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847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流互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包括:下壳体与上壳体,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互感器绕组,所述下壳体内侧转动轴连接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卡条,所述下壳体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侧卡接有卡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卡条卡接在卡槽内侧方便了互感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连接,通过抵块抵接卡条脱离卡接的卡槽内壁即可向上转动上壳体打开互感器,以此方便了互感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开合使用;通过第一导电弹簧及第二导电弹簧的弹性推动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紧贴在一起能够避免互感器发生接触不良。够避免互感器发生接触不良。够避免互感器发生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电流互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流互感器
,具体为一种组合式电流互感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流互感器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其主要由闭合的铁芯和绕组组成,其一次绕组匝数很少,串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二次绕组匝数比较多,串接在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中,电流互感器在工作时,其二次回路始终是闭合的,因此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串联线圈的阻抗很小,电流互感器的工作状态接近短路。
[0003]传统开口式组合电流互感器在使用时,上壳体与下壳体在连接固定时不便,不方便电流互感器的开合,同时电流互感器电连接处连接稳定性差接触面积不稳定容易导致接触不良。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组合式电流互感器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电流互感器,以解决开口式电流互感器不方便开合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包括:下壳体与上壳体,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互感器绕组,所述下壳体内侧转动轴连接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卡条,所述下壳体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侧卡接有卡条。
[0007]优选的,所述卡槽内侧滑动设置有抵块,抵块与卡条抵接。
[0008]优选的,所述抵块上套接有拉簧,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抵块与卡槽内壁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导体槽,第一导体槽内侧对称固定有第一导电弹簧,第一导电弹簧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导电块,第一导电块滑动设置在第一导体槽内侧。
[0010]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上对称设置有第二导体槽,第二导体槽与第一导体槽对应,第二导体槽内侧对称固定有第二导电弹簧,第二导电弹簧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导电块,第二导电块滑动设置在第二导体槽内侧,第二导电块与第一导电块抵接。
[0011]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上对称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位于第一导体槽的一周,密封圈与上壳体抵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卡条卡接在卡槽内侧方便了互感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连接,通过抵块抵接卡条脱离卡接的卡槽内壁即可向上转动上壳体打开互感器,以此方便了互感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开合使用。
[0014]2.本技术通过第一导电弹簧及第二导电弹簧的弹性推动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紧贴在一起能够避免互感器发生接触不良。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剖面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抵块示意图;
[0018]图中:1下壳体、11第一导体槽、12第一导电弹簧、13第一导电块、14密封圈、15卡槽、16抵块、17拉簧、2上壳体、21第二导体槽、22第二导电弹簧、23第二导电块、24卡条、3互感器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图2与图3,图示中的一种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包括:下壳体1与上壳体2,下壳体1与上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互感器绕组3,下壳体1内侧转动轴连接有上壳体2,上壳体2的一端设置有卡条24,下壳体1表面设置有卡槽15,卡槽15的内侧卡接有卡条24,上壳体2沿转向向下转动,使卡条24卡入卡槽15内侧卡接到卡槽15的内壁完成上壳体2与下壳体1之间的连接。
[0021]卡槽15内侧滑动设置有抵块16,抵块16由梯形块及圆柱构成,抵块16与卡条24抵接,抵块16抵接卡条24后,使卡条24沿卡槽15向内受力变形,脱离卡接的卡槽15内壁,即可向上转动上壳体2将上壳体2进行翻转。
[0022]抵块16上套接有拉簧17,拉簧17的两端分别与抵块16与卡槽15内壁连接,在抵块16抵接卡条24使卡条24沿卡槽15向内受力变形脱离卡接的卡槽15内壁即可转动上壳体2打开互感器,在打开互感器后通过拉簧17的拉力带动抵块16向外移动复位。
[0023]下壳体1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导体槽11,第一导体槽11的数量为2个,第一导体槽11内侧对称固定有第一导电弹簧12,第一导电弹簧12采用黄铜材质,每个第一导体槽11内侧第一导电弹簧12的数量为3个,第一导电弹簧1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导电块13,第一导电块13滑动设置在第一导体槽11内侧,通过第一导电弹簧12能够推动第一导电块13沿第一导体槽11向上与第二导电块23抵接。
[0024]上壳体2上对称设置有第二导体槽21,第二导体槽21的数量为2个,第二导体槽21与第一导体槽11对应,第二导体槽21内侧对称固定有第二导电弹簧22,第二导电弹簧22采用黄铜材质,每个第二导体槽21内侧第二导电弹簧22的数量为3个,第二导电弹簧2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导电块23,第二导电块23滑动设置在第二导体槽21内侧,第二导电块23与第一导电块13抵接,通过第二导电弹簧22能够推动第二导电块23沿第二导体槽21向下与第一导电块13抵接,能够有效的防止接触不良的发生。
[0025]下壳体1上对称安装有密封圈14,密封圈14位于第一导体槽11的一周,密封圈14与上壳体2抵接,上壳体2与下壳体1闭合时通过密封圈14对连接处密封防止第一导体槽11及第二导体槽21进水。
[0026]本互感器使用时:沿转轴转动上壳体2,使上壳体2向下转动,通过卡条24插入卡槽
15内侧卡接卡槽15内壁完成上壳体2与下壳体1之间的连接,在打开互感器时,推动抵块16沿卡槽15向内移动,通过抵块16抵接卡条24使卡条24沿卡槽15向内受力变形脱离卡接的卡槽15内壁,即可向上转动上壳体2打开互感器,方便了互感器的开闭使用。
[0027]互感器通过第一导电弹簧12推动第一导电块13沿第一导体槽11向上与第二导电块23抵接及通过第二导电弹簧22推动第二导电块23沿第二导体槽21向下与第一导电块13抵接,通过第一导电弹簧12及第二导电弹簧22的弹性,能够使第一导电块13与第二导电块23紧贴在一起,避免连接松动接触不良的发生。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与上壳体(2),所述下壳体(1)与上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互感器绕组(3),所述下壳体(1)内侧转动轴连接有上壳体(2),所述上壳体(2)的一端设置有卡条(24),所述下壳体(1)表面设置有卡槽(15),所述卡槽(15)的内侧卡接有卡条(24),所述卡槽(15)内侧滑动设置有抵块(16),抵块(16)与卡条(24)抵接,所述抵块(16)上套接有拉簧(17),拉簧(17)的两端分别与抵块(16)与卡槽(15)内壁连接,所述下壳体(1)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导体槽(11),第一导体槽(11)内侧对称固定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奇峰郑小钢尚鹏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山成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