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躺平骨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0130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座椅躺平骨架结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躺平推杆,两躺平推杆的前端均与坐框骨架铰接,两躺平推杆的中部均铰接有坐盆拉杆,两坐盆拉杆的前端均与坐盆后端铰接,坐盆前端与坐框骨架铰接,且坐盆与坐框骨架之间设有助力扭簧,助力扭簧具有带动坐盆向前翻转的扭力,两躺平推杆的中部之间通过躺平同步管固接,坐簧安装支架铰接于两躺平推杆的后端之间,坐簧安装支架的左右两端均铰接有坐簧拉杆,两坐簧拉杆的前端分别与坐框骨架铰接,坐框骨架的前端设有传动装置,其中一躺平推杆向前延伸与传动装置铰接,传动装置能进行前后移动,且能相对坐框骨架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乘客完全躺平和独立的靠背角度调节,且无支撑不足的缺陷。撑不足的缺陷。撑不足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躺平骨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躺平骨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座椅满足乘客完全躺平的要求为:

坐垫和靠背无段差;

坐垫与靠背无夹角;

坐垫和靠背的拟合平面与水平面无夹角;

座椅躺平状态需有锁止,不可晃动。目前,市面上汽车座椅有三种使乘客躺倒的座椅结构:
[0003]1、通过调节靠背角度后躺。缺点是该方式的座椅结构无法实现乘客完全躺平。
[0004]2、通过与靠背联动,使坐垫后端骨架向上抬起。缺点是:

该方式的座椅结构无法实现乘客完全躺平;

该方式无法实现独立的靠背角度调节。
[0005]3、通过与靠背联动,使坐垫后端发泡向上抬起。缺点是:

该方式的座椅结构无法实现乘客完全躺平;

该方式无法实现独立的靠背角度调节;

该方式对坐垫外观造型要求严格,易产生坐垫支撑不足、面套褶皱、发泡撕裂的缺陷;

该方式无法规避金属件外露的外观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全新的汽车座椅躺平骨架结构,能实现乘客完全躺平和独立的靠背角度调节,且无支撑不足、面套褶皱、发泡撕裂和骨架外露的缺陷。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座椅躺平骨架结构,包括靠背骨架和坐垫骨架,所述靠背骨架通过靠背角度调节机构与坐垫骨架相连,所述靠背骨架上设有靠背发泡及面套,所述坐垫骨架上设有坐垫发泡及面套,坐垫骨架包括坐框骨架、坐盆、坐簧和坐簧安装支架,所述坐框骨架配备有倾角调节机构,所述坐簧前端卡接于坐盆上,坐簧后端卡接于坐簧安装支架上,
[0008]所述坐垫骨架还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躺平推杆,两所述躺平推杆分别靠近坐框骨架的左右两端内壁设置,两躺平推杆的前端均与坐框骨架铰接,两躺平推杆的中部均铰接有坐盆拉杆,且铰接点位于坐盆拉杆的后端,两所述坐盆拉杆的前端均与坐盆后端铰接,所述坐盆的前端与坐框骨架铰接,且坐盆与坐框骨架之间设有助力扭簧,所述助力扭簧具有带动坐盆向前翻转的扭力,两躺平推杆的中部之间通过躺平同步管固接,所述坐簧安装支架铰接于两躺平推杆的后端之间,且两侧铰接点分别位于坐簧安装支架的左右两端的上方,所述坐簧安装支架左右两端的下方均铰接有坐簧拉杆,且铰接点位于坐簧拉杆的后端,两所述坐簧拉杆的前端向上前方延伸,并分别与坐框骨架铰接,所述坐框骨架的前端设有传动装置,其中一躺平推杆的前端向下前方延伸用于与传动装置铰接,所述传动装置能进行前后移动,且能相对坐框骨架旋转。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躺平电机、丝杆和框架,所述框架固设于坐框骨架上,所述躺平电机铰设于框架内,所述丝杆与躺平电机配合形成蜗轮蜗杆结构,躺平电机能
驱动丝杆前后移动,所述躺平推杆与丝杆铰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坐框骨架还配备有高度调节机构,能实现多个汽车座椅在躺平状态时的联合使用,当多个汽车座椅沿纵向同时放平时,可通过调节高度调节机构使所有汽车座椅放平连接在同一个平面上。
[0011]上述方案中:在坐框骨架上固设有扭簧安装轴,所述助力扭簧套装于扭簧安装轴上,其一端勾挂于坐框骨架上,另一端勾挂于坐盆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座椅的靠背骨架通过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可向后放平,靠背发泡及面套可跟随靠背骨架放平;本座椅的坐垫骨架的放平机构相当于两套四连杆机构叠加,具体原理为:通过传动装置能推动躺平推杆绕着躺平推杆与坐框骨架的铰接点向上旋转,在躺平同步管的作用下,两侧躺平推杆能同步运动,其旋转中心同轴;坐盆在助力扭簧的扭力作用下能绕着坐盆与坐框骨架的铰接点向前旋转,同时受到两侧坐盆拉杆的限位;两坐簧拉杆能绕着各自与坐框骨架的铰接点旋转,其旋转中心同轴;坐簧安装支架在躺平推杆和坐簧拉杆的共同作用下向上运动;坐簧为柔性零件,能吸收运动过程中坐盆与坐簧安装支架距离的变化量;坐垫发泡及面套能在坐盆、坐簧安装支架、坐簧的共同作用下向上运动,坐垫发泡及面套的拟合平面最终能达到与靠背发泡及面套的拟合平面齐平的位置;最后调节倾角调节机构,使坐垫发泡及面套与靠背发泡及面套的整体拟合平面与水平面平行,使座椅达到完全躺平状态。
[0014]总之,本专利技术没有骨架强度的损失;不影响骨架基础调节,能集成座椅多向调节结构;各个调节机构能独立调节互不影响,能实现独立选配;能实现乘客完全躺平,增加了座椅的实用性和使用场景;座椅耐用性无损失,发泡、面套在调节过程中基本无形变,无面套褶皱、发泡撕裂的缺陷;无支撑不足、座椅晃动的缺陷,座椅达到躺平状态后,助力扭簧和传动装置能实现座椅躺平状态的锁止。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坐垫骨架的右侧剖面图(乘坐位置)。
[0016]图2是坐垫骨架的左侧剖面图(乘坐位置)。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轴测图(乘坐位置)。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右侧剖面图(不带发泡、躺平位置)。
[0019]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右侧剖面图(带发泡、躺平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5所示,一种汽车座椅躺平骨架结构,主要由靠背骨架和坐垫骨架组成,靠背骨架通过靠背角度调节机构11与坐垫骨架相连,靠背骨架上设有靠背发泡及面套14,坐垫骨架上设有坐垫发泡及面套13。
[0021]坐垫骨架包括坐框骨架7、坐盆3、坐簧12和坐簧安装支架9,坐框骨架7配备有倾角调节机构10,坐簧12前端卡接于坐盆3上,坐簧12后端卡接于坐簧安装支架9上。
[0022]坐垫骨架还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躺平推杆5,两躺平推杆5分别靠近坐框骨架7的左右两端内壁设置。两躺平推杆5的前端均与坐框骨架7铰接,两躺平推杆5的中部均铰接
有坐盆拉杆4,且铰接点位于坐盆拉杆4的后端,两坐盆拉杆4的前端均与坐盆3后端铰接,坐盆3的前端与坐框骨架7铰接,且坐盆3与坐框骨架7之间设有助力扭簧2,助力扭簧2具有带动坐盆3向前翻转的扭力。
[0023]两躺平推杆5的中部之间通过躺平同步管6固接。
[0024]坐簧安装支架9铰接于两躺平推杆7的后端之间,且两侧铰接点分别位于坐簧安装支架9的左右两端的上方,坐簧安装支架9左右两端的下方均铰接有坐簧拉杆8,且铰接点位于坐簧拉杆8的后端,两坐簧拉杆8的前端向上前方延伸,并分别与坐框骨架7铰接。
[0025]坐框骨架7的前端设有传动装置1,其中一躺平推杆5的前端向下前方延伸用于与传动装置1铰接,传动装置1能进行前后移动,且能相对坐框骨架7旋转。
[0026]最好是,传动装置1包括躺平电机、丝杆和框架,框架固设于坐框骨架7上,躺平电机铰设于框架内,丝杆与躺平电机配合形成蜗轮蜗杆结构,躺平电机能驱动丝杆前后移动,躺平推杆5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躺平骨架结构,包括靠背骨架和坐垫骨架,所述靠背骨架通过靠背角度调节机构(11)与坐垫骨架相连,所述靠背骨架上设有靠背发泡及面套(14),所述坐垫骨架上设有坐垫发泡及面套(13),坐垫骨架包括坐框骨架(7)、坐盆(3)、坐簧(12)和坐簧安装支架(9),所述坐框骨架(7)配备有倾角调节机构(10),所述坐簧(12)前端卡接于坐盆(3)上,坐簧(12)后端卡接于坐簧安装支架(9)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骨架还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躺平推杆(5),两所述躺平推杆(5)分别靠近坐框骨架(7)的左右两端内壁设置,两躺平推杆(5)的前端均与坐框骨架(7)铰接,两躺平推杆(5)的中部均铰接有坐盆拉杆(4),且铰接点位于坐盆拉杆(4)的后端,两所述坐盆拉杆(4)的前端均与坐盆(3)后端铰接,所述坐盆(3)的前端与坐框骨架(7)铰接,且坐盆(3)与坐框骨架(7)之间设有助力扭簧(2),所述助力扭簧(2)具有带动坐盆(3)向前翻转的扭力,两躺平推杆(5)的中部之间通过躺平同步管(6)固接,所述坐簧安装支架(9)铰接于两躺平推杆(7)的后端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杰唐江
申请(专利权)人:麦格纳座椅研发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