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定循环水生物药剂阻垢性能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848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测定循环水生物药剂阻垢性能的装置,补水箱的出口经补水泵与试验容器的入口相连通,试验容器内设置有微生物载体、过滤元件、浮子、曝气头、溶氧仪及搅拌器,浮子、曝气头及溶氧仪均位于微生物载体与过滤元件之间,试验容器的取样口经取样阀与取样瓶的入口相连通,取样瓶的出口经取样管与废液收集箱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取样管上连通有水质监测表计,风机的出口通过曝气管道与曝气头相连通,试验容器位于恒温加热装置上,该装置有利于微生物着床,能够避免出现未及时补水导致循环水浓缩过快错过试验终点以及需要人工频繁补水的问题。工频繁补水的问题。工频繁补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测定循环水生物药剂阻垢性能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试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测定循环水生物药剂阻垢性能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循环水静态阻垢试验装置在火电厂循环水极限碳酸盐硬度测定的有着广泛的应用。很多常规的化学药剂进行循环水阻垢、缓蚀、杀菌灭藻处理,在运行过程中实际处理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且药剂用量大。为了实现循环水系统安全高效、生态环保运行,有些电厂循环水系统采用近年来推出的生物药剂替代传统的化学药剂。但生物药剂的阻垢性能测定装置与传统的化学药剂阻垢性能测定有着较大的区别,在使用传统的试验装置在测定生物药剂阻垢性能时会出现微生物无法着床、循环水浊度较大、杂菌占优、不容易判断试验终点等问题。与传统药剂不同的是,循环水中投加生物药剂后会涉及微生物的培养。
[0003]现有循环水静态阻垢试验装置均侧重于测定循环水中投加传统化学药剂后的极限浓缩倍率,而对于投加生物药剂的测定装置提及较少,如采用传统的静态阻垢实验装置进行生物药剂的循环水试验,容易出现循环水浊度剧增、微生物着床受限影响循环水极限浓缩倍率,并且试验中需要频繁测定水质以掌握循环水浓缩倍率、需要人工频繁取样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用于测定循环水生物药剂阻垢性能的装置,该装置有利于微生物着床,能够避免出现未及时补水导致循环水浓缩过快错过试验终点以及需要人工频繁补水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测定循环水生物药剂阻垢性能的装置包括补水箱、补水泵、试验容器、取样阀、取样瓶、取样管、废液收集箱、风机、恒温加热装置、数据收集系统及控制反馈装置;
[0006]补水箱的出口经补水泵与试验容器的入口相连通,试验容器内设置有微生物载体、过滤元件、浮子、曝气头、溶氧仪及搅拌器,浮子、曝气头及溶氧仪均位于微生物载体与过滤元件之间,试验容器的取样口经取样阀与取样瓶的入口相连通,取样瓶的出口经取样管与废液收集箱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取样管上连通有水质监测表计,风机的出口通过曝气管道与曝气头相连通,试验容器位于恒温加热装置上;
[0007]所述数据收集系统与水质监测表计相连接,控制反馈装置与补水泵、取样阀、数据收集系统、浮子、风机、溶氧仪相连接。
[0008]还包括排污管道,排污管道与所述取样管相连通,所述排污管道上设置有排污阀。
[0009]所述水质监测表计包括pH计、浊度计、钙硬表、总硬表、碱度表、氨氮表、COD表及氯表。
[0010]pH计的入口处、浊度计的入口处、钙硬表的入口处、总硬表的入口处、碱度表的入
口处、氨氮表的入口处、COD表的入口处及氯表的入口处均设置有阀门。
[0011]所述搅拌器包括上层搅拌桨叶及下层搅拌桨叶,其中,所述下层搅拌桨叶位于微生物载体与过滤元件之间,所述上层搅拌桨叶位于过滤元件与试验容器的取样口之间。
[0012]所述微生物载体为纤维球。
[0013]补水箱的出口依次经补水阀及补水泵与试验容器的入口相连通。
[0014]所述取样阀及补水阀均为电磁阀。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测定循环水生物药剂阻垢性能的装置在具体操作时,通过控制反馈装置控制补水泵对试验容器进行自动补水,避免出现补水不及时或者人工频繁补水的问题,另外,通过控制反馈装置控制风机对水样曝气,同时通过溶氧仪检测的数据对风机进行反馈控制,实现自动控制曝气,保证微生物正常繁殖及存活的目的,有利于微生物着床。
[0017]进一步,采用过滤元件将试验容器下半部分隔开,避免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使循环水浊度剧增,以影响各水质指标的测定。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为恒温加热装置、2为微生物载体、3为试验容器、4为过滤元件、5为搅拌器、6为浮子、7为取样阀、8为连接线、9为取样瓶、10为控制反馈装置、11为pH计、12为浊度计、13为钙硬表、14为总硬表、15为碱度表、16为氨氮表、17为COD表、18为氯表、19为风机、20为曝气管道、21为数据收集系统、22为补水箱、23为补水阀、24为补水泵、25为溶氧仪、26为曝气头、27为排污阀、28为废液收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技术公开的概念。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公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0022]参考图1,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测定循环水生物药剂阻垢性能的装置包括恒温加热装置1、微生物载体2、试验容器3、过滤元件4、搅拌器5、浮子6、取样阀7、连接线8、取样瓶9、控制反馈装置10、pH计11、浊度计12、钙硬表13、总硬表14、碱度表15、氨氮表16、COD表17、氯表18、风机19、曝气管道20、数据收集系统21、补水箱22、补水阀23、补水泵24、溶氧仪
25、曝气头26、排污阀27及废液收集箱28;
[0023]补水箱22的出口依次经补水阀23及补水泵24与试验容器3的入口相连通,试验容器3内设置有微生物载体2,试验容器3内设置有浮子6、曝气头26、溶氧仪25及搅拌器5,所述试验容器3内设置有过滤元件4,浮子6、曝气头26、溶氧仪25及搅拌器5均位于微生物载体2与过滤元件4之间,试验容器3的取样口经取样阀7与取样瓶9的入口相连通,取样瓶9的出口经取样管与废液收集箱28的入口相连通,排污管道与所述取样管相连通,所述排污管道上设置有排污阀27,所述取样管连通有水质监测表计,所述水质监测表计包括pH计11、浊度计12、钙硬表13、总硬表14、碱度表15、氨氮表16、COD表17及氯表18。
[0024]其中,pH计11的入口处、浊度计12的入口处、钙硬表13的入口处、总硬表14的入口处、碱度表15的入口处、氨氮表16的入口处、COD表17的入口处及氯表18的入口处均设置有阀门。
[0025]试验容器3位于恒温加热装置1上,控制反馈装置10与数据收集系统21、补水泵24、取样阀7、浮子6、风机19及溶氧仪25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测定循环水生物药剂阻垢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补水箱(22)、补水泵(24)、试验容器(3)、取样阀(7)、取样瓶(9)、取样管、废液收集箱(28)、风机(19)、恒温加热装置(1)、数据收集系统(21)及控制反馈装置(10);补水箱(22)的出口经补水泵(24)与试验容器(3)的入口相连通,试验容器(3)内设置有微生物载体(2)、过滤元件(4)、浮子(6)、曝气头(26)、溶氧仪(25)及搅拌器(5),浮子(6)、曝气头(26)及溶氧仪(25)均位于微生物载体(2)与过滤元件(4)之间,试验容器(3)的取样口经取样阀(7)与取样瓶(9)的入口相连通,取样瓶(9)的出口经取样管与废液收集箱(28)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取样管上连通有水质监测表计,风机(19)的出口通过曝气管道(20)与曝气头(26)相连通,试验容器(3)位于恒温加热装置(1)上;所述数据收集系统(21)与水质监测表计相连接,控制反馈装置(10)与补水泵(24)、取样阀(7)、数据收集系统(21)、浮子(6)、风机(19)、溶氧仪(25)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定循环水生物药剂阻垢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污管道,排污管道与所述取样管相连通,所述排污管道上设置有排污阀(2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宁陈祖良刘灿华余耀宏胡大龙许赫男艾君凡邱振逸韩锐杨永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福建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