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剂自动灌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9167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灌装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试剂自动灌装机,包括灌装组件、底座和控制装置,底座上设有与之垂直的立板,灌装组件与立板的顶端相连接,还包括与底座可拆卸连接的第一传输带;立板底端设有开口,第一传输带设在开口处并垂直于底座的长边,开口的长度与第一传输带的宽度相适配;底座上端面设有位于开口处的转运区,转运区的长度与开口的长度相适配,推动组件设有第一感应单元,底座位于转运区左右两侧设有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带;灌装组件设有多个灌装接口,灌装接口设有第二感应单元和接口定位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试剂自动灌装机,可自动灌装,提升灌装效率,且受使用场地影响、限制小,可拆卸组装便于收纳,占用空间小。间小。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剂自动灌装机


[0001]本技术属于灌装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试剂自动灌装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试剂灌装机一般为流水线灌装,其灌装生产线多为直线式生产流水线,当对大量试剂进行灌装时,为提高产量便会增加灌装生产线的长度,从而导致占用空间过大且空间利用率较低,受使用场景的影响较大,尤其对一些场地面积有限的使用场景,具有极大的限制;同时,现有的灌装机均为一体式固定安装,一旦安装完成,放置的位置便固定,不能轻易移动或收纳,严重占用空间,造成极大的不便;此外,大多数的试剂灌装机仍为人工操作灌装,其灌装效率低,每次灌装不能精确定量灌装,存在灌装误差以及针对部分有毒、有害试剂存在外溢、洒落的隐患。
[000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快捷、可拆卸组合安装、便于收纳放置的试剂自动灌装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试剂自动灌装机,可实现自动灌装,缩短灌装时间,提升灌装效率,且受使用场地影响、限制小,可拆卸组装便于收纳和移动,占用空间小,使用自由灵活、方便快捷。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技术提出一种试剂自动灌装机,包括灌装组件、底座和控制装置,底座上端面的一侧长边处设有与之垂直的立板,灌装组件与立板的顶端相连接,还包括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的第一传输带。
[0007]所述立板底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立板与所述底座的连接处,所述第一传输带设在所述开口处并垂直于所述底座的长边,与底座形成“T”字形灌装线,减少占用空间,所述开口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带的宽度相适配,便于试剂灌装完成后通过开口运输至第一传输带。
[0008]所述底座上端面设有位于所述开口处的转运区,所述转运区的长度与所述开口的长度相适配,所述转运区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万向滚珠组件,所述转运区还设有推动组件,推动灌装完成的试剂瓶/罐经过开口运送至第一传输带,所述推动组件设在所述底座上端面的另一侧长边处,所述推动组件设有第一感应单元,用于感应是否有试剂瓶/罐到达转运区,所述底座上端面位于所述转运区左右两侧设有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带。
[0009]所述灌装组件设有多个位于所述第二传输带、所述第三传输带上方的灌装接口,所述灌装接口设有第二感应单元和接口定位单元,第二感应单元用于感应与监测试剂瓶/罐是否位于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带上并到达灌装接口下方,到达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带停止运行,接口定位单元用于微调灌装接口,使其与试剂瓶/罐的瓶/罐口相对应,避免灌装时洒落试剂至外部。
[0010]所述第一传输带、所述第二传输带、所述第三传输带、所述灌装组件、所述推动组件、所述第一感应单元、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所述接口定位单元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灌装接口还设有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伸入灌装单元,用于实现所述灌装接口的上下移动。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为超声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包括流量计,以及超声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流量计可实现灌装试剂的精准定量灌装。
[0014]优选的,所述底座上端面的另一侧长边设有限位挡板,所述第一传输带两侧均设有限位挡板。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传输带与所述第三传输带长度相同,所述转运区位于所述底座的中心。
[0016]优选的,所述转运区设有导轨,所述推动组件设有与所述导轨相适配的滑块。
[0017]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0018](1)采用可拆卸连接的第一传输带,便于安装、移动与收纳放置,减小收纳时的占用空间,同时,第一传输带与底座垂直设置,形成“T”字形灌装线,降低了使用场地面积的影响与限制,扩大了使用场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0019](2)采用设置感应单元的灌装接口和推动组件,实现自动化灌装,降低了人工操作成本,消除了人工灌装存在的安全隐患与试剂的洒落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污染,缩短灌装时间,提升了试剂灌装效率;
[0020](3)采用分列两侧的第二传输带和第三传输带,缩短由于试剂灌装过程中产生的等待间隔,提升灌装过程的连续型,从而提升灌装过程与后续的包装过程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试剂自动灌装机的主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试剂自动灌装机的左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试剂自动灌装机的俯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试剂自动灌装机的俯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试剂自动灌装机的俯视图。
[0026]附图标记:1

灌装组件,11

灌装接口,111

接口定位单元,112

伸入灌装单元,2

底座,3

立板,31

开口,4

第一传输带,5

转运区,51

万向滚珠组件,52

推动组件,6

第二传输带,7

第三传输带,8

限位挡板,9

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现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更进一步的说明。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试剂自动灌装机,包括灌装组件1、底座2和控制装置,底座2上端面的一侧长边处设有与之垂直的立板3,底座2上端面的另一侧长边设有限位挡板8,灌装组件1设在底座2和立板3的上方并与立板3连接,还包括与底座2可拆
卸连接的第一传输带4,第一传输带4两侧均设有限位挡板8,防止试剂瓶/罐意外倾倒。
[0030]立板3底端设有开口31,开口31位于立板3与底座2的连接处,开口31的长度与第一传输带4的宽度相等,开口31的高度高于试剂瓶/罐的高度,第一传输带4设在开口31处并垂直于底座2的长边,与底座2的第二传输带6、第三传输带7相垂直,并形成“T”字形灌装线,相比现有的直线形灌装线,灌装线的长度和宽度均适宜,不会发生长度或宽度过长导致环境空间不足的情况,降低了使用场景、使用环境的影响与限制,扩大了使用场景与范围,同时,减少了闲置的空间,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
[0031]底座2上端面设有位于开口31处的转运区5,转运区5的长度与开口31的长度相等,转运区5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万向滚珠组件51,转运区5还设有推动组件52,推动组件52设在底座2上端面的另一侧长边处,即,位于立板3上开口31处的对侧,推动组件52设有第一感应单元,第一感应单元为超声传感器,用于感应是否有试剂瓶/罐到达转运区5,当检测到有灌装完成的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剂自动灌装机,包括灌装组件(1)、底座(2)和控制装置,底座(2)上端面的一侧长边处设有与之垂直的立板(3),灌装组件(1)与立板(3)的顶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底座(2)可拆卸连接的第一传输带(4);所述立板(3)底端设有开口(31),所述开口(31)位于所述立板(3)与所述底座(2)的连接处,所述第一传输带(4)设在所述开口(31)处并垂直于所述底座(2)的长边,所述开口(31)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带(4)的宽度相适配;所述底座(2)上端面设有位于所述开口(31)处的转运区(5),所述转运区(5)的长度与所述开口(31)的长度相适配,所述转运区(5)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万向滚珠组件(51),所述转运区(5)还设有推动组件(52),所述推动组件(52)设在所述底座(2)上端面的另一侧长边处,所述推动组件(52)设有第一感应单元,所述底座(2)上端面位于所述转运区(5)左右两侧设有第二传输带(6)、第三传输带(7);所述灌装组件(1)设有多个位于所述第二传输带(6)、所述第三传输带(7)上方的灌装接口(11),所述灌装接口(11)设有第二感应单元和接口定位单元(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琳刘持卿邵长伟李夏
申请(专利权)人:中夏医学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