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结构的雾化治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0035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3
一种改良结构的雾化治疗器,涉及一种雾化治疗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改良结构的雾化治疗器由储雾瓶、雾化室和负离子室构成;振动板上设置有多个贯通的筛孔,筛孔的上端朝向振动板的中心倾斜,筛孔的下端朝向振动板的四周倾斜;侧板上方设置有超声波换能器,负离子室内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与泡沫金属通过导线连接,储药罐的外壁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雾化治疗器具有较高的雾化效率,能够实现雾化速度的调节,并避免大分子药物中的蛋白质破坏或热敏感型药物的结构破坏;药液的均匀性较好,药液的残留量低,易于清洗消毒,雾滴在传输过程中损失小,雾化药物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高。雾化药物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高。雾化药物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结构的雾化治疗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雾化治疗器。

技术介绍

[0002]雾化治疗器是一种将液态药物转变为气溶胶后,并经口腔或鼻腔吸入,然后吸入的药物沉积于呼吸道或肺部的仪器。雾化治疗器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呼吸道疾病,如儿童和老年患者的肺炎、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等,雾化治疗器根据原理不同,目前临床常用雾化器又分为射流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和振动筛孔雾化器。射流雾化器虽然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存在的不足在于药液的残留量较大,并且由于引入了高速的压缩空气会使得一定量的液体与内壁黏附,因此射流雾化器不能将所有的药液全部雾化,进而使得药液损耗增大,一般的药液的体积要求大于2mL。射流雾化器必须要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才能工作,因而临床应用或家用都非常的不便。超声雾化器不需要射流雾化器中的压缩空气既可以实现纳米级的雾化效果,同时也克服了雾化效率较低的问题,具有极高的雾化效率,但超声雾化器的雾化是通过超声震动实现,在实现高效率的雾化的效果时需要较高的超声功率,这就使得雾化过程中药液温度上升导致生物大分子药物中的蛋白质破坏,或导致热敏感型药物的结构破坏;超声雾化器还存在难以雾化混悬液和黏性溶液的缺点,因此超声雾化器未能在临床广泛的应用。振动筛孔雾化器是在超声雾化器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型雾化器,振动筛孔雾化器中设置有具有大量微孔的筛网,液态药物通过筛网同时筛网在超声作用下振动,产生气溶胶即雾滴,具有大量微孔的筛网提高了药液的分散效果,降低对超声功率的要求,也能够实现黏性溶液的雾化,但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筛网的微孔的通过性较差,因此雾化效率低,微孔易堵塞和或存留微生物,清洗消毒的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良结构的雾化治疗器。
[0004]本专利技术改良结构的雾化治疗器由储雾瓶1、雾化室2和负离子室4构成;雾化室2为圆形,雾化室2设置在负离子室4的上方,雾化室2和负离子室4设置在储雾瓶1的一侧;雾化室2的下部左侧设置有进气口3,雾化室2的下部右侧设置有与储雾瓶1连通的出雾口;雾化室2内出雾口和进气口3之间设置有泡沫金属12;雾化室2内泡沫金属12上方设置有储药罐5和振动板15,储药罐5设置在振动板15上方;振动板15的上表面四周设置有环形的侧板16,雾化室2的上端设置有储药罐放置口,储药罐5为环形筒,储药罐5的上端设置在储药罐放置口内,储药罐5的下端设置在侧板16内,侧板16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的凹槽,储药罐5和凹槽之间固接有弹性密封圈17;弹性密封圈17能够对超声震动进行吸收,避免了超声震动向储药罐5及其内部的药液传递,保证了药液的质量。储药罐放置口的内壁与储药罐5的外壁设置有动密封;储药罐5的外壁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22;振动板15上设置有多个贯通的筛孔18,筛孔18的上端朝向振动板15的中心倾斜,筛孔18的下端朝向振动板15的四周倾斜;侧板16上方设置有超声波换能器21,侧板16的上端面设置有环形的凹槽,超声波换能器21的下端
面设置有凹坑,超声波换能器21的凹坑和侧板16的上端面的环形的凹槽之间设置有金属第一滚珠19;雾化室2内振动板15下方且进气口3上方设置有水平的环形托板27,环形托板27的上表面和振动板15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环形的凹槽且凹槽内设置有第二滚珠27;超声波换能器21的上端通过换能器支架20与雾化室2的内壁固定连接;储药罐5上方设置有电机6,储药罐5的中心孔内设置有竖向的驱动轴23,驱动轴23的下端与振动板15的中心连接,驱动轴23的上端与电机6的输出轴连接;负离子室4内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13,负离子发生器13与泡沫金属12通过导线14连接;储雾瓶1的上端设置有排气口9,储雾瓶1的上端侧部设置有吸嘴8,吸嘴8与储雾瓶1的上端连通,吸嘴8下方的储雾瓶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隔板11,隔板11与储雾瓶1的内侧壁固接,隔板11上远离吸嘴8的一侧开有通气孔,通气孔上方设置有倾斜的挡片10,挡片10的下端与通气孔的右侧边铰接,挡片10的上端为自由端。
[0005]本专利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06]1、本专利技术的改良结构的雾化治疗器中,储药罐5在电机6的驱动下转动,使得药液能够进入振动板15的筛孔18后在离心作用下加速排出,提高了筛孔18的通过性,进而提高了雾化效率;同时也能够通过在较低的恒定的超声功率下通过调整转速实现出药速度的调节,进而实现雾化速度的调节,避免了为了实现提高雾化速度而提高超声功率造成的大分子药物中的蛋白质破坏或热敏感型药物的结构破坏;储药罐5的转动还能避免储药罐5内的悬浊液类的药液沉降分层发生,保证了药液的均匀性。振动板15的转动使得药液在离心作用下排出能够彻底的消耗药液,药液的残留量低,还能够避免筛孔18的堵塞或存留微生物,降低了清洗消毒的难度。
[0007]2、本专利技术通过负离子发生器13产生电子并通过导线14输送至泡沫金属12,使得泡沫金属12及周围的空间内具有较高浓度的负离子,振动板15产生的雾滴通过多孔的泡沫金属12后带负电,带相同电性的雾滴能够避免在传输过程中发生融合沉降,避免了雾化药物的损失,保证了雾化药物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同时负离子还能够净化空气。
[0008]3、本专利技术在储雾瓶1的上端靠近吸嘴8处设置挡片10,能够在吸气时打开,呼气时关闭,避免了呼出气体与储雾瓶1内的药雾混合,保证了药雾的纯度。
[0009]4、本专利技术设置的半导体制冷片22的设置能够降低储药罐5内温度,避免在器壁或输送过程中发生冷凝,进而避免造成药液的损失。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实施例1中改良结构的雾化治疗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实施例1中雾化室2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实施例1中雾化室2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3]图4为实施例1中储药罐5的俯视图;
[0014]图5为实施例1中驱动轴2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合理组合。
[0016]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改良结构的雾化治疗器由储雾瓶1、雾化室2和负离
子室4构成;雾化室2为圆形,雾化室2设置在负离子室4的上方,雾化室2和负离子室4设置在储雾瓶1的一侧;雾化室2的下部左侧设置有进气口3,雾化室2的下部右侧设置有与储雾瓶1连通的出雾口;雾化室2内出雾口和进气口3之间设置有泡沫金属12;雾化室2内泡沫金属12上方设置有储药罐5和振动板15,储药罐5设置在振动板15上方;振动板15的上表面四周设置有环形的侧板16,雾化室2的上端设置有储药罐放置口,储药罐5为环形筒,储药罐5的上端设置在储药罐放置口内,储药罐5的下端设置在侧板16内,侧板16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的凹槽,储药罐5和凹槽之间固接有弹性密封圈17;储药罐放置口的内壁与储药罐5的外壁设置有动密封;储药罐5的外壁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22;振动板15上设置有多个贯通的筛孔18,筛孔18的上端朝向振动板15的中心倾斜,筛孔18的下端朝向振动板15的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结构的雾化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改良结构的雾化治疗器由储雾瓶(1)、雾化室(2)和负离子室(4)构成;雾化室(2)为圆形,雾化室(2)设置在负离子室(4)的上方,雾化室(2)和负离子室(4)设置在储雾瓶(1)的一侧;雾化室(2)的下部左侧设置有进气口(3),雾化室(2)的下部右侧设置有与储雾瓶(1)连通的出雾口;雾化室(2)内出雾口和进气口(3)之间设置有泡沫金属(12);雾化室(2)内泡沫金属(12)上方设置有储药罐(5)和振动板(15),储药罐(5)设置在振动板(15)上方;振动板(15)的上表面四周设置有环形的侧板(16),雾化室(2)的上端设置有储药罐放置口,储药罐(5)为环形筒,储药罐(5)的上端设置在储药罐放置口内,储药罐(5)的下端设置在侧板(16)内,侧板(16)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的凹槽,储药罐(5)和凹槽之间固接有弹性密封圈(17);储药罐放置口的内壁与储药罐(5)的外壁设置有动密封;储药罐(5)的外壁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22);振动板(15)上设置有多个贯通的筛孔(18),筛孔(18)的上端朝向振动板(15)的中心倾斜,筛孔(18)的下端朝向振动板(15)的四周倾斜;侧板(16)上方设置有超声波换能器(21),侧板(16)的上端面设置有环形的凹槽,超声波换能器(21)的下端面设置有凹坑,超声波换能器(21)的凹坑和侧板(16)的上端面的环形的凹槽之间设置有金属第一滚珠(19);雾化室(2)内振动板(15)下方且进气口(3)上方设置有水平的环形托板(27),环形托板(27)的上表面和振动板(15)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环形的凹槽且凹槽内设置有第二滚珠(27);超声波换能器(21)的上端通过换能器支架(20)与雾化室(2)的内壁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清云高艳王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