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井泥浆就地处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1089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井泥浆就地处理系统及方法,涉及含油泥浆处理领域,包括污油罐,所述污油罐内部由隔板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所述污油罐顶端滑动配合第一盖板、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用于遮盖第一腔室,所述第二盖板用于遮盖第二腔室;还包括负压泵,所述负压泵的进气端与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均连通,所述负压泵的排气端连通至污油罐外部;负压泵的进气端与第一腔室的连通路径上设置第一阀门,负压泵的进气端与第二腔室的连通路径上设置第二阀门。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污油罐仅具有收集功能,容易导致烷烃类气体逃逸的问题,实现使污油罐具有就地处理能力,提高对含油污泥的处理效率、减少不可控的碳排放等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井泥浆就地处理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油泥浆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钻井泥浆就地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钻井泥浆,即是石油天然气开采钻井过程中的钻井液。对于海上钻井平台而言,在钻开含油气的产层或非产层地层后,出于环保需求必须对返出泥浆经固控系统处理后的过滤物进行回收。
[0003]现有技术中的一般做法,是在固控系统中的振动筛筛网前方设置绞龙输送机,使绞龙输送机的末端延伸至能够起吊并放置污油罐的相对开阔区域,使用绞龙输送机将经固控系统中的振动筛筛出的过滤物向外输送,使含有油污和岩屑的固液混合污泥从绞龙输送机的末端掉落至下方的污油罐内暂存,之后将收集了含油污物的污油罐随船返港运回陆地做后续的分离处理。但是,装有含油污泥的污油罐随船返回陆地的过程中,受海浪颠簸等影响不停晃动,混合物内容易有烷烃类气体逃逸,并从污油罐的缝隙处散溢至大气中,进而造成不可控的大气污染与碳排放;并且,现有技术中在将污油罐运抵陆地后,依然需要对其中收集的含油污物进行脱气、分离等预处理,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钻井泥浆就地处理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污油罐仅具有收集功能,容易导致烷烃类气体逃逸的问题,实现使污油罐具有就地处理能力,提高对含油污泥的处理效率、减少不可控的碳排放等目的。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钻井泥浆就地处理系统,包括污油罐,所述污油罐内部由隔板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所述污油罐顶端滑动配合第一盖板、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用于遮盖第一腔室,所述第二盖板用于遮盖第二腔室;还包括负压泵,所述负压泵的进气端与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均连通,所述负压泵的排气端连通至污油罐外部;负压泵的进气端与第一腔室的连通路径上设置第一阀门,负压泵的进气端与第二腔室的连通路径上设置第二阀门。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污油罐仅具有收集功能、容易导致烷烃类气体逃逸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钻井泥浆就地处理系统,本系统将常规的污油罐内部由隔板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两部分,并分别由第一盖板、第二盖板滑动连接在顶部,即是第一盖板用于遮盖第一腔室顶部、并在需要打开第一腔室时可将第一盖板滑走,同理第二盖板用于遮盖第二腔室顶部、并在需要打开第二腔室时可将第二盖板滑走。负压泵可从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内抽气以形成负压空间,通过对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控制,即可实现负压泵单独从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内部抽气。
[0007]本申请具体使用时,将污油罐吊运至钻井平台、并置于绞龙输送机末端的下方;打开第一盖板,使被绞龙输送机输送的含油污泥进入第一腔室;待第一腔室装填至容量上限后,关闭第一盖板、打开第二盖板,使被绞龙输送机输送的含油污泥进入第二腔室;打开第
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启动负压泵从第一腔室内抽气;待第二腔室装填至容量上限后,关停负压泵,关闭第二盖板,将该污油罐从绞龙输送机末端的下方移开;打开第二阀门、关闭第一阀门、启动负压泵从第二腔室内抽气。
[0008]可以看出,本申请将传统污油罐内部分隔为两个腔室,使其中一个腔室在用于承接钻井平台上需要回收的含油污泥时,可对另一个腔室内已经装入的含油污泥进行负压脱气,通过降低气压的方式主动诱导其内的烷烃等气体从污油或污泥中脱离,进而降低残留在含油污泥内的气体含量,减少污油罐随船返港过程中不可控的大气污染与碳排放。
[0009]并且,本申请还可在污油罐装满岩屑在平台上等待船舶时、或已经转运至船舶上还在等待船舶返港时、或者船舶返港的途中进行工作,因此在第二腔室装填至容量上限后可将污油罐整体移走替换新的污油罐继续承接排出的含油污泥,不仅不会干扰正常的含油污泥回收作业、还由于已经进行了提前脱气,在污油罐运抵陆地后可减少对内部污泥做脱气分离等的预处理耗时,甚至直接跳过这些脱气分离的预处理步骤,因此还显著提高了陆地后勤部门对返回污油罐的处理效率。
[0010]需要说明的是,当本申请从第一腔体或第二腔体内部抽取气体时,需保证对应的第一腔体或第二腔体处于密封状态,即第一盖板或第二盖板与污油罐之间应当具有良好密封效果。其具体密封方式采用常见的动密封技术即可实现,在此不做限定。
[0011]进一步的,所述负压泵安装在隔板内部,所述隔板内部还设置与所述负压泵的进气端相连的三通通道。即是,本方案中的三通通道的三个端口,分别与负压泵的进气端、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相连。负压泵安装在隔板内部可以节省空间,同时避免干扰污油罐在钻井平台或船舶上的叠放。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的滑动方向,均垂直于所述隔板;且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与所述隔板之间均动密封配合。
[0013]本方案中,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之间具有高度差以避免两者相互干涉;当需要使用第一腔室承接含油污泥时,可将第一盖板滑动至第二腔室上方、使其与第二盖板呈叠放状态;当需要使用第二腔室承接含油污泥时,可将第二盖板滑动至第一腔室上方、使其与第一盖板呈叠放状态。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板顶面嵌设导向板,所述导向板靠近第二腔室所在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盖板铰接,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导向板转动的顶升机构。
[0015]钻井平台受场地空间限制,一般放置污油罐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并且绞龙输送机的末端位置也是固定的,因此污油罐一旦就位后,污油罐罐体本身与绞龙输送机末端就相对固定了,而由于本申请需要向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分别输送含油污泥,在切换输送位置时就需要调整污油罐本身与绞龙输送机末端的相对位置:若调整污油罐位置,不仅存在需要动用吊车起吊的繁琐流程,更存在某些钻井平台并不具有为污油罐提供更大占地面积的条件的现实问题;若调整绞龙输送机末端位置,更是需要整体移动蛟龙输送机,有可能使其与振动筛不再适配对接。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方案在第一盖板的顶面设置导向板,导向板在常态下嵌设在第一盖板顶面。本方案使用时,在吊车摆放污油罐时,将第一腔室置于绞龙输送机末端的正下方,首先用第一腔室收集含油污泥,待第一腔室装填至容量上限后,将第一盖板移动至第一腔室正上方实现对第一腔室的关闭,然后由顶升机构驱动导向板转动,导向板沿其自身与第一盖板的铰接边转动,向上翻起,呈斜坡状,且朝向第二腔室所在方向逐
渐降低,进而通过导向板进行导向,使得从绞龙输送机末端掉落的含油污泥能够沿导向板滑落至第二腔室内部。
[0016]可以看出,本方案实现了在不改变污油罐与绞龙输送机中任一位置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向污油罐内指定区域输送含油污泥的功能,克服了需要对钻井平台场地空间和设备布局做调整的缺陷,填补了现有技术的空白。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的底面均设置挡板,所述挡板的高度小于隔板高度;所述挡板将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内部均分隔为液态区、固态区;所述液态区顶部设置滤网,所述液态区内设置搅拌装置,所述固态区内设置晃动机构。
[0018]本方案将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内部均分为两个区域,即液态区和固态区,液态区和固态区之间由挡板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井泥浆就地处理系统,包括污油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油罐(1)内部由隔板(2)分隔为第一腔室(3)、第二腔室(4),所述污油罐(1)顶端滑动配合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6),所述第一盖板(5)用于遮盖第一腔室(3),所述第二盖板(6)用于遮盖第二腔室(4);还包括负压泵(7),所述负压泵(7)的进气端与第一腔室(3)、第二腔室(4)均连通,所述负压泵(7)的排气端连通至污油罐(1)外部;负压泵(7)的进气端与第一腔室(3)的连通路径上设置第一阀门(8),负压泵(7)的进气端与第二腔室(4)的连通路径上设置第二阀门(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井泥浆就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泵(7)安装在隔板(2)内部,所述隔板(2)内部还设置与所述负压泵(7)的进气端相连的三通通道(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井泥浆就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6)的滑动方向,均垂直于所述隔板(2);且第一盖板(5)与第二盖板(6)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6)与所述隔板(2)之间均动密封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钻井泥浆就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5)顶面嵌设导向板(11),所述导向板(11)靠近第二腔室(4)所在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盖板(5)铰接,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导向板(11)转动的顶升机构(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井泥浆就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3)、第二腔室(4)的底面均设置挡板(13),所述挡板(13)的高度小于隔板(2)高度;所述挡板(13)将第一腔室(3)、第二腔室(4)内部均分隔为液态区、固态区;所述液态区顶部设置滤网(14),所述液态区内设置搅拌装置(15),所述固态区内设置晃动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钻井泥浆就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14)自远离固态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晨曦李雨佳何平杨流川袁明健庄玮晔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