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凝露控制方法、冷却装置及制冷机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063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防凝露控制方法、冷却装置及制冷机组,冷却装置用于对发热组件进行降温,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发热组件所处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并计算露点温度T0;判断是否环境湿度超过设定湿度限值;若是,则执行环境温度提升动作,在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露点温度T0时开启冷却装置;若否,则在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超过设定极限温度时开启冷却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发热组件所处的环境温湿度与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相结合,合理确定冷却装置的开启时机,防凝露及散热的控制动作仅针对冷却装置设计,有效防止发热组件出现凝露现象,且大大提高制冷机组的可靠性。冷机组的可靠性。冷机组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凝露控制方法、冷却装置及制冷机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防凝露控制方法、冷却装置及制冷机组。

技术介绍

[0002]压缩机、整流模块以及整流模块等是制冷机组的关键器件,在机组运行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热量,这些关键器件的散热设计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可靠性,常见散热方式是采用冷却介质进行散热,冷却散热系统通常将低温冷却介质通入管路,低温冷却介质利用管路与发热部件接触换热以带走热量,散热效果好且适用范围广,但由于冷却介质温度较低,在环境湿度较大时,过度冷却的发热部件极易出现凝露现象,继而引发机组故障。
[0003]现有技术已经出现适用于冷却介质散热的防凝露控制方法,根据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计算确定对应的空气露点温度,获取散热管两端的铜管温度,计算比较两个铜管温度的最低值,根据最低值与空气露点温度之间的差值,并结合空调系统所处的运行模式,相应的对空调系统的开/停机、节流组件的开度等进行调整,这种控制方案设计逻辑复杂,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必须配合散热管的铜管温度和空气露点温度进行频繁调节,甚至于需要停机达到额定时间后再重新开机运行,系统稳定性差且容错率低。
[0004]因此,如何设计更稳定可靠的防凝露控制方法是业界系带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控制方案频繁调节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导致空调系统工作不稳定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防凝露控制方法、冷却装置及制冷机组,将发热组件所处的环境温湿度与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相结合,合理确定冷却装置的开启时机,防凝露及散热的控制动作仅针对冷却装置设计,有效防止发热组件出现凝露现象,且大大提高制冷机组的可靠性。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冷却装置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冷却装置用于对发热组件进行降温,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
[0007]检测发热组件所处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并计算露点温度T0;
[0008]判断是否环境湿度超过设定湿度限值;
[0009]若是,则执行环境温度提升动作,在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露点温度T0时开启冷却装置;
[0010]若否,则在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超过设定极限温度时开启冷却装置。
[0011]优选的,开启冷却装置之后,根据环境湿度和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选择不同的设定控制温度作为冷却装置的目标温度,调节冷却装置内的冷却介质流量,使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维持在目标温度。
[0012]优选的,当环境湿度S≤设定湿度限值A%时,选择低于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且最接近该实际温度的设定控制温度作为目标温度;当环境湿度S>设定湿度限值A%时,选择最高的设定控制温度作为目标温度。
[0013]进一步的,设定极限温度包含设定最高温度和设定最低温度,设定控制温度包含
设定上限温度和设定下限温度,设定最低温度<设定上限温度<设定最高温度,露点温度T0<设定下限温度≤设定最低温度;
[0014]当环境湿度超过设定湿度限值、且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露点温度T0时,目标温度为设定上限温度;
[0015]和/或当环境湿度未超过设定湿度限值、且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设定最高温度时,目标温度为设定上限温度;
[0016]和/或当环境湿度未超过设定湿度限值、且设定最低温度<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设定最高温度时,目标温度为设定下限温度。
[0017]优选的,防凝露控制方法还包括:若环境湿度未超过设定湿度限值,则在露点温度T0<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设定极限温度时关闭冷却装置。
[0018]优选的,防凝露控制方法还包括:若环境湿度未超过设定湿度限值,则在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露点温度T0时执行环境温度提升动作。
[0019]进一步的,发热组件包含至少一个发热部件,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为所有发热部件中的最高温度。
[0020]进一步的,冷却装置安装有用于调节冷却介质流量大小的阀件,阀件的开度U
k
=V
k
+W
k
;其中,V
k
为预设的基本开度值,W
k
为修正开度值,且W
k
根据发热部件的温度过热度

T进行动态调节。
[0021]进一步的,阀件的开度调节包括:
[0022]选择所有发热部件的温度过热度

T中的最大值

Tmax,温度过热度

T为所述发热部件的实际温度减去发热组件所在设备开机前的环境温度;
[0023]计算e(k)=

T
max


T
目标


T
目标
为目标温度减去发热组件所在设备开机前的环境温度;
[0024]当|e(k)|≤0时,W
k
不变;
[0025]当|e(k)|>0时,W
k
=W
k
‑1+

W
k


W
k
=K
p,h
×
[

T
max
(k)-

T
max
(k

1)]+K
i,h
×
e(k),K
p,h
为比例系数,K
i,h
为积分系数。
[0026]优选的,每次检测发热组件所处的环境温湿度时均会更新露点温度,根据更新后的露点温度控制冷却装置的工作状态和/或调整冷却装置的目标温度。
[0027]优选的,执行环境温度提升动作时,关闭或者微流量控制所述冷却装置。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境温度提升动作为开启压缩机预热或者开启加热装置向发热组件所在环境供热。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采用上述防凝露控制方法的冷却装置,包括: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冷却管路、以及安装于冷却管路上的阀件,冷却管路与发热组件接触,阀件调节冷却管路内的冷却介质流量。
[0030]优选的,发热组件包含至少一个发热部件,发热部件沿冷却介质的流向依次串联分布在冷却管路的进口侧,阀件位于冷却管路的出口侧。
[0031]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制冷机组,该制冷机组具有上述冷却装置。
[0032]优选的,冷却装置的冷却管路使用制冷机组内的冷却介质,冷却管路的进口侧和出口侧均接在制冷机组的冷却介质循环回路上。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机组为离心机组,离心机组采用气悬浮压缩机,发热组件包
含气悬浮压缩机、逆变模块和整流模块中的至少一个。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5]1、将发热组件所处的环境温湿度与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相结合,合理确定冷却装置的开启时机,降低发热组件出现凝露现象的风险;
[0036]2、根据环境湿度和发热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冷却装置的防凝露控制方法,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对发热组件进行降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所述发热组件所处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并计算露点温度T0;判断是否所述环境湿度超过设定湿度限值;若是,则执行环境温度提升动作,在所述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露点温度T0时开启所述冷却装置;若否,则在所述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超过设定极限温度时开启所述冷却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开启所述冷却装置之后,根据所述环境湿度和所述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选择不同的设定控制温度作为所述冷却装置的目标温度,调节所述冷却装置内的冷却介质流量,使所述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维持在所述目标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境湿度≤设定湿度限值时,选择低于所述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且最接近该实际温度的设定控制温度作为目标温度;当所述环境湿度>设定湿度限值时,选择最高的设定控制温度作为目标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极限温度包含设定最高温度和设定最低温度,所述设定控制温度包含设定上限温度和设定下限温度,设定最低温度<设定上限温度<设定最高温度,露点温度T0<设定下限温度≤设定最低温度;当所述环境湿度超过设定湿度限值、且所述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露点温度T0时,所述目标温度为设定上限温度;和/或当所述环境湿度未超过设定湿度限值、且所述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设定最高温度时,所述目标温度为设定上限温度;和/或当所述环境湿度未超过设定湿度限值、且设定最低温度<所述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设定最高温度时,所述目标温度为设定下限温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凝露控制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环境湿度未超过设定湿度限值,则在露点温度T0<所述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设定极限温度时关闭或者微流量控制所述冷却装置;和/或若所述环境湿度未超过设定湿度限值,则在所述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露点温度T0时执行环境温度提升动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含至少一个发热部件,所述发热组件的实际温度为所有所述发热部件中的最高温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安装有用于调节所述冷却介质流量大小的阀件,所述阀件的开度U
k
=V
k
+W
k
;其中,V
k
为预设的基本开度值,W
k
为修正开度值,且W
k
根据所述发热部件的温度过热度

T进行动态调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件的开度调节包括:选择所有所述发热部件的温度过热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小斌杨壮壮周葆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