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育种苗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811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铃薯育种苗床,育种箱透明,同时育种箱的顶端为开口端,且育种箱的内壁连接有多个防水壳,并且每个防水壳的顶端均靠近育种箱的顶部开口端,同时育种箱分别接通有进水管和排水管,且进水管和排水管上均连接有第一阀门;水培床覆盖在育种箱的开口端,且多个防水壳分布在水培床底部的周边,同时水培床上分别贯通有多个安装通孔,每个安装通孔中均嵌设有水培杯;气缸为多个,一一对应连接在多个防水壳内,且多个气缸的活塞杆一一对应贯穿多个防水壳的顶端,并均连接在水培床的顶端;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多个气缸和每个第一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铃薯育种苗床,便于采摘所培育马铃薯果实。便于采摘所培育马铃薯果实。便于采摘所培育马铃薯果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育种苗床


[0001]本技术涉及马铃薯育种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马铃薯育种苗床。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又称之为土豆,是生活中常食用的蔬菜,因此很多菜农都栽种土豆,且很多居民都自己培育土豆以供平时食用。
[0003]目前,马铃薯栽培的方法有无土基质栽培、气雾栽培和试管薯栽培法这三种手段,无土基质栽培即为水培,由于水培土豆较干净,且不易长虫,因此成为了较受欢迎的育种方式。
[0004]现在水培用马铃薯育种苗床如CN217986276U公开的可调节式马铃薯育种专用苗床,其包括用于容纳培养溶液的箱体,以及盖设在箱体开口端的水培床,且在水培床上设置多个栽培槽,以在栽培槽中放置马铃薯种苗,而该现有技术中的水培床是通过卡柱和卡槽的方式卡设在箱体顶部的底板上,并在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门口,且在该门口上安装有活动门,则当需要摘取所长出的马铃薯果实时,不仅需要先将活动门打开,而且需要将水培床取下,才能摘取所培育出来的马铃薯果实,导致不方便获取所培育出来的马铃薯果实。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于采摘所培育马铃薯果实的马铃薯育种苗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马铃薯育种苗床,便于采摘所培育出来的马铃薯果实。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马铃薯育种苗床,包括:
[0009]育种箱,所述育种箱透明,同时所述育种箱的顶端为开口端,且所述育种箱的内壁连接有多个防水壳,并且每个所述防水壳的顶端均靠近所述育种箱的顶部开口端,同时所述育种箱分别接通有进水管和排水管,且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排水管上均连接有第一阀门;
[0010]水培床,所述水培床覆盖在所述育种箱的开口端,且多个所述防水壳分布在所述水培床底部的周边,同时所述水培床上分别贯通有多个安装通孔,每个所述安装通孔中均嵌设有水培杯;
[0011]气缸,所述气缸为多个,一一对应连接在多个所述防水壳内,且多个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一一对应贯穿多个所述防水壳的顶端,并均连接在所述水培床的顶端;
[0012]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多个所述气缸和每个所述第一阀门。
[0013]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等马铃薯长出果实后,控制气缸的活塞杆伸长,以将水培床升高,则此时长在根须上的马铃薯果实可从育种箱的开口露出来,从而便于采摘马铃薯果实。
[0014]优选的,每个所述气缸的活塞杆顶端均开设有卡槽,同时所述水培床的底端分别
连接有多个卡柱,且多个所述卡柱一一对应与多个所述卡槽卡接。
[0015]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水培床拆卸下来,则在马铃薯长出果实后,可不在育种箱1现场采摘马铃薯果实,而可将水培床搬运至其他所需的地方后再采摘马铃薯果实,以提高本申请的适用性。
[0016]优选的,还包括:
[0017]喷淋水箱,所述喷淋水箱接通有补水管,且所述补水管上连接有第二阀门;
[0018]送水管,所述送水管的一端通过第一水泵接通所述喷淋水箱,另一端通过布水管分别接通有多个分支管,且所述送水管上连接有第三阀门,同时多个所述分支管均水平布置,并均间隔位于所述水培床的顶端,且多个所述分支管上接通有多个喷头,且多个所述喷头的喷水方向一一对应朝向多个所述水培杯;
[0019]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三阀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20]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对马铃薯果实进行喷水,以为水培杯中的马铃薯种子育种提供充足的水分,从而利于马铃薯种子的发育。
[0021]优选的,还包括:
[0022]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为多个,均连接在所述育种箱的底端,并一一对应靠近多个所述气缸在z轴方向的延长线,且每个所述第一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23]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为多个,并一一对应靠近多个所述气缸在z轴方向的延长线,且多个所述第一搅拌轴的一端一一对应与多个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同时,所述育种箱的底端一一对应多个所述气缸的多处均贯通有第二穿孔,多个所述第一搅拌轴的另一端均贯通所述育种箱的底端并均延伸至所述育种箱内,且每个所述第一搅拌轴位于所述育种箱内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搅拌桨叶,并均靠近所述育种箱的底端。
[0024]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第一搅拌轴带动对应的第一搅拌桨叶搅动,从而能扰动育种箱内的培养溶液,以不易使培养溶液在育种箱内产生沉淀,因此可利于马铃薯种子更好的发育;并且由于多个第一电机和多个第一搅拌轴均一一对应靠近多个所述气缸在z轴方向的延长线,因此多个第一搅拌桨叶均靠近育种箱的周边,同时由于每个第一搅拌桨叶均靠近育种箱的底端,则不易影响马铃薯果实在育种箱内的生长。
[0025]优选的,还包括:防护网,所述防护网水平位于所述育种箱内,且所述防护网的周壁连接在所述育种箱的内壁,同时所述防护网将所述育种箱内的空腔分隔为育种腔和搅拌腔,且所述育种腔靠近所述水培床,所述搅拌腔靠近所述育种箱的底端,并且每个所述第一搅拌桨叶均位于所述搅拌腔中。
[0026]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网对第一搅拌桨叶进行阻隔作用,则在第一搅拌桨叶转动时,不易伤害到马铃薯种子所长出位于育种腔内的果实,且培养溶液穿过防护网上的网孔分别分布在育种腔和搅拌腔,则防护网的存在不会影响对马铃薯正常的育种过程,
[0027]优选的,还包括:
[0028]溶液存放箱,所述溶液存放箱的顶端开设有溶液入口;
[0029]溶液输送管,所述溶液输送管的一端通过第二水泵接通所述溶液存放箱,另一端与所述进水管接通,且所述溶液输送管上连接有第四阀门;
[0030]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第四阀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31]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溶液存放箱中可提前形成培养溶液,且可将形成的培养溶液送至育种箱内。
[0032]优选的,所述溶液入口卡设有防尘塞。
[0033]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尘塞不易使溶液存放箱中进入杂质,以利于使所形成的培养溶液干净。
[0034]优选的,还包括:
[0035]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在所述溶液存放箱的顶端,且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36]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竖直布置,且所述第二搅拌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同时所述溶液存放箱的顶端贯通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二搅拌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穿孔延伸至所述溶液存放箱内,并连接有第二搅拌桨叶。
[0037]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溶液存放箱中的培养基液和水进行搅拌,从而提高培养基液和水混合的均匀性。
[0038]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架,且所述育种箱的底端连接有多个支撑腿,所述育种箱通过多个所述支撑腿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同时所述喷淋水箱、所述第一电机、所述溶液存放箱均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育种苗床,其特征在于,包括:育种箱(1),所述育种箱(1)透明,同时所述育种箱(1)的顶端为开口端,且所述育种箱(1)的内壁连接有多个防水壳(2),并且每个所述防水壳(2)的顶端均靠近所述育种箱(1)的顶部开口端,同时所述育种箱(1)分别接通有进水管和排水管,且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排水管上均连接有第一阀门;水培床(3),所述水培床(3)覆盖在所述育种箱(1)的开口端,且多个所述防水壳(2)分布在所述水培床(3)底部的周边,同时所述水培床(3)上分别贯通有多个安装通孔,每个所述安装通孔中均嵌设有水培杯(4);气缸(5),所述气缸(5)为多个,一一对应连接在多个所述防水壳(2)内,且多个所述气缸(5)的活塞杆一一对应贯穿多个所述防水壳(2)的顶端,并均连接在所述水培床(3)的顶端;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多个所述气缸(5)和每个所述第一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育种苗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气缸(5)的活塞杆顶端均开设有卡槽(50),同时所述水培床(3)的底端分别连接有多个卡柱(30),且多个所述卡柱(30)一一对应与多个所述卡槽(50)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育种苗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淋水箱(61),所述喷淋水箱(61)接通有补水管,且所述补水管上连接有第二阀门;送水管(62),所述送水管(62)的一端通过第一水泵接通所述喷淋水箱(61),另一端通过布水管(63)分别接通有多个分支管(64),且所述送水管(62)上连接有第三阀门,同时多个所述分支管(64)均水平布置,并均间隔位于所述水培床(3)的顶端,且多个所述分支管(64)上接通有多个喷头(65),且多个所述喷头(65)的喷水方向一一对应朝向多个所述水培杯(4);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三阀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马铃薯育种苗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机(71),所述第一电机(71)为多个,均连接在所述育种箱(1)的底端,并一一对应靠近多个所述气缸(5)在z轴方向的延长线,且每个所述第一电机(71)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为多个,并一一对应靠近多个所述气缸(5)在z轴方向的延长线,且多个所述第一搅拌轴的一端一一对应与多个所述第一电机(71)的输出轴连接,同时,所述育种箱(1)的底端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波于晓刚王景顺刘秩汝敖翔李辉王晓丽于平王贵平汤存山刘莹秋萍王国军多乐孙宇鑫郭梦秋
申请(专利权)人: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