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腰椎斜前方入路暨前正中入路融合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991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腰椎椎间融合手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腰椎斜前方入路暨前正中入路融合器系统,包括把持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腰椎斜前方入路暨前正中入路融合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腰椎椎间融合手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腰椎斜前方入路暨前正中入路融合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经腹膜外侧斜前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
是一种国际热门的用于治疗各种腰椎疾病的微创新技术,自
2014
年引入中国,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疾病
。OLIF
手术通过腹膜后的腹部血管鞘和腰大肌前缘间的生理间隙进入,直达病变椎间盘,无需打开椎管,不损伤后方肌肉

韧带和骨性结构;同时,
OLIF
技术,由于能切除足够多的椎间盘组织,融合器与终板接触面积大,并可向两侧延伸至椎体周围致密的骨性隆突上,所以可大幅增加融合器的支撑强度

既往
OLIF
大部分用于
L2
‑5(腰2‑5节段),随诊研究的深入,
L5

S1
(腰5‑
骶1)节段因血管与腰大肌间隙较窄,过去被认为是
OLIF
手术的相对禁忌证,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
L5

S1 OLIF
是安全可行的,目前常规的
OLIF
器械在处理
L5

S1
椎间隙会碰到各种问题,比如融合器把持器没有带角度

影响手术视线,融合器试模只有单一的把持点,不能从最佳的角度进行试模制作融合器的轨迹,环形拉钩没有光源通道

光源线的头部太短不能深入到视野中

不能提供良好的照明

随着集采政策落地,各配送商也需要一个能解决
L2

L5

L5

S1
的“OLIF
工具箱”,提高配送效率,减少物流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腰椎斜前方入路暨前正中入路融合器系统,能解决常规把持器缺少角度调节结构,影响手术视线,融合器试模把持点单一,无法从最佳角度进行试模制作融合器的轨迹等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腰椎斜前方入路暨前正中入路融合器系统,包括把持器

融合器试模和拉钩组件,所述把持器包括手柄

连接件和连接杆,所述手柄的一端与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手柄的端部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对连接件进行限位,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开设有安装通道,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插接在安装通道内,所述融合器试模固定在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拉钩组件包括拉钩杆和拉钩板,所述拉钩板的端部固定在拉钩杆的端部,所述拉钩板的内侧面与切口内壁相互贴合,所述拉钩板的外侧面上固定有光源夹具,所述光源夹具对光源线进行夹持

[000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有扇形板,所述扇形板的周侧开设有调节齿条,所述固定件包括活动限位杆,所述活动限位杆的端部嵌入调节齿条内,对连接件进行限位

[0006]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上固定有安装座,所述活动限位杆的中部可转动的连接在安
装座上,所述活动限位杆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朝向调节齿条的两端延伸

[0007]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限位杆的另一端上开设安装槽,所述固定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嵌设在安装槽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试模的端部和侧面上均开设有把持点,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一个把持点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光源夹具上开设有光源通道,所述光源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拉钩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0010]进一步的,所述光源通道的长度与拉钩板的长度之比为
1:2

3:5。
[0011]进一步的,所述拉钩板包括主板和固定在主板顶部的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与拉钩杆固定连接,所述主板的底部设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折弯方向与水平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0012]进一步的,所述光源夹具为硅胶夹具

[0013]进一步的,所述光源夹具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光源通道相连通,所述开口的长度等于光源夹具的长度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中,把持器的手柄和连接件之间可转动的连接,根据不同的使用角度,对把持器和连接件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并通过固定件对二者进行固定,确保在手术过程中,把持器在伸入切口内时减少对医生手术视线的阻挡,方便融合器试模及最终以合适的角度植入融合器;融合器试模上开设多个把持点,把持器通过把持点对融合器试模进行固定,通过不同把持点的旋转,实现从各个方向对融合器试模进行敲入椎间隙中,方便融合器试模

制作适合的融合器轨迹,最终达到方便植入融合器的目的;拉钩板上的光源夹具对光源线进行夹持,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光源线的晃动对医生的手术视角进行阻挡,影响手术精度和手术进程,方便术中显露

照明

试模等,更安全

快速地进行减压及试模,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

缩短手术时间,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6]图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腰椎斜前方入路暨前正中入路融合器系统的把持器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腰椎斜前方入路暨前正中入路融合器系统的把持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腰椎斜前方入路暨前正中入路融合器系统的手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腰椎斜前方入路暨前正中入路融合器系统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腰椎斜前方入路暨前正中入路融合器系统的拉钩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腰椎斜前方入路暨前正中入路融合器系统的拉钩组件使用示意图

[0017]上述说明书附图的标记说明如下:
1、
把持器;
101、
手柄;
1011、
调节通道;
102、
连接件;
1021、
扇形板;
1022、
调节齿条;
1023、
主体;
1024、
安装柱;
1025、
安装通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新型腰椎斜前方入路暨前正中入路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持器

融合器试模和拉钩组件,所述把持器包括手柄

连接件和连接杆,所述手柄的一端与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手柄的端部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对连接件进行限位,其对手柄与连接件之间的角度进行控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开设有安装通道,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插接在安装通道内,所述融合器试模固定在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拉钩组件包括拉钩杆和拉钩板,所述拉钩板的端部固定在拉钩杆的端部,所述拉钩板的内侧面与手术切口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拉钩板的外侧面上固定有光源夹具,所述光源夹具对光源线进行夹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腰椎斜前方入路暨前正中入路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有扇形板,所述扇形板的周侧开设有调节齿条,所述固定件包括活动限位杆,所述活动限位杆的端部嵌入调节齿条内,对连接件进行限位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腰椎斜前方入路暨前正中入路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固定有安装座,所述活动限位杆的中部可转动的连接在安装座上,所述活动限位杆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朝向调节齿条的两端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腰椎斜前方入路暨前正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晖黄砖枝罗德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