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池池底排泥清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131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蓄水池池底排泥清淤设备,包括支撑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水池池底排泥清淤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蓄水池淤泥清理的
,尤其涉及一种蓄水池池底排泥清淤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蓄水池分为开敞式圆形蓄水池和开敞式矩形蓄水池等,蓄水池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内部的水中杂质逐渐堆积,在蓄水池的底部形成淤泥

目前,为了避免蓄水池在短时间内无法正常使用,通常采用不将蓄水池放空的方式直接对蓄水池内的淤泥进行清理

[0003]目前,针对开敞式圆形蓄水池内的淤泥清理,通常采用相关的清淤设备进行清理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清淤设备多数是通过抽泥泵和管道组成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池底淤泥的长时间堆积,淤泥变得厚实

粘稠且牢固的附着在池底,并且淤泥的流动性差,通过抽泥泵进行抽取,通常只能在一定的小范围区域内进行抽取,对其他范围区域进行抽取还要搬动抽泥泵,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影响清淤效率,当遇到附着在蓄水池池底的顽固淤泥时,抽水泵还容易出现无法将其抽出的情况,导致蓄水池内部清理不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水池池底排泥清淤设备,能够对蓄水池池底的淤泥进行大范围有效清理,无需人工过多操作,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提升了清淤效率和蓄水池的洁净度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蓄水池池底排泥清淤设备,包括支撑梁

排泥装置

驱动装置和刮泥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梁架设在蓄水池上,所述排泥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分别架设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排泥装置的底部伸入所述蓄水池池底的中心,其中,所述排泥装置,用于对所述蓄水池池底的淤泥进行排出;所述刮泥装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且所述刮泥装置与所述蓄水池的池底抵触相连,所述刮泥装置包括支撑组件

传动机构

两个刮泥组件和两个驱动组件,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套设在所述排泥装置上,且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支撑梁可转动相连;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且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驱动装置相连,其中,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支撑组件进行转动;两个所述刮泥组件圆周阵列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其中,两个所述刮泥组件,用于将所述蓄水池池底的淤泥由外向内推向所述蓄水池池底的中心;两个所述驱动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且两个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刮泥组件相连,其中,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刮泥组件进行运动,以逐渐增大刮泥组件对蓄水池池底的压力来刮除附着在池底的顽固淤泥

[0007]本申请实施例的蓄水池池底排泥清淤设备,能够对蓄水池池底进行大范围清理,无需人工过多操作,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提升了清淤效率,并且能够对附着在蓄水池池底的顽固淤泥进行有效清理,提升蓄水池的洁净度

此外,还能够对不同倾斜弧度
的蓄水池池底
(
例如,内凹斜面或平面的蓄水池池底
)
上的淤泥进行有效清洁,具有适用性广的优点

[0008]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提出的蓄水池池底排泥清淤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9]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
,
所述排泥装置包括壳体

带有支撑轴的螺旋叶片和第一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壳体垂直架设在所述支撑梁上,且所述壳体的底端贯穿所述支撑梁并延伸至所述蓄水池的池底,所述壳体的底端侧壁上设有多个进泥口,所述壳体的顶端侧壁上设有排泥管;所述螺旋叶片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螺旋叶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壁上,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旋叶片的支撑轴一端相连

[0010]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
,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环和支撑套筒,其中,所述支撑环和所述支撑套筒分别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支撑环与所述支撑梁可转动相连;所述支撑套筒垂直设置在所述支撑环的底壁上,且所述支撑套筒与所述支撑环一体成型连接

[0011]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
,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其中,所述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支撑环上;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相连,且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

[001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
,
所述刮泥组件包括支撑臂

螺纹杆

多个滑块

多个第一刮泥机构和第二刮泥机构,其中,所述支撑臂垂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端外壁上,且所述支撑臂上依次设有滑槽和安装腔室;所述螺纹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且所述螺纹杆的一端穿入所述安装腔室内并与从动锥齿轮相连;多个所述滑块等距并排且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且多个所述滑块分别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刮泥机构等距并排且依次可枢转相连,且所述第一刮泥机构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滑块可枢转相连,所述第一刮泥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蓄水池的池底抵触相连;所述第二刮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臂的端部底壁可枢转相连,所述第二刮泥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蓄水池的池底抵触相连,且所述第二刮泥机构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刮泥机构可枢转相连

[001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
,
所述第一刮泥机构和所述第二刮泥机构均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杆和两个第二连接杆

支撑块和刮刀部件,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滑块可枢转相连;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可枢转相连,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块可枢转相连,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围成菱形;所述刮刀部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块可移动相连,所述刮刀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蓄水池的池底抵触相连

[0014]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
,
所述刮刀部件包括棱柱状导杆

挡块

刮刀

挡环和弹簧,其中,所述支撑块内设有滑道,且所述支撑块上设有贯通所述滑道的棱柱状导向孔,所述棱柱状导杆的顶端依次穿过所述滑道和所述棱柱状导向孔并与所述挡块相连;所述刮刀设置在所述棱柱状导杆的底端,且所述刮刀的刀头与所述蓄水池的池底抵触相连;所述挡环靠近所述滑道的底壁套接固定在所述棱柱状导杆上;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棱柱状导杆上,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挡环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道的顶壁相连

[0015]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
,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筒体

第二驱动机构和传动轴,其
中,所述筒体垂直设置在所述支撑环和所述支撑臂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蓄水池池底排泥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梁

排泥装置

驱动装置和刮泥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梁架设在蓄水池上,所述排泥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分别架设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排泥装置的底部伸入所述蓄水池池底的中心,其中,所述排泥装置,用于对所述蓄水池池底的淤泥进行排出;所述刮泥装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且所述刮泥装置与所述蓄水池的池底抵触相连,所述刮泥装置包括支撑组件

传动机构

两个刮泥组件和两个驱动组件,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套设在所述排泥装置上,且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支撑梁可转动相连;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且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驱动装置相连,其中,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支撑组件进行转动;两个所述刮泥组件圆周阵列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其中,两个所述刮泥组件,用于将所述蓄水池池底的淤泥由外向内推向所述蓄水池池底的中心;两个所述驱动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且两个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刮泥组件相连,其中,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刮泥组件进行运动,以逐渐增大所述刮泥组件对蓄水池池底的压力来刮除附着在池底的顽固淤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池池底排泥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装置包括壳体

带有支撑轴的螺旋叶片和第一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壳体垂直架设在所述支撑梁上,且所述壳体的底端贯穿所述支撑梁并延伸至所述蓄水池的池底,所述壳体的底端侧壁上设有多个进泥口,所述壳体的顶端侧壁上设有排泥管;所述螺旋叶片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螺旋叶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壁上,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旋叶片的支撑轴一端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水池池底排泥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环和支撑套筒,其中,所述支撑环和所述支撑套筒分别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支撑环与所述支撑梁可转动相连;所述支撑套筒垂直设置在所述支撑环的底壁上,且所述支撑套筒与所述支撑环一体成型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水池池底排泥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其中,所述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支撑环上;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相连,且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水池池底排泥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组件包括支撑臂

螺纹杆

多个滑块

多个第一刮泥机构和第二刮泥机构,其中,所述支撑臂垂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端外壁上,且所述支撑臂上依次设有滑槽和安装腔室;
所述螺纹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且所述螺纹杆的一端穿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宪伟张梦瑶张皓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水之蓝海绵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