的设置,打开或者关闭循环管,加热组件和加压组件可以实现压力腔处于高温环境或者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以在不同的测试条件下,对电池的爆破压力进行检测。
[0028]2、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电池爆破压力检测设备,通过在固定筒的顶部设置有端盖组件,使得待检测电池可靠地限位于固定筒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爆破压力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待检测电池的固定组件、用于向多个所述固定组件提供高压水的加压组件、用于检测固定组件内部压力的压力检测组件、用于向固定组件内的待检测电池供电的供电组件和用于加热高压水的加热组件;每个所述固定组件均包括设置于机架顶部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呈两端具有开口的圆柱结构,待检测电池的底部位于固定筒底部的外侧,固定筒的顶部设置有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用于密封固定筒的顶部;固定筒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密封圈,两个所述密封圈与待检测电池的外壁、固定筒的内壁形成压力腔;固定筒上设置有与所述压力腔连通的高压水入口和压力检测口;所述加压组件与所述高压水入口连通;所述压力检测组件与所述压力检测口连通;供电组件包括位于设置于机架顶部的电源和与电源电性连接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正极导线穿过端盖组件与待检测电池的正极电性连接,负极导线与待检测电池的负极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爆破压力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密封圈的内径均小于待检测电池的外径,密封圈的顶部端面与密封圈圆周内壁之间设置有向下弯曲的圆弧过渡面;密封圈的底部端面与密封圈圆周内壁之间的夹角为9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爆破压力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呈中空圆柱结构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筒的顶部端面接触的台阶,安装筒的底部设置有外螺纹段,所述固定筒顶部的圆周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段配合的内螺纹段;所述安装筒内滑动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外径与安装筒的内径匹配,所述推杆的顶部设置有下端面与安装筒的上端面接触的挡块;推杆和所述挡块的内部贯穿设置有供所述正极导线穿过的过线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爆破压力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正极接触件和负极接触件,所述正极接触件呈圆柱结构,正极接触件的横截面呈开口向下的凹字型结构,正极接触件设置于所述推杆下端面的中部并用于与待检测电池的正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嫦张淑琼赵群芳蒋光辉胡敏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