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的大偏距车轮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辋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轮辐大偏距双胎并装的车轮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带轮辐大偏距双胎并装的车轮结构,常规的设计思路是:1、轮辐采用成型轮辐,轮辐与上端采用搭接焊缝连接起来,从而达到增大车轮偏距的目的;2、将上端加长,将轮辐与上端采用角焊缝焊接在上端端面位置,也可以达到增大车轮偏距的目的;这两种结构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轮辐和上端是分离的,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起来,相同载荷下,大偏距车轮的轮辐受到的弯矩将大大增加,如果轮辐和上端采用焊缝连接,这些焊缝往往是车轮结构的薄弱点,一旦存在焊接缺陷,将从这些地方开始发生疲劳失效,高强度的大偏距车轮生产方法也很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端和轮辐采用一体式结构设计的高强度的大偏距车轮生产方法,旨在解决现有车轮结构复杂,容易产生疲劳失效和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的大偏距车轮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的大偏距车轮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上端和轮辐加工:s11、先用油压机压弯头,然后用三星辊卷面并进行点焊,再用埋弧焊机焊缝,再用直缝打磨机打磨焊缝,再用扩张机扩圆至外径φ712mm,圆度≤1;s12、选择缺陷较多的一面作为A面,A面朝上装夹,上下两点校正工件,车平端面,取宽度177.5mm范围数控车内圆并去毛刺;s13、已加工面朝下夹外圆,上下两点校正工件,要求跳动≤1,车平端面,取宽度175mm范围数控车内圆及拼装止口,去毛刺完成上端加工;s14、夹外圆装夹工件,校面校正工件;车平轮辐端面,取板厚≥29.5mm,车内圆φ536
±
0.5mm,锐边面角1
×
45
°
,去毛刺;s15、已加工面朝下撑内圆装夹工件,校端面校正工件;车平端面,取板厚28mm,车轮辐外圆φ648.5,端面倒角,去毛刺获得一体式的上端和轮辐;s2、挡座圈加工:s21、用抛丸机进行条料抛丸,再用卷圆机对工件进行卷圈,确保工件拢口无搭边,再用压平头机压平头;s22、把工件拢口端对齐,保证两端接口间隙≤1.0mm,径向错位≤1.0mm,轴向错位≤1.0mm,在拢口处外圆或内圆定位点焊,距两端20~30mm点焊3个焊点,然后再在焊点间进行焊缝;s23、用刮渣机进行刮渣使得焊缝与母材的高度差≤0.5mm;s24、用切端头机切去两端头焊缝,端头焊缝平齐端面;s25、用复圆机复圆,再用扩圆机对工件进行扩圆,扩涨外尺寸φ717
±
0.5mm,圆度≤1;s26、然后用3000T油压机进行冷压I序,工作压力为18~22MPa,冷压I序压型后需确保端面无深压痕且焊缝无断裂;s27、再用3000T油压机进行冷压II序,工作压力为15~18MPa,保压3~5秒;s28、大头朝下夹外圆装夹校正工件,确保圆度跳动≤1,车小头端面确保宽度105土1mm,粗车内圆φ704
±
0.5,端面倒角后去除毛刺;s29、小头朝下撑内圆装夹工件,要求圆度跳动≤1,端面跳动≤0.5,车大端端面,取端面范围55mm倒内外圆倒角,再精车内圆型面,去除毛刺飞边获得挡座圈;s3、中段加工:s31、用抛丸机进行条料抛丸,再用卷圆机对工件进行卷圈,将工件卷到两端头拢口,再用压平头机压平头;s32、把工件拢口端对齐,保证两端接口间隙≤1.0mm,径向错位≤1.0mm,轴向错位≤1.0mm,在拢口处外圆或内圆定位点焊,距两端20~30mm点焊2个焊点,然后再在焊点间进行焊缝;s33、用刮渣机进行刮渣使得焊缝与母材的高度差≤0.5mm;s34、用切端头机切去两端头焊缝,端头焊缝平齐端面;s35、用复圆机复圆,再用扩圆机对工件进行扩圆,扩涨外尺寸φ710mm,圆度≤1;s36、撑内圆,外圆校上下两点,确保圆度跳动≤1,车端面取宽度156mm,端面倒角1
×
45
°
后去除毛刺;
s37、已加工面朝下装夹,外圆校上下两点,确保圆度跳动≤1,车端面取宽度154mm,端面倒角1
×
45
°
后去除毛刺获得中段;s4、锁圈加工:s41、用退火炉进行热处理后上卷圆机进行卷圆,再用退火炉进行热处理;s42、将工件放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甲理,邹业炜,玉文雁,江泽,黄承洁,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泰坦宇翔钢圈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