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直流配网结构及其混合逆变器组的运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
,尤其涉及一种交直流配网结构及其混合逆变器组的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农村配电网的用电需求量,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发展,农村电网的用电峰值激增。相应试点地区各类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的比例大幅提升。高渗透率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以及各类新型负荷大量接入导致农网台区高/低电压等电能质量问题愈发突出,多种电能质量问题并发,需解决农网台区供电品质问题。
[0003]直流配电方式能够有效应对当前低压台区面临的电能质量问题和光伏消纳需求,然而当前现有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架构中的直流线路采用送端Si IGBT整流器+受端Si IGBT逆变器背靠背连接方式。受端逆变器直接连接配电网终端的农村用户,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用户的供电质量。
[0004]当前广泛采用Si IGBT逆变器存在开关频率低,开关损耗大,响应速度慢,难以实现对功率缺额和高频谐波补偿的快速补偿和追踪,影响供电用户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部分的目的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交直流配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压交流线路(100)包括电力变压器(101)、线路内阻(102)和交流负荷(103),所述电力变压器(101)、线路内阻(102)和交流负荷(103)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三相四线制;直流线路(200)包括Si IGBT三相整流器(201)、混合逆变器组(202)、光储系统(203),以及直流负荷(204),所述混合逆变器组(202)包括SiIGBT三相逆变器(202a)和SiC MOSFET三相逆变器(202b);所述SiIGBT三相整流器(201)的一端与所述电力变压器(101)的一端进行三相四线制并联,所述Si IGBT三相整流器(201)的另一端输出直流电与所述SiIGBT三相逆变器(202a)的直流端串联;所述SiIGBT三相逆变器(202a)的交流端通过三相四线制并联于所述交流负荷(103)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配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储系统(203)和直流负荷(204)分别并联于所述Si IGBT三相整流器(201)与所述Si IGBT三相逆变器(202a)的直流端之间;所述SiC MOSFET三相逆变器(202b)并联于所述SiIGBT三相逆变器(202a)的两端。3.一种混合逆变器组的运行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交直流配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采集三相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根据数据分别计算功率缺额P和Q,补偿谐波电流以及补偿谐波分量;根据功率缺额P和Q得出最优功率分配系数,并计算得到所述Si IGBT三相逆变器(202a)和SiC MOSFET三相逆变器(202b)的电流参考值I
Si,ref1
和I
SiC,ref1
;根据谐波补偿分量进行分析,得出所述Si IGBT三相逆变器(202a)和SiC MOSFET三相逆变器(202b)实时补偿电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逆变器组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优功率分配系数是将功率缺额P和Q输入所述混合逆变器组(202)的功率损耗模型得出的,所述功率损耗模型通过变换器的功率
‑
损耗曲线拟合而成,即:其中,f
Si
(P,Q)和f
SiC
(P,Q)分别为Si IGBT和SiC MOSFET三相逆变器功率
‑
损耗曲线,通过变换器实际测量数据拟合;P
Si
和Q
Si
为Si IGBT三相整流器(201)处理的功率,P
SiC
和Q
SiC
为SiC MOSFET三相逆变器(202b)处理的功率;系统的总损耗为最小化的系统总损耗,系统的功率分配比例为:[K1,K2]=min(P
loss
)=min(P
loss,Si
+P
loss,SiC
)各逆变器处理的功率表达式可表示为:其中,K1为有功功率分配系数,K2为无功功率分配系数;P
total
和Q
total
为总的有功、无功
功率缺额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逆变器组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参考值I
Si,ref1
和I
SiC,ref1
是根据系统损耗最优为优化目标得到最优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分配系数,计算得到所述Si IGBT三相逆变器(202a)的处理有功功率P
Si,ref
和无功功率Q
Si,ref
,以及所述SiC MOSFET三相逆变器(202b)的处理有功功率P
SiC,ref
技术研发人员:李跃,付宇,白浩,肖小兵,蔡永翔,杨炜晨,李巍,刘安茳,刘通,王扬,熊楠,方阳,叶远红,郑友卓,郝树青,苗宇,周昌涛,张洋,王卓月,李新皓,张恒荣,李前敏,宋子宏,何肖蒙,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