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用的循环供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9102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用的循环供墨装置,涉及印刷供墨技术领域,包括墨箱,墨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墨泵,第一墨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改善了加热棒只能加热到油墨四边的位置,而油墨的中间部分便难以被加热到,这会导致油墨的中间部分加热效果不够好,容易出现低温而变得粘稠凝固的问题,本装置中加热丝可对第二空心槽内部的水源进行加热,从而让搅拌杆本身能变热,这使得搅拌杆在对墨箱内部的油墨进行搅拌时,油墨的中间部分也能受到加热效果,再配合四个电加热棒对墨箱内部的四周的加热,可使得油墨的加热效果更好,中间部分和周围部分均不易出现低温而变得粘稠凝固。周围部分均不易出现低温而变得粘稠凝固。周围部分均不易出现低温而变得粘稠凝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用的循环供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印刷供墨
,具体涉及一种印刷用的循环供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印刷机一般由、涂墨、压印、输纸(包括折叠)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如纺织品、金属板、塑胶、皮革、木板、玻璃和陶瓷)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印刷机内部会设置有墨盒,用来供墨,从而顺利实现打印。
[0003]而循环供墨装置是印刷设备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是一个封闭的液体回路,通过这个回路实现油墨的循环供应。在传统的印刷设备中,印刷过程中供墨系统经常会因为供应不足而导致印刷效果不佳,同时还容易造成浪费等诸多问题。
[0004]例如公告号为CN218112096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环保印刷用循环供墨装置,本技术为一种环保印刷用循环供墨装置,油墨通过进液管进入供墨箱中,通过坡底盘上的四个电加热棒对供墨箱内的油墨进行加热,使得油墨遇热后,能够保持良好的液体状态,避免低温导致的粘稠度增加、凝固等现象,且通过减速电机带动搅拌杆和螺旋叶进行搅拌,从而使得液体受热更为均匀,油墨均匀受热,从而避免凝固,减速电机间接性的启动,当缓慢一端时间后,停止一端时间,从而使得油墨中,部分不溶于油墨的杂质自然沉淀,通过坡底盘的四个坡面滑入坡底盘的底面,从而进入至透明观察管中,慢慢进行堆积,当印刷油墨停止后,将抽吸气泵开始,使得抽吸气泵将供墨箱的中气体部分抽出外部,使得供墨箱呈现负压,从而将出液管中的油墨吸出,从而重新进入供墨箱,被电加热棒加热,被螺旋叶混合搅拌,以及自然沉淀,从而将部分不溶于油墨的杂质沉淀入透明观察管中,当透明观察管中的杂质过多时,将液压缸复位,使得液压缸的伸缩杆向下移动,出液管位软体的塑料管,能够随着内封闭板进行上下移动,出液管和端口处与内封闭板含有一定的高度,便于出液或者将油墨倒吸回供墨箱,从而使得内封闭板和密封垫向下移动,将坡底盘底面的平面盖住密封,然后将收集管通过转动脱离透明观察管,收集管和透明观察管之间通过螺纹相互活动安装,从而将收集管中的杂质清理掉。
[0005]针对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参考文件中是通过墨箱中放入油墨,然后通过四个电加热棒来对墨箱内的油墨进行加热,从而使得油墨不易因低温而变得粘稠凝固,但由于四个电加热棒位于墨箱中的四个角,使得加热棒在加热时,只能加热到油墨四边的位置,而油墨的中间部分便难以被加热到,这会导致油墨的中间部分加热效果不够好,容易出现低温而变得粘稠凝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用的循环供墨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印刷用的循环供墨装置,包括墨箱,所述墨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墨泵,所述第一墨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且所述第二管道贯穿墨箱,所述第一墨泵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墨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墨泵,所述第二墨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管道,且所述第四管道贯穿墨箱,所述第二墨泵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管道,所述墨箱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墨箱上侧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上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盖板位于安装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搅拌杆,所述墨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加热棒,所述搅拌杆的外侧开设有第一空心槽,所述搅拌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空心槽,且所述第二空心槽与第一空心槽相连通,所述搅拌杆位于第二空心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热丝,所述搅拌杆的上侧设置有驱动组件。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墨箱上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电机,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搅拌杆之间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搅拌杆位于第一空心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板的上侧开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盖板位于第一螺纹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墨箱的上侧开设有第二螺纹槽,且所述螺栓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槽的内部,所述盖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搅拌杆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与安装槽相连通,所述搅拌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转动连接在限位槽的内部。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搅拌杆的外侧设置有加固环,且所述加固环与墨箱之间固定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丝的外侧设置有空心块,且所述空心块与搅拌杆之间固定连接。
[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1.本装置中人们可通过该第一空心槽向第二空心槽的内部灌入水源,再通过使用加热丝来对水源进行加热,从而让搅拌杆本身能变热,这使得搅拌杆在对墨箱内部的油墨进行搅拌时,油墨的中间部分也能受到加热效果,再配合四个电加热棒对墨箱内部的四周的加热,可使得油墨的加热效果更好,中间部分和周围部分均不易出现低温而变得粘稠凝固。
[0017]2.本装置中第一墨泵可通过第二管道对墨箱内部的油墨进行抽取,并再通过第一管道供应到打印机内来进行打印,然后还可启动第二墨泵来通过第三管道对打印机内掉落的多余油墨进行抽取,并再次通过第四管道把掉落的油墨排到墨箱的内部,从而实现了对油墨的循环使用和供墨,且还能降低油墨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号说明:
[0024]1、墨箱;21、第一支撑板;22、第一墨泵;23、第一管道;24、第二管道;25、第二支撑板;26、第二墨泵;27、第三管道;28、第四管道;31、盖板;32、安装槽;33、搅拌杆;34、第一空心槽;35、第二空心槽;36、加热丝;37、电加热棒;41、螺纹块;42、第一把手;51、限位槽;52、限位块;61、第一螺纹槽;62、螺栓;63、第二螺纹槽;64、第二把手;71、连接杆;72、电机;8、加固环;9、空心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用的循环供墨装置,包括墨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1),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墨泵(22),所述第一墨泵(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24),且所述第二管道(24)贯穿墨箱(1),所述第一墨泵(2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23),所述墨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5),所述第二支撑板(25)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墨泵(26),所述第二墨泵(2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管道(28),且所述第四管道(28)贯穿墨箱(1),所述第二墨泵(2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管道(27),所述墨箱(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墨箱(1)上侧的盖板(31),所述盖板(31)的上侧开设有安装槽(32),所述盖板(31)位于安装槽(3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搅拌杆(33),所述墨箱(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加热棒(37),所述搅拌杆(33)的外侧开设有第一空心槽(34),所述搅拌杆(33)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空心槽(35),且所述第二空心槽(35)与第一空心槽(34)相连通,所述搅拌杆(33)位于第二空心槽(3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热丝(36),所述搅拌杆(33)的上侧设置有驱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用的循环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墨箱(1)上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运泽张煦魏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全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