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压供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9969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压供水设备,涉及恒压供水技术领域,包括包括设置在楼顶的高位水箱、第一水泵组、第一变频控制柜、以及第一远传压力表,还包括:低位蓄能单元,其包括设置在楼底的若干个蓄能水箱、以及设置在蓄能水箱上的蓄能器和第二远程压力表,连接管件,包括设置蓄能水箱上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与高位水箱连接的输水总管,以及与市政管网连接的总进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内的水压,在不影响过载使用市政管网内的水压的前提下,将市政管网内的输水压力进行依次蓄能,然后一次蓄集能量一同释放将水输送至高位水箱内,即将市政管网的水压转化为高位势能水进行储存,在向用户供水时,降低第一水泵组的输出功率。降低第一水泵组的输出功率。降低第一水泵组的输出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压供水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恒压供水
,具体为一种恒压供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恒压供水是指在不同用水需求时,通过调节水泵的供水压力,从而使得出水压力保持稳定。传统的恒压供水通常采用二次供水的方式,即先用取水泵将水从水源地抽到储水设施中,再通过供水泵将水根据使用需要送往用水设备中。而供水泵的供水压力,通常都采用变频器进行控制。然而确保生活在高层人群的用水压力,在城市中对于高层用户供水都采用二次供水储水设备为其提供用水。
[0003]二次供水储水设备(以下简称水箱)中的生活饮用水(以下简称自来水)是从市政供水管网系统接入的,但是对于高位水箱来说由于其地势较高从市政供水管网系统接入的自来水无法高位水箱,一般是先将市政供水管网系统接入自来水引入低位水箱,然后靠水泵将低位水箱中的送至高位水箱中,然而这样的方式,水泵将低位水箱输送至高位水箱过程中,增加了能量能耗,使得供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压供水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恒压供水设备,包括设置在楼顶的高位水箱、第一水泵组、第一变频控制柜、以及第一远传压力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007]低位蓄能单元,其包括设置在楼底的若干个蓄能水箱、以及设置在蓄能水箱上的蓄能器和第二远程压力表;
[0008]连接管件,包括设置蓄能水箱上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与高位水箱连接的输水总管,以及与市政管网连接的总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总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上装配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输水总管和输水总管上分别装配有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所述出水管与输水总管连接;
[0009]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第二远程压力表、电磁阀电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高位水箱上内设置有液位检测组件,所述液位检测组件包括高水位传感器和低水位传感器。
[0011]进一步地,所述恒压供水设备还包括低位供水单元,所述低位供水单元包括设置在楼底的低位水箱、第二水泵组、第二变频控制柜,以及第三远传压力表,所述低位水箱设置有连接管,且连接管与市政管网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组的输出端与居民用水管网连接,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五电磁阀。
[0012]进一步地,所述高位水箱和低位水箱均呈柱状,且所述高位水箱和低位水箱均包括筒体和盖体,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用于定期对筒体内部的进行清洁。
[0013]进一步地,所述盖体的内部污垢收集腔,且污垢收集腔的底部设置有与筒体内连通的回液管,所述清洁装置包括驱动部和刮板部,所述驱动部包括同轴设置在盖体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顶端延伸至污垢收集腔内部,且所述驱动轴与污垢收集腔的底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的底端连接有一水平设置的连接轴,且连接轴的两端与刮板部连接;
[0014]所述刮板部包括U型基条,所述U型基条的两端与连接轴两端可拆卸连接,且所述U型基条的外侧紧贴于筒体的侧壁和底壁,所述U型基条靠近筒体侧壁和底壁一侧设置有U型通道,所述U型通道底部的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U型通道分隔形成两个L型通道,且两个L型通道朝向驱动轴转动方向一侧的U型基条开设有L型进水槽,两个L型通道远离L型进水槽的一侧设置有紧贴与筒体内壁和底壁的L型刮条;
[0015]所述驱动轴和连接轴的内部均中空形成有

型通道,所述U型通道的内部设置有U型吸液管,所述U型吸液管的两端与所述

型通道连通,且U型吸液管上均匀设置有进液孔,所述污垢收集腔的内部设置有吸液泵,且吸液泵的输入管通过旋转接头与驱动轴的顶端连接;所述污垢收集腔的内部底端设置有过滤填料,所述污垢收集腔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的驱动装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U型通道的截面呈圆弧状,且L型刮条包括与U型通道连接的连接部,以及抵触于圆体的内壁和底壁的刮料部,所述刮料部具有弹性,安装后使其弯曲呈圆弧状抵触在圆体的内壁和底壁;
[0017]进一步地,所述吸液泵的输出管与同轴固定在污垢收集腔内部的环状出液管连接,且环状出液管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出液孔。
[0018]进一步地,所述盖体有顶板、围板和底板构成,所述底板与围板一体成型,所述顶板与围板可拆卸连接。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内的水压,在不影响过载使用市政管网内的水压的前提下,将市政管网内的输水压力进行依次蓄能,然后一次蓄集能量一同释放将水输送至高位水箱内,即将市政管网的水压转化为高位势能水进行储存,在向用户供水时,降低第一水泵组的输出功率。
[002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高位水箱和低位蓄能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低位蓄能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高位水箱、低位蓄能单元以及低位供水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清洁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图4的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U型基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U型基条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图7的A

A向结构示意图;
[0031]图9是图8的B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
[0033]100、高位水箱;200、第一水泵组;
[0034]300、低位蓄能单元;310、蓄能水箱;320、蓄能器;330、第二远程压力表;340、总进水管;350、水管;360、输水总管;370、第一电磁阀;380、第二电磁阀;390、第三电磁阀;3010、第四电磁阀;3011、总进水管
[0035]400、低位供水单元;410、低位水箱;420、第二水泵组;430、第五电磁阀;
[0036]500、筒体;510、盖体;511、污垢收集腔;512、回液管;513、顶板;514、围板;515、底板;
[0037]610、驱动轴;620、连接轴;630、U型基条;640、U型通道;641、L型通道;642、L型进水槽;650、隔板;660、L型刮条;661、连接部;662、刮料部;670、

型通道;680、U型吸液管;690、吸液泵;691、环状出液管;6010、过滤填料;6011、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压供水设备,包括设置在楼顶的高位水箱、第一水泵组、第一变频控制柜、以及第一远传压力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位蓄能单元,其包括设置在楼底的若干个蓄能水箱、以及设置在蓄能水箱上的蓄能器和第二远程压力表;连接管件,包括设置蓄能水箱上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与高位水箱连接的输水总管,以及与市政管网连接的总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总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上装配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输水总管和输水总管上分别装配有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所述出水管与输水总管连接;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第二远程压力表、电磁阀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水箱上内设置有液位检测组件,所述液位检测组件包括高水位传感器和低水位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供水设备还包括低位供水单元,所述低位供水单元包括设置在楼底的低位水箱、第二水泵组、第二变频控制柜,以及第三远传压力表,所述低位水箱设置有连接管,且连接管与市政管网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组的输出端与居民用水管网连接,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五电磁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水箱和低位水箱均呈柱状,且所述高位水箱和低位水箱均包括筒体和盖体,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用于定期对筒体内部的进行清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恒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内部污垢收集腔,且污垢收集腔的底部设置有与筒体内连通的回液管,所述清洁装置包括驱动部和刮板部,所述驱动部包括同轴设置在盖体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顶端延伸至污垢收集腔内部,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林吴福贵刘磊邹韶明舒满征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