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1200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家具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包括本体,设置有至少一块顶板、底板、背板以及至少两块侧板,该顶板、侧板和底板依次连接并合围成口字型框架,该背板设置于框架内,分别与顶板、侧板和底板形成卡接,其中,该底板和顶板朝远离背板方向延伸,且底板的延伸距离小于顶板的延伸距离;活动板,通过连接组件与两块侧板可移动连接,包括第一活动板,该第一活动板与地面的距离高于底板与地面的距离,其中,第一活动板沿侧板宽度方向移动至与背板抵接时,对底板裸露表面形成覆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在保证柜体内部空间平整、美观的同时可实现支撑脚的高度调节。可实现支撑脚的高度调节。可实现支撑脚的高度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家具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

技术介绍

[0002]柜体是组成家具柜的基本单元,一般由顶板、层板、底板,左右侧板和背板通过连接件组合而成。现有主流连接方式是通过三合一连接件或者四合一连接件实现板材之间的连接,但该方式会使得连接件的部分结构处于裸露状态,从而影响柜体内部的外观。若全部采用隐藏式连接件代替三合一连接件或四合一连接件,则柜体不可调节,且强度和耐久性较低。
[0003]对此,专利文献CN211632431U公开了一种柜子层板的隐藏式活动连接件,包括子扣件和母扣件,子扣件和母扣件的通体形状均呈直条行,母扣件的一侧设置有与子扣件对应的滑槽,该母扣件的另一侧与柜子的层板侧边固定连接,该子扣件与母扣件连接后,子扣件能在母扣件的滑槽内相对滑动,从而使柜子的层板实现前后平移。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柜子层板隐藏式连接扣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能有效简化柜子层板与柜体的连接方式,安装后能使传统的固定层板变成活动层板,实现前后推拉,且安装后零部件隐藏不外露,确保柜子外观简洁美观。但该方案中的底板无法活动,使得底板下方无法安装支撑脚(安装后不便进行高度调节),即不能适用于地面不平稳的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隐藏连接件同时可调节支撑脚高度的柜体。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包括:
[0006]本体,设置有至少一块顶板、底板、背板以及至少两块侧板,该顶板、侧板和底板依次连接并合围成口字型框架,该背板设置于框架内,分别与顶板、侧板和底板形成卡接,其中,该底板和顶板朝远离背板方向延伸,且底板的延伸距离小于顶板的延伸距离;
[0007]活动板,通过连接组件与两块侧板可移动连接,包括第一活动板,该第一活动板与地面的距离高于底板与地面的距离,其中,第一活动板沿侧板宽度方向移动至与背板抵接时,对底板裸露表面形成覆盖。
[0008]在上述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中,所述侧板靠近地面方向设置有支撑脚,其中,该底板的延伸距离小于支撑脚至背板的距离,用以使支撑脚暴露于人体视野内。
[0009]在上述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中,所述支撑脚包括固定部和调节部,该固定部与调节部活动连接,固定部与侧板连接,通过固定部与调节部不同高度的部位连接,实现支撑脚的高度调节。
[0010]在上述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中,所述第一活动板朝靠近背板方向移动并与背板抵接时,第一活动板朝向底板的一面与底板贴合连接,以使底板对第一活动板形成支撑。
[0011]在上述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中,所述第一活动板朝向人体的一侧设置有脚踢板,且脚踢板朝向人体的一侧还设置有人体感应开关。
[0012]在上述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中,所述第一活动板朝向人体的一侧还设置有外延板,该外延板处于脚踢板的上方,其中,外延板朝向地面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该安装槽沿外延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3]在上述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中,所述第一活动板朝向地面的一侧设置有存储盒,用以容置电器或杂物。
[0014]在上述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中,所述活动板还包括第二活动板和第三活动板,其中,第二活动板处于框架中部,通过连接组件与侧板形成可移动连接,第三活动板处于顶板下方,通过连接组件与侧板形成可移动连接,且第三活动板沿侧板宽度方向移动至与背板抵接时,对顶板朝向地面方向的裸露表面形成遮挡。
[0015]在上述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层板销和层板槽,其中,层板销设置于两块侧板朝向活动板方向的侧面,层板槽设置于活动板朝向侧板的两侧,且该层板销卡入层板槽内与层板槽形成滑动连接。
[0016]在上述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中,所述层板销设置有至少两组,每组至少设置有两个,该两个层板销呈水平一字排开,其中一个层板销设置有容纳槽,用以供灯线穿过。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18]1、通过设置底板,并使底板的延伸距离小于支撑脚至背板的距离,同时设置第一活动板,使第一活动板与侧板可移动连接,并使第一活动板沿侧板宽度方向移动至于背板抵接时,对底板裸露表面形成覆盖,一方面该底板的设置可提高本体的连接强度,保证柜体的稳定性,同时还使得该柜体具有支撑脚调节的操作空间,提高了柜体的应用范围;并且通过该活动板的设置使得底板上连接件的裸露部分被隐藏于第一活动板的下方,进而使得柜体内部空间平整、美观。
[0019]2、通过在侧板的底部设置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脚,使得本体在不平稳的地面通过调节四个支撑脚即可保持底部的平稳,有效扩大了柜体的应用场景。
[0020]3、通过使第一活动板朝靠近背板方向移动并与背板抵接时,第一活动板朝向底板的一面与底板贴合连接,使得底板对第一活动板形成支撑,增加了第一活动板的受力面积,同时避免连接组件因受力过大发生损坏,有效提高了连接组件和柜体的使用寿命。
[0021]4、通过在外延板朝向地面的一侧设置安装槽,用以供灯条安装,使得柜体可根据用户需求安装不同颜色的灯条,丰富了柜体的夜视效果,提高了柜体的观赏性。
[0022]5、通过在层板销上设置容纳槽,用以供灯线穿过,避免了灯线裸露在柜体的存储空间内,使得柜体整体更整洁、美观;同时设置实心层板销,用以对活动板形成支撑,避免层板销因活动板的重量过大发生损坏,在丰富层板销功能的同时,还保证了层板销与活动板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了活动板推拉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调节柜体活动板拉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剖面图。
[0025]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调节柜体活动板缩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图4的剖面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层板销的结构示意图。
[0029]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00、本体;110、顶板;120、底板;130、背板;140、侧板;200、活动板;210、第一活动板;211、脚踢板;212、人体感应开关;213、外延板;214、安装槽;215、存储盒;216、门档感应开关;220、第二活动板;230、第三活动板;300、连接组件;310、层板销;311、容纳槽;320、层板槽;400、支撑脚;410、固定部;420、调节部;50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1]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0),设置有至少一块顶板(110)、底板(120)、背板(130)以及至少两块侧板(140),该顶板(110)、侧板(140)和底板(120)依次连接并合围成口字型框架,该背板(130)设置于框架内,分别与顶板(110)、侧板(140)和底板(120)形成卡接,其中,该底板(120)和顶板(110)朝远离背板(130)方向延伸,且底板(120)的延伸距离小于顶板(110)的延伸距离;活动板(200),通过连接组件(300)与两块侧板(140)可移动连接,包括第一活动板(210),该第一活动板(210)与地面的距离高于底板(120)与地面的距离,其中,第一活动板(210)沿侧板(140)宽度方向移动至与背板(130)抵接时,对底板(120)裸露表面形成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40)靠近地面方向设置有支撑脚(400),其中,该底板(120)的延伸距离小于支撑脚(400)至背板(130)的距离,用以使支撑脚(400)暴露于人体视野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400)包括固定部(410)和调节部(420),该固定部(410)与调节部(420)活动连接,固定部(410)与侧板(140)连接,通过固定部(410)与调节部(420)不同高度的部位连接,实现支撑脚(400)的高度调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210)朝靠近背板(130)方向移动并与背板(130)抵接时,第一活动板(210)朝向底板(120)的一面与底板(120)贴合连接,以使底板(120)对第一活动板(210)形成支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连接件的可调节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雷波沈庞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欧琳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