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框架-核心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0992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架

核心筒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框架

核心筒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筋混凝土框架

核心筒结构体系是高层结构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结构体系,外围框架与内部核心筒共同抵抗竖向和水平向的荷载,使得结构具有较高的侧向刚度和抗震性能。基于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需求,钢筋混凝土

核心筒结构面临以下问题:
[0003]1)钢筋混凝土框架

核心筒结构一般在梁柱节点、柱底、连梁两端、剪力墙底部形成塑性铰来消耗地震作用,塑性区构件受损后加固维修难度较大;同时出于抗震二道防线的要求,结构设计中常通过放大框架截面尺寸来满足规范规定的楼层剪力分担率,造成建设成本的增加,同时也不利于建筑形态的创新;
[0004]2)框架柱与核心筒剪力墙之间存在变形差异,且变形差异随着高度的增长越来越大,变形会在结构体系内产生附加应力,对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0005]3)钢筋混凝土框架

核心筒结构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大,施工难度高,施工工期长,且受限于连接节点的做法工艺,建筑工业化水平低,不符合当前建筑工业化和预制装配化的发展要求。
[0006]因此,如何实现钢筋混凝土框架

核心筒结构承重和抗侧的分离,是目前建筑结构
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架

核心筒结构,至少解决了现有钢筋混凝土框架

核心筒结构体系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框架

核心筒结构,包括框架部分、核心筒部分及楼板部分,所述框架部分位于所述核心筒部分的周侧;其中,
[0009]所述框架部分,包括若干外框架柱及若干外框架梁,所述外框架柱沿所述核心筒部分的外围布置,相邻两根所述外框架柱通过所述外框架梁连接;
[0010]所述核心筒部分,包括若干剪力墙、若干重力柱及若干内框架梁,所述重力柱设置在所述剪力墙的端部,所述内框架梁位于所述剪力墙的内侧且与所述剪力墙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内框架梁与所述重力柱连接,所述重力柱与所述外框架柱之间通过所述外框架梁连接;
[0011]所述楼板部分,包括外楼板及内楼板,所述外楼板与所述外框架梁刚性连接且与所述剪力墙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内楼板与所述内框架梁刚性连接且与所述剪力墙之间留有间距。
[0012]可选的,所述外框架梁与所述重力柱及所述外框架柱均为铰接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重力柱及所述外框架柱设置在一基础上,所述基础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用于搁置所述重力柱及所述外框架柱的搁置槽。
[0014]可选的,所述剪力墙与所述重力柱滑动连接,且所述剪力墙与所述重力柱能够沿竖向相对移动。
[0015]可选的,所述剪力墙的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重力柱的侧壁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相适配。
[0016]可选的,所述内框架梁与所述重力柱铰接连接。
[0017]可选的,所述重力柱上设置有用于搁置所述内楼板的第一牛腿,所述外框架柱上设置有用于搁置所述外楼板的第二牛腿。
[0018]可选的,所述核心筒部分还包括连梁,所述连梁设置在所述剪力墙的孔洞处或相邻的重力柱之间。
[0019]可选的,所述连梁与所述重力柱刚性连接时,所述内楼板与所述连梁连接,所述连梁与所述剪力墙刚性连接时,所述内楼板与所述连梁不连接。
[0020]可选的,所述框架部分、所述核心筒部分及所述楼板部分的各个构件均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构件。
[0021]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框架

核心筒结构中,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0022]1)通过采用分离式设计,使得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外框架柱及重力柱主要承担竖向荷载,各部分受力明确,框架部分与剪力墙在竖向上可以自由变形,消除变形差,避免附加应力的产生,同时又能在水平向共同抵抗地震作用,实现了框架

核心筒结构承重和抗侧的分离;
[0023]2)楼板与框架梁连接且与剪力墙留有一定的间距,能够有效保证楼板荷载通过框架部分及重力柱传递,而非通过剪力墙传递,使得剪力墙仅承担墙体自重;
[0024]3)能够实现承重和抗侧体系分离,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减少结构大变形下的损伤,明确传力途径,简化结构设计,提高结构工业化水平;
[0025]4)铰接节点的设置能够在保障有效且可靠连接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转动能力,使得节点区受力小,在地震作用下不易损伤,提升抗震性能;
[0026]5)所述剪力墙与所述重力柱滑动连接,且所述剪力墙与所述重力柱能够沿竖向相对移动。通过采用滑动连接能够保障剪力墙与重力柱在竖向变形或移动上的自由,起到释放竖向约束的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刚度,能够有效传递水平向的荷载和变形,使核心筒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
[0027]6)所述框架部分、所述核心筒部分及所述楼板部分的各个构件均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通过采用预制构件有利于降低现场湿作业工作量,进而提高建筑的预制化、装配化及工业化程度。
附图说明
[0028]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框架

核心筒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0030]其中:
[0031]10

外框架柱;11

外框架梁;20

剪力墙;21

重力柱;22

内框架梁;23

连梁;30

外楼板;31

内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33]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

核心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部分、核心筒部分及楼板部分,所述框架部分位于所述核心筒部分的周侧;其中,所述框架部分,包括若干外框架柱及若干外框架梁,所述外框架柱沿所述核心筒部分的外围布置,相邻两根所述外框架柱通过所述外框架梁连接;所述核心筒部分,包括若干剪力墙、若干重力柱及若干内框架梁,所述重力柱设置在所述剪力墙的端部,所述内框架梁位于所述剪力墙的内侧且与所述剪力墙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内框架梁与所述重力柱连接,所述重力柱与所述外框架柱之间通过所述外框架梁连接;所述楼板部分,包括外楼板及内楼板,所述外楼板与所述外框架梁刚性连接且与所述剪力墙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内楼板与所述内框架梁刚性连接且与所述剪力墙之间留有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

核心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梁与所述重力柱及所述外框架柱均为铰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

核心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柱及所述外框架柱设置在一基础上,所述基础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用于搁置所述重力柱及所述外框架柱的搁置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

核心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明侯双军吴浩张士昌侯建强方卿陈玉洁周丹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