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雨污混接限流结构的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845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雨污混接限流结构的排水系统,包括缓冲井,以及设置于缓冲井内部的溢流井、溢流管和限流阀,所述缓冲井通过底部的排水管连接至河道;所述溢流井分别连通至雨污混接管、溢流管和污水管,所述限流阀设置于污水管上,所述溢流管的出口位于限流阀正上方;所述溢流管出口的流水驱动限流阀将污水管关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溢流井兼备常规的溢流和新设计的限流作用,无需配制电器装置,即可实现自动的排水限流效果,实现了市政污水处理通路和河道通路的自动切换。不仅节约能耗,而且结果简单、可靠,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雨污混接限流结构的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排放
,具体为一种带有雨污混接限流结构的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大部分城镇排水系统中,由于已有管路走向不明,改造困难,无法实现彻底的雨污分流,在突降暴雨情况下,雨水进入市政污水管使得市政污水管中水流量短时间内骤升,对污水处理厂造成很大冲力压力。
[0003]在雨量较大时,由于雨水的持续冲刷,除了初期的雨水径流含有一定量的污染物质外,后期雨水污染物质较少,可以将落入污水池中的雨水排入河流。基于这个原因,如能对雨污混合水进行合理的限流,允许初期雨水流入市政污水管道,后期雨水流入河道可解决该问题。
[0004]现有技术中提出了采用限流井控制排水量的方法,例如公开专利“一种用于排水系统的限流井”(公开号:CN206722042U)和“一种雨污混接式排水系统”(公开号:CN206987012U)提供了设置液位计检测水位信号,控制装置根据液位计发出的水位信号控制电控阀的方案,实现了不降雨或者降雨量较小时,污水从雨污混接管流至溢流井中,最后流至市政污水管;降雨量较大时,流入雨污混接管中的雨污混合水主要是雨水,水位计测得限流井中水位高出预设水位时,控制装置控制电控阀关闭,则溢流井中的水位就会升高,当溢流井中的水位上升至溢流口位置时,雨水和污水会从溢流口排至河道,这样就不会对市政污水管造成过大的排水压力。该系统改造成本较低,特别适用于改造雨污混接情况的排污系统。
[0005]然而,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方法均需要采用电磁阀进行控制,或者采用普通阀门配合人工控制,这两种方法均有缺陷,采用普通阀门人工控制需要操作人员冒雨操作,操作危险且工作效率低,采用电磁阀需要配备电源和液位计等电器零件,无法避免检测误差和电力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雨污混接限流结构的排水系统,可实现不采用电磁阀等电控组件实现自动限流的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7]一种带有雨污混接限流结构的排水系统,包括缓冲井,以及设置于缓冲井内部的溢流井、溢流管和限流阀,所述缓冲井通过排水管连接至河道;所述溢流井分别连通至雨污混接管、溢流管和污水管,所述限流阀设置于污水管上,所述溢流管的出口位于限流阀正上方;所述溢流管出口的流水驱动限流阀将污水管关闭,为了实现该效果,提供如下结构的限流阀,包括阀外壳、连杆、隔板、复位件,所述阀外壳底端与污水管顶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隔板设置于阀外壳的底部,所述连杆贯穿所述阀外壳顶部和隔板,连杆顶部固定连接承接
件,底部固定连接挡块,复位件位于阀外壳内部。
[0008]作为一个典型的实施例,所述承接件为上表面凹陷的承接槽,便于承接由溢流管落下的水流。
[0009]作为一个典型的实施例,所述复位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位于阀外壳内部,顶部固定至连杆,底部固定至隔板;在压缩弹簧松弛状态下,污水管不被挡块阻挡,在压缩弹簧压缩状态下,污水管底部的出口端被挡块阻塞。
[0010]优选地,为了使挡块更顺利地移至污水管底部,所述挡块底部为锥形。
[0011]优选地,所述污水管设置于溢流井底部,便于污水彻底排出。
[0012]进一步地,所述污水管另一端连接至污水处理系统。
[0013]优选地,为了避免河道水流倒灌,所述排水管设置单向阀,仅允许水流流向河道。
[0014]优选地,所述污水管为三通管,进口端连接至溢流井侧壁上的排污口,顶部出口端设置限流阀,所述溢流管的出口位于限流阀的正上方,溢流管出口排出的水驱动限流阀关闭污水管。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传统的排水系统中,溢流井仅起到溢流作用,常采用配备电磁阀和控制器的限流装置对排水进行控制,本技术提供的溢流井兼备常规的溢流和新设计的限流作用,无需配制电器装置,即可实现自动的排水限流效果,实现了市政污水处理通路和河道通路的自动切换。不仅节约能耗,而且结果简单、可靠,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排水系统的无雨水或小雨水状态下管路通路情况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排水系统的大雨状态下管路通路情况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排水系统的限流阀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

溢流井,2

缓冲井,3

雨污混接管,4

排污口,5

溢流口,6

污水管,7

溢流管,8

限流阀,9

排水口,10

排水管,11

河道,12

单向阀;
[0022]81

阀外壳,82

承接槽,83

连杆,84

挡块,85

隔板,86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5]一种带有雨污混接限流结构的排水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溢流井1、缓冲井2、雨污混接管3、排污口4、溢流口5、污水管6、溢流管7、限流阀8、排水口9、排水管10,所述溢流井1、溢流管7和限流阀8位于缓冲井2内,所述雨污混接管3和溢流管7分别连通至溢流井1的侧壁,所述排污口4设置于溢流井1底部,与污水管6连通,通过污水管6连接至市政污水处理设施;所述溢流管7通过设置于溢流井1侧壁上的溢流口5与溢流井1连通,所述溢流口5和溢流管7均位于排污口4和污水管6的上方(优选)。所述缓冲井2底部通过排水口9连接至排水管10,排水管10连通至河道11。
[0026]所述污水管6为三通管,进口端连接至排污口4,顶部出口端设置限流阀8,所述溢流管7的出口位于限流阀8的正上方,溢流管7出口排出的水驱动限流阀8关闭污水管6。
[0027]所述限流阀8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阀外壳81、承接槽82、连杆83、挡块84、隔板85、压缩弹簧86,所述阀外壳81底端与污水管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雨污混接限流结构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井,以及设置于缓冲井内部的溢流井、溢流管和限流阀,所述缓冲井通过排水管连接至河道;所述溢流井分别连通至雨污混接管、溢流管和污水管,所述限流阀设置于污水管上,所述溢流管的出口位于限流阀正上方;所述限流阀包括阀外壳、连杆、隔板、复位件,所述阀外壳底端与污水管顶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隔板设置于阀外壳的底部,所述连杆贯穿所述阀外壳顶部和隔板,连杆顶部固定连接承接件,底部固定连接挡块,复位件位于阀外壳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雨污混接限流结构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件为上表面凹陷的承接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雨污混接限流结构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位于阀外壳内部,顶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明张嘉一苏润博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乐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