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9545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施工技术的预制梁板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预制梁板及其安装方法,特别是涉及应用于预制混凝土梁板
的一种基于
BIM
施工技术的预制梁板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高楼大厦建设快速,现有建筑物为了节约材料以及缩短工期,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注建筑物框架,然后再将预制混凝土结构拼装在建筑物框架上,浇筑连接的铰缝完成建筑的施工

[0003]常见的预制梁板拼接需要将预制板的钢筋与框架梁的钢筋进行插接结合,必要的情况还需进行焊接,完全稳定固定后进行浇筑混凝土,这种插接的方式工作量大,且钢筋插接排布混乱,影响钢筋的均匀受力,同时不利于钢筋的焊接工序,降低了建筑物的结构强度

[0004]中国专利技术专利
CNCN215406814U
说明书公开了

一种新型预制板及梁板连接结构

,该专利竖向分布钢筋垂直固定于横向预埋钢板,横向受力钢筋与横向预埋钢板以一定间距平行分布,扣件固定于横向预埋钢板左右两侧,横向受力钢筋以一定间距垂直固定于竖向预埋钢板上,扣件固定于竖向预埋钢板四周,单向新型预制板和双向新型预制板均包括与扣件一一对应的梁中预埋件,通过
L
型插销和
S
型插销固定连接

本技术与现浇整体式梁板连接节点相比,避免了节点区域配筋量大

构造复杂

安装浇筑困难

工期过长等问题

[0005]简单的采用模块拼接的方式实现预制板的连接,对于模块之间的钢筋并没有加固连接,无法进行钢筋的焊接加固,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强度提升有限

[0006]申请内容
[0007]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预制板的钢筋与框架梁的钢筋插接排布混乱,影响预制梁板的结构强度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
BIM
施工技术的预制梁板及其安装方法,包括框架梁的顶部埋设有等距排布的多个框架钢筋,混凝土梁板的两端分别埋设有等距的多个梁板前端钢筋和梁板后端钢筋,框架钢筋

梁板前端钢筋和梁板后端钢筋依次交叉对应,框架梁的表面开设有插设孔,且插设孔的内部插接有扣合钢板,扣合钢板的中部开设有钢筋孔,且钢筋孔的内部插接有组装钢筋,框架钢筋

梁板前端钢筋和梁板后端钢筋均呈
U
形弯曲设置,组装钢筋依次插接串联框架钢筋

梁板前端钢筋和梁板后端钢筋

[0009]在上述预制梁板中,有序插接排布框架钢筋

梁板前端钢筋和梁板后端钢筋,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梁板的浇筑结构强度

[0010]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混凝土梁板的两端顶部均开设有吊装孔,吊装孔的内部埋设有吊装钢筋,吊装设备穿过吊装孔勾住吊装钢筋,便于混凝土梁板的吊装搬运

[0011]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吊装钢筋从混凝土梁板的端面伸出,吊装钢筋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扣接凹槽,扣合钢板由工字钢制成,扣接凹槽与扣合钢板扣接,扣接凹槽与扣合钢板扣接的方式,有效提高混凝土梁板与框架梁的拼接效果

[0012]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改进,混凝土梁板的一端顶部放置有
BIM
定位架,
BIM
定位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插接页,扣合钢板的顶端中部开设有插接槽,插接页与插接槽插接对应,插接页与插接槽固定,便于
BIM
定位架准确对应扣合钢板,同时有效提高
BIM
定位架的放置稳定性

[0013]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改进的补充,
BIM
定位架的顶端铰接有定位引导尺,定位引导尺与扣接凹槽滑动连接,扣接凹槽对应定位引导尺向下滑动,便于引导扣接凹槽与扣合钢板扣接

[0014]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改进的补充,扣合钢板的两端均开设有收纳尺槽,定位引导尺的底端与收纳尺槽卡接对应,利用收纳尺槽为向下翻转的定位引导尺提供空间,便于定位引导尺翻转呈竖直状态

[0015]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改进的补充,
BIM
定位架的中部开设有窗口槽,定位引导尺的背部固定连接有翻转片,翻转片与窗口槽插接对应,在定位引导尺翻转运动时,翻转片处于窗口槽内活动,有效提高定位引导尺的翻转稳定性

[0016]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改进的补充,窗口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力绷带,翻转片呈圆弧形设置,翻转片的中部边缘固定连接有压力报警器,且压力报警器与弹力绷带的紧贴接触,利用弹力绷带的弹力缓冲翻转片翻转运动的压力,同时便于推出翻转片,实现定位引导尺的翻转复原,利用压力报警器实时监测翻转片的压力情况,有效提高预制梁板的组装精确度

[0017]一种基于
BIM
施工技术的预制梁板安装方法:
[0018]步骤一:根据预制梁板组装位置,在框架梁上开凿插设孔,并在插设孔内埋设固定扣合钢板;
[0019]步骤二:根据扣合钢板的埋设选择相应数量的
BIM
定位架,将
BIM
定位架放置到组装完成的混凝土梁板与步骤一埋设的扣合钢板顶部之间,
BIM
定位架底端的插接页插入到插接槽中;
[0020]步骤三:吊装设备穿过吊装孔勾住吊装钢筋,将混凝土梁板吊装移动到指定组装位置,吊装钢筋外端的扣接凹槽对应卡接定位引导尺,定位调整混凝土梁板的吊装姿态,缓慢吊装混凝土梁板向
BIM
定位架移动,直至定位引导尺向下翻转进入收纳尺槽,翻转片压紧弹力绷带触发压力报警器的受压提醒,后续吊装混凝土梁板缓慢下降,扣接凹槽沿着定位引导尺向下滑动与扣合钢板扣接结构,实现预制梁板的组装放置;
[0021]步骤四:取走步骤三中所使用
BIM
定位架,对框架钢筋

梁板前端钢筋和梁板后端钢筋进行校准整理,将组装钢筋插入钢筋孔串联插接框架钢筋

梁板前端钢筋和梁板后端钢筋,将框架钢筋

梁板前端钢筋和梁板后端钢筋焊接到组装钢筋上,后续清理浇筑混凝土完成预制梁板的施工

[0022]综上所述,利用扣合钢板对混凝土梁板的组装进行定位,实现框架钢筋

梁板前端钢筋和梁板后端钢筋依次交叉对应排布,后续再利用组装钢筋依次插接串联框架钢筋

梁板前端钢筋和梁板后端钢筋,有效提高钢筋的组装插接效果,便于钢筋均匀受力,有效提高混凝土梁板的浇筑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图;
[0024]图2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
BIM
施工技术的预制梁板,包括框架梁
(1)
以及其顶部叠放的混凝土梁板
(2)
,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
(1)
的顶部埋设有等距排布的多个框架钢筋
(101)
,所述混凝土梁板
(2)
的两端分别埋设有等距的多个梁板前端钢筋
(201)
和梁板后端钢筋
(202)
,所述框架钢筋
(101)、
梁板前端钢筋
(201)
和梁板后端钢筋
(202)
依次交叉对应,所述框架梁
(1)
的表面开设有插设孔
(3)
,且插设孔
(3)
的内部插接有扣合钢板
(4)
,所述扣合钢板
(4)
的中部开设有钢筋孔
(401)
,且钢筋孔
(401)
的内部插接有组装钢筋
(402)
,所述框架钢筋
(101)、
梁板前端钢筋
(201)
和梁板后端钢筋
(202)
均呈
U
形弯曲设置,所述组装钢筋
(402)
依次插接串联框架钢筋
(101)、
梁板前端钢筋
(201)
和梁板后端钢筋
(20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
BIM
施工技术的预制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梁板
(2)
的两端顶部均开设有吊装孔
(5)
,所述吊装孔
(5)
的内部埋设有吊装钢筋
(50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
BIM
施工技术的预制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钢筋
(501)
从混凝土梁板
(2)
的端面伸出,所述吊装钢筋
(501)
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扣接凹槽
(502)
,所述扣合钢板
(4)
由工字钢制成,所述扣接凹槽
(502)
与扣合钢板
(4)
扣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
BIM
施工技术的预制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梁板
(2)
的一端顶部放置有
BIM
定位架
(6)
,所述
BIM
定位架
(6)
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插接页
(601)
,所述扣合钢板
(4)
的顶端中部开设有插接槽
(403)
,所述插接页
(601)
与插接槽
(403)
插接对应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
BIM
施工技术的预制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
BIM
定位架
(6)
的顶端铰接有定位引导尺
(602)
,所述定位引导尺
(602)
与扣接凹槽
(502)
滑动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
BIM
施工技术的预制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钢板
(4)
的两端均开设有收纳尺槽
(404)
,所述定位引导尺
(602)
的底端与收纳尺槽
(404)
卡接对应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惠春谷通达王萌蔡景翁茜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立高科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