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开挖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1372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开挖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涉水坡脚的内侧进行围堰结构施工,并将围堰结构内的水抽出;在涉水坡脚位于围堰结构内的部分进行棚洞结构施工;在棚洞结构的入口和涉水坡脚的外侧进行相向开挖,完成进出水口的开挖工作。可以在涉水坡脚的内侧进行围堰结构施工,为棚洞结构施工做好准备,随后即可在棚洞结构的入口和涉水坡脚的外侧同时进行相向开挖,完成进出水口的开挖工作,其围堰结构和棚洞结构施工无需大规模切坡,降低施工工作量,从而节约成本;施工前后保持原始地形地貌,对生态扰动较少,对环境破坏较小;施工工序成熟,进出水口两端同时开挖,其工期短。其工期短。其工期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开挖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开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开挖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建筑物进出口位于主要水工建筑物附近,其稳定性状态对于邻近的主要水工建筑物有极其关键的影响。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水流要防止吸气漩涡的产生,出流要求各通道水流均匀扩散,流速分布和流量分配均匀。如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水力学问题错综复杂,侧式进出水口是抽水蓄能电站广泛采用的水流过渡结构形式,是连接库区与输水管道的咽喉。该部位双向过渡水流结构较为复杂,对工程的运行效率及安全有重要影响,而合理的进出口体型是保证水流合理过渡和工程安全的关键。
[0003]相关技术中,第一种施工方法为预留岩坎施工。其优点是无需大规模水下填筑,造价较低,其缺点则是开挖形成的边坡较高,对于强卸荷边坡条件下的施工,需开挖较大深度卸荷岩体,开挖支护工作量大,且边坡岸坡陡峻,岸坡发育有潜在不良地质体,大规模开挖对边坡稳定不利;第二种施工方法为岩塞式施工。其优点是造价低、施工速度快、施工期受季节影响小,其缺点则是施工过程较为复杂,岩塞爆破需一次成型,对于强卸荷边坡条件下的岩塞式施工,技术难度大,施工风险高,易出现超挖导致进出水口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开挖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抽蓄电站进出水口开挖方法操作复杂,施工困难,成本较高,耗费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开挖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6]在涉水坡脚的内侧进行围堰结构施工,并将围堰结构内的水抽出;
[0007]在涉水坡脚位于围堰结构内的部分进行棚洞结构施工;
[0008]在棚洞结构的入口和涉水坡脚的外侧进行相向开挖,完成进出水口的开挖工作。
[000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涉水坡脚的内侧进行围堰结构施工,并将围堰结构内的水抽出,包括:
[0010]在涉水坡脚的内侧施工第一单层围堰墙和双层围堰墙,并在双层围堰墙内填充碎石渣料;其中,沿涉水坡脚的坡顶至坡底方向,第一单层围堰墙位于双层围堰墙的上方;
[0011]在涉水坡脚的内侧施工第二单层围堰墙和第三单层围堰墙,使第一单层围堰墙、双层围堰墙、第二单层围堰墙和第三单层围堰墙之间形成施工区域;
[0012]将施工区域内的水全部抽出。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施工区域内进行抽出,包括:
[0014]在施工区域内进行分层抽水;
[0015]在施工区域内的水位上方施工支撑组件,使支撑组件支撑于第一单层围堰墙和双
层围堰墙之间;
[0016]在施工区域内重复分层抽水和施工支撑组件步骤,直到将施工区域内的水全部抽出。
[00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施工区域内的水位上方施工支撑组件,使支撑组件支撑于第一单层围堰墙和双层围堰墙之间,包括:
[0018]在第一单层围堰墙的内侧和双层围堰墙的内侧均安装牛腿;
[0019]在两个牛腿之间安装内支撑杆。
[002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涉水坡脚位于围堰结构内的部分进行棚洞结构施工,包括:
[0021]在涉水坡脚位于围堰结构内的部分进行帷幕灌浆区域施工,使帷幕灌浆区域的深度超过涉水坡脚的强卸荷线;
[0022]在帷幕灌浆区域进行棚洞结构施工。
[002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帷幕灌浆区域进行棚洞结构施工,包括:
[0024]在帷幕灌浆区域挖沟施工两堵地下连续墙;
[0025]在两堵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顶部铺设结构平台,完成棚洞结构施工。
[0026]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在两堵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顶部铺设结构平台,完成棚洞结构施工之后,包括:
[0027]在结构平台施工钢筋石笼和被动防护网作为拦渣墙。
[0028]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在涉水坡脚位于围堰结构内的部分进行棚洞结构施工之前,包括:
[0029]在涉水坡脚的内侧进行预固结灌浆区域施工,使预固结灌浆区域的深度超过涉水坡脚的强卸荷线;其中,沿涉水坡脚的坡顶至坡底方向,预固结灌浆区域位于围堰结构的上方;
[0030]在预固结灌浆区域的顶部进行渣土回填,并安装拦石网。
[003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棚洞结构的入口和涉水坡脚的外侧进行相向开挖,完成进出水口的开挖工作,包括:
[0032]在棚洞结构的入口和涉水坡脚的外侧同时进行爆破开挖掌子面;
[0033]在开挖的隧洞中进行衬砌钢筋混凝土和锚杆支护,直至完成隧洞施工。
[0034]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在棚洞结构的入口和涉水坡脚的外侧进行相向开挖,完成进出水口的开挖工作之后,包括:
[0035]在棚洞结构的顶部进行回填渣土;
[0036]拆除围堰结构。
[003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可以在涉水坡脚的内侧进行围堰结构施工,为棚洞结构施工做好准备,随后即可在棚洞结构的入口和涉水坡脚的外侧同时进行相向开挖,完成进出水口的开挖工作,其围堰结构和棚洞结构施工无需大规模切坡,降低施工工作量,从而节约成本;施工前后保持原始地形地貌,对生态扰动较少,对环境破坏较小;施工工序成熟,进出水口两端同时开挖,其工期短。
附图说明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施工的流程示意图;
[004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围堰结构施工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固结灌浆区域、渣土和拦石网施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棚洞结构施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隧洞施工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进出水口施工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中:1、涉水坡脚;11、强卸荷线;12、隧洞;121、锚杆;2、围堰结构;21、单层围堰墙;22、双层围堰墙;23、碎石渣料;24、支撑组件;241、牛腿;242、支撑杆;25、运渣通道;3、棚洞结构;31、地下连续墙;32、结构平台;4、帷幕灌浆区域;5、钢筋石笼;6、被动防护网;7、预固结灌浆区域;8、渣土;9、拦石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开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在涉水坡脚(1)的内侧进行围堰结构(2)施工,并将围堰结构(2)内的水抽出;在涉水坡脚(1)位于围堰结构(2)内的部分进行棚洞结构(3)施工;在棚洞结构(3)的入口和涉水坡脚(1)的外侧进行相向开挖,完成进出水口的开挖工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开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涉水坡脚(1)的内侧进行围堰结构(2)施工,并将围堰结构(2)内的水抽出,包括:在涉水坡脚(1)的内侧施工第一单层围堰墙(21)和双层围堰墙(22),并在双层围堰墙(22)内填充碎石渣料(23);其中,沿涉水坡脚(1)的坡顶至坡底方向,第一单层围堰墙(21)位于双层围堰墙(22)的上方;在涉水坡脚(1)的内侧施工第二单层围堰墙和第三单层围堰墙,使第一单层围堰墙(21)、双层围堰墙(22)、第二单层围堰墙和第三单层围堰墙之间形成施工区域;将施工区域内的水全部抽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开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施工区域内进行抽出,包括:在施工区域内进行分层抽水;在施工区域内的水位上方施工支撑组件(24),使支撑组件(24)支撑于第一单层围堰墙(21)和双层围堰墙(22)之间;在施工区域内重复分层抽水和施工支撑组件(24)步骤,直到将施工区域内的水全部抽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开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施工区域内的水位上方施工支撑组件(24),使支撑组件(24)支撑于第一单层围堰墙(21)和双层围堰墙(22)之间,包括:在第一单层围堰墙(21)的内侧和双层围堰墙(22)的内侧均安装牛腿(241);在两个牛腿(241)之间安装内支撑杆(24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开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涉水坡脚(1)位于围堰结构(2)内的部分进行棚洞结构(3)施工,包括:在涉水坡脚(1)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梁王贤彪曾旭明张子涵叶阳杨辉艾孟坤王欢蒋为群戴竞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