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种植用漂浮式育秧浮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43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种植用漂浮式育秧浮床,包括浮床主体、育苗杯、曝气管和放置口,所述浮床主体的内部均匀开设有放置口,且所述放置口的内部均设置有育苗杯,所述浮床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曝气风机,所述曝气风机的输出端通过导气管设置有曝气管,且所述曝气管的两侧均匀分布有曝气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浮床主体、放置口、育苗杯、曝气风机、导气管、曝气管以及曝气头,水稻秧苗放在育苗杯内种植,根系插入水中,曝气风机通入气体到曝气管内,由曝气头喷出,可向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提供氧气,提高水中溶解氧消除污水中的黑臭现象,曝气头上均设置有膜片,能产生微气泡以达到较高的充氧能力,满足水稻生长和微生物活动的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种植用漂浮式育秧浮床


[0001]本技术涉及育秧浮床
,具体为一种水稻种植用漂浮式育秧浮床。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在种植前期需要进行育秧,待秧苗成长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移栽,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的一些地方也开始采用漂浮式育秧浮床培育水稻秧,通过将水稻种植在特制浮床上,使其根系生长于水中吸取养分,全程不施化肥农药,不仅能增加水稻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还可一定程度净化水域,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体污染。
[0003]1、由在进行水稻育秧时,仅靠根系释放的氧气难以满足水稻生长和微生物活动的需求;2、水稻育秧通常需要放在育苗杯内,之后直接放在浮床上开设的放置口内,育苗杯与浮床之间连接不够紧密稳固,容易倾倒;3、浮床之间一般仅通过绑丝连接以组成大面积的生态浮床,遇到风浪时绑丝容易断裂,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种植用漂浮式育秧浮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种植用漂浮式育秧浮床,包括浮床主体、育苗杯、曝气管和放置口,所述浮床主体的内部均匀开设有放置口,且所述放置口的内部均设置有育苗杯,所述浮床主体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通过连接绳设置有锚固件,所述浮床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曝气风机,所述曝气风机的输出端通过导气管设置有曝气管,且所述曝气管的两侧均匀分布有曝气头。
[0006]优选的,所述浮床主体的顶部通过支架设置有光伏板,且所述光伏板呈倾斜状设置。/>[0007]优选的,所述浮床主体一侧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连接件,且所述浮床主体另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孔。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均开设有预留孔,且所述预留孔与连接孔之间均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放置口设置有8组,且所述放置口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且所述滑槽一端的固定机构上均开设有开口处。
[0011]优选的,所述育苗杯外侧的两端均设置有滑块,且所述滑块分别通过开口处插入滑槽内。
[0012]优选的,所述曝气头上均设置有膜片,且所述膜片的表面孔隙均呈菱形结构分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水稻种植用漂浮式育秧浮床通过安装有浮床主体、放置口、育苗杯、曝气风
机、导气管、曝气管以及曝气头,水稻秧苗放在育苗杯内种植,根系插入水中,曝气风机通入气体到曝气管内,由曝气头喷出,可向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提供氧气,提高水中溶解氧,使得污水中的有机物被活性污泥吸附、氧化分解,消除污水中的黑臭现象,曝气头上均设置有膜片,能产生微气泡以达到较高的充氧能力,满足水稻生长和微生物活动的需求。
[0015](2)该水稻种植用漂浮式育秧浮床通过安装有滑槽、滑块以及开口处,育苗杯外侧的滑块通过开口处插入,之后旋转育苗杯,使得滑块在滑槽内滑动,进而可将育苗杯卡入放置口中,连接更加牢固,不容易脱节分离。
[0016](3)该水稻种植用漂浮式育秧浮床通过安装有安装件、转轴、连接孔以及预留孔,使得两组浮床主体在拼接时,通过转动连接件,使得连接孔与预留孔对应,之后可通过紧固件将浮床主体进行固定拼接,提高连接的牢固性,遇到较大风浪时也不容易断开。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放置口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曝气管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浮床主体;2、育苗杯;3、光伏板;4、曝气风机;5、连接件;6、锚固件;7、曝气管;8、导气管;9、连接绳;10、固定机构;11、连接孔;12、开口处;13、滑槽;14、滑块;15、转轴;16、预留孔;17、曝气头;18、膜片;19、放置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水稻种植用漂浮式育秧浮床,包括浮床主体1、育苗杯2、曝气管7和放置口19,浮床主体1的内部均匀开设有放置口19,且放置口19的内部均设置有育苗杯2;
[0025]放置口19设置有8组,水稻秧苗放在育苗杯2内种植,育苗杯2与浮床主体1上的放置口19连接;
[0026]放置口19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10,固定机构10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3,且滑槽13一端的固定机构10上均开设有开口处12,育苗杯2外侧的两端均设置有滑块14,且滑块14分别通过开口处12插入滑槽13内;
[0027]育苗杯2与浮床主体1上的放置口19连接时,育苗杯2外侧的滑块14通过固定机构10上的开口处12插入,之后旋转育苗杯2,使得滑块14在滑槽13内滑动,进而可将育苗杯2卡入放置口19中,连接更加牢固,不容易脱节分离;
[0028]浮床主体1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通过连接绳9设置有锚固件6,使得浮床主体1漂浮在水域上,水稻秧苗的根系插入水中吸取养分;
[0029]浮床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曝气风机4,曝气风机4的输出端通过导气管8设置有曝气
管7,且曝气管7的两侧均匀分布有曝气头17;
[0030]水稻育秧过程中,曝气风机4通入气体到曝气管7内,由曝气头17喷出,可向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提供氧气,提高水中溶解氧,使得污水中的有机物被活性污泥吸附、氧化分解,消除污水中的黑臭现象;
[0031]曝气头17上均设置有膜片18,且膜片18的表面孔隙均呈菱形结构分部,能产生微气泡以达到较高的充氧能力,满足水稻生长和微生物活动的需求;
[0032]浮床主体1的顶部通过支架设置有光伏板3,且光伏板3呈倾斜状设置,光伏板3可将光能转变成电能,并存储于该浮床主体1的蓄电池中进行供电,利于节能减排;
[0033]浮床主体1一侧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15转动设置有连接件5,且浮床主体1另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孔11;
[0034]连接件5的一端均开设有预留孔16,且预留孔16与连接孔11之间均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0035]两组浮床主体1在拼接时,通过转动连接件5,使得连接孔11与预留孔16对应,之后可通过紧固件将浮床主体1进行固定拼接,提高连接的牢固性,遇到较大风浪时也不容易断开;
[0036]曝气风机4的具体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规格参数等选型计算确定,其选型计算方法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0037]工作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种植用漂浮式育秧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床主体(1)、育苗杯(2)、曝气管(7)和放置口(19),所述浮床主体(1)的内部均匀开设有放置口(19),且所述放置口(19)的内部均设置有育苗杯(2),所述浮床主体(1)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通过连接绳(9)设置有锚固件(6),所述浮床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曝气风机(4),所述曝气风机(4)的输出端通过导气管(8)设置有曝气管(7),且所述曝气管(7)的两侧均匀分布有曝气头(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用漂浮式育秧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主体(1)的顶部通过支架设置有光伏板(3),且所述光伏板(3)呈倾斜状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用漂浮式育秧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主体(1)一侧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15)转动设置有连接件(5),且所述浮床主体(1)另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孔(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新成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红马生态农业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