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胸连下扒半片式无钢圈罩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395 阅读:255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胸连下扒半片式无钢圈罩杯,它包括半片式无钢圈罩杯,所述罩杯由罩杯外层、罩杯中层和罩杯内层一次模压定型构成,所述罩杯外层是由超细吸湿针织布外层和柔软棉内层通过雾状胶粘合固定构成,所述罩杯中层是由海绵层和芯仔通过雾状胶粘合固定构成,所述罩杯内层是由超细吸湿针织布外层和柔软棉内层通过雾状胶粘合固定构成,所述由罩杯外层、罩杯中层和罩杯内层一次模压定型构成的半片式无钢圈罩杯的杯体内表面由模具模压定型为五个厚度不同的功能区,该五个功能区分别为罩杯内侧夹弯位、罩杯立体位、罩杯下扒位、罩杯杯顶位和罩杯子口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罩杯不仅对胸部无压迫感,且在保证血液流通顺畅的同时,对罩杯上的五个功能区域设计有不同模压厚度的结构,可达到集中胸部、稳定呈现完美胸型的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文胸产品,尤其涉及一种聚胸连下扒半片式无钢圈罩杯
技术介绍
文胸是女性的第二层肌肤,在呵护女性胸部的同时还可以满足不同女性对穿着文 胸后显露效果的要求。大部份亚洲女性的胸部都属于底盘较大,胸间距较宽的胸型。如果 保养不善,胸部会出现松散、下垂、脂肪流失的现象;还有部分女性因为生育后体型发生了 变化或者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体形上出现逐渐变化,从而出现胸部松散、下垂、脂肪流失 的现象。选择正确的文胸是保持胸型和修正胸型的重要手段。现在市面上的文胸品种琳琅满目,但是绝大多数都是由罩杯、钢圈、下扒、后比、肩 带以及插设于罩杯内的衬垫构成。其中,钢圈固定于罩杯内表面的下部,钢圈的材质是合金 材料,钢圈在文胸中起到的作用是支撑乳房达到挺拔的穿着效果。虽然钢圈会包裹在捆条 内,但是在穿着一段时间后,都会发现乳房的下托部位存在钢圈压迫人体后所留下的红色 压痕,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人体在长时间内受到文胸罩杯上的钢圈压迫力,血液流通不畅 而导致。而其他无钢圈的文胸对乳房虽然没有产生压痕,但是由于无钢圈文胸罩杯的厚度 偏薄,穿着后呈现的外观效果不佳,不能达到聚胸效果,且穿着后稳定性也不好。由于没有 钢圈作为支撑将胸部固定,人体运动的过程中身体会晃动,胸部下围的脂肪会因重力作用 滑出文胸外部,胸部长期产生这种脂肪流向随意性大的现象,会导致胸部形状发生改变,并 令腹部或腋下出现多余的赘肉。普通无钢圈文胸在整体效果上存在诸多不足,达不到集中、 舒适的穿着效果。还有一种无钢圈文胸产品即是妈咪围,这种产品是针对哺乳期女性设计的,属于 满足特殊时期需求的产品,其不能达到一般女性对文胸穿着的要求。在广大女性对文胸各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中,主流需求是需要文胸产品既具有稳 定性又具有良好聚胸效果且文胸无钢圈不产生压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胸连下扒半片式无钢圈罩杯,该罩 杯不仅对胸部无压迫感,且在保证血液流通顺畅的同时,对罩杯上的五个功能区域设计有 不同模压厚度的结构,可达到集中胸部、稳定呈现完美胸型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聚胸连下扒半片式无 钢圈罩杯,它包括半片式无钢圈罩杯,所述罩杯由罩杯外层、罩杯中层和罩杯内层一次模压 定型构成,所述罩杯外层是由超细吸湿针织布外层和柔软棉内层通过雾状胶粘合固定构 成,所述罩杯中层是由海绵层和芯仔通过雾状胶粘合固定构成,所述罩杯内层是由超细吸 湿针织布外层和柔软棉内层通过雾状胶粘合固定构成,所述由罩杯外层、罩杯中层和罩杯 内层一次模压定型构成的半片式无钢圈罩杯的杯体内表面由模具模压定型为五个厚度不同的功能区,该五个功能区分别为罩杯内侧夹弯位、罩杯立体位、罩杯下扒位、罩杯杯顶位 和罩杯子口位。所述罩杯子口位的厚度小于所述罩杯下扒位的厚度,且所述罩杯下扒位的厚度小 于罩杯内侧夹弯位的厚度,且所述罩杯内侧夹弯位的厚度小于罩杯杯顶位的厚度,且所述 罩杯杯顶位的厚度小于罩杯立体位的厚度。所述罩杯内侧夹弯位由外向内依次为罩杯外层的超细吸湿针织布外层、罩杯外 层的柔软棉内层、罩杯中层的海绵层、罩杯内层的柔软棉内层和罩杯内层的超细吸湿针织 布外层,所述罩杯内侧夹弯位经高温模压定型后的内侧夹弯位拱度最高位的厚度为7 20mm,此部位起到将乳房由外侧向中间推动的效果。所述罩杯立体位由外向内依次为罩杯外层的超细吸湿针织布外层、罩杯外层的柔 软棉内层、罩杯中层的海绵层、罩杯中层的芯仔、罩杯内层的柔软棉内层和罩杯内层的超 细吸湿针织布外层,所述罩杯立体位经高温模压定型后立体位拱度最高位的厚度为15 35mm,此部位起到将乳房向上提升,达到将胸部整体抬高的效果。所述罩杯下扒位由外向内依次为罩杯外层的超细吸湿针织布外层、罩杯外层的柔 软棉内层、罩杯中层的海绵层、罩杯内层的柔软棉内层和罩杯内层的超细吸湿针织布外层, 所述罩杯下扒位经高温模压定型后的厚度为5 10mm,此部位受力面积大,增加舒适感和 减少人体乳房内的脂肪在活动中的移位,起到整件产品在上身后的稳定效果。所述罩杯杯顶位由外向内依次为罩杯外层的超细吸湿针织布外层、罩杯外层的柔 软棉内层、罩杯中层的海绵层、罩杯内层的柔软棉内层和罩杯内层的超细吸湿针织布外层, 所述罩杯杯顶位经高温模压定型后杯顶位拱度最高位的厚度为9 15mm,此部位随乳房运 动,能更好地保护胸部。所述罩杯子口位由外向内依次为罩杯外层的超细吸湿针织布外层、罩杯外层的柔 软棉内层、罩杯中层的海绵层、罩杯内层的柔软棉内层和罩杯内层的超细吸湿针织布外层, 所述罩杯子口位经高温模压定型后的厚度为2 5mm,此部位厚度设计是为更好地与其他 产品部位进行拼接。本技术罩杯内侧夹弯位的罩杯厚度起到将乳房往中间推动的作用,而罩杯下 托部位的立体位又起到将乳房往上提的作用,使胸部的整体高度提升,更加挺拔。罩杯与下 扒的无缝设计结构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更能增加舒适效果,而侧比通过与罩杯一体模压出 的柔软手感的结构让产品穿着后更加稳定,且无束缚感。本技术的罩杯不仅对胸部无压迫感,且在保证血液流通顺畅的同时,对罩杯 上的五个功能区域设计有不同模压厚度的结构,可达到集中胸部、稳定呈现完美胸型的效^ 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外表面分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内表面各功能区分布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 4所示,一种聚胸连下扒半片式无钢圈罩杯,它包括半片式无钢圈罩杯 1,所述罩杯1由罩杯外层11、罩杯中层12和罩杯内层13—次模压定型构成,所述罩杯外层 11是由超细吸湿针织布外层111和柔软棉内层112通过雾状胶粘合固定构成,所述罩杯中 层12是由海绵层121和芯仔122通过雾状胶粘合固定构成,所述罩杯内层13是由超细吸 湿针织布外层131和柔软棉内层132通过雾状胶粘合固定构成,所述由罩杯外层11、罩杯中 层12和罩杯内层13 —次模压定型构成的半片式无钢圈罩杯1的杯体内表面由模具模压定 型为五个厚度不同的功能区,该五个功能区分别为罩杯内侧夹弯位2、罩杯立体位3、罩杯 下扒位4、罩杯杯顶位5和罩杯子口位6。所述罩杯子口位6的厚度小于所述罩杯下扒位4的厚度,且所述罩杯下扒位4的 厚度小于罩杯内侧夹弯位2的厚度,且所述罩杯内侧夹弯位2的厚度小于罩杯杯顶位5的 厚度,且所述罩杯杯顶位5的厚度小于罩杯立体位3的厚度。所述罩杯内侧夹弯位2由外向内依次为罩杯外层11的超细吸湿针织布外层111、 罩杯外层11的柔软棉内层112、罩杯中层12的海绵层121、罩杯内层13的柔软棉内层132 和罩杯内层13的超细吸湿针织布外层131,所述罩杯内侧夹弯位2经高温模压定型后的内 侧夹弯位拱度最高位的厚度为7mm。所述罩杯立体位3由外向内依次为罩杯外层11的超细吸湿针织布外层111、罩杯 外层11的柔软棉内层112、罩杯中层12的海绵层121、罩杯中层12的芯仔122、罩杯内层 13的柔软棉内层132和罩杯内层13的超细吸湿针织布外层131,所述罩杯立体位3经高温 模压定型后立体位拱度最高位的厚度为15mm。所述罩杯下扒位4由外向内依次为罩杯外层11的超细吸湿针织布外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胸连下扒半片式无钢圈罩杯,它包括半片式无钢圈罩杯(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杯(1)由罩杯外层(11)、罩杯中层(12)和罩杯内层(13)一次模压定型构成,所述罩杯外层(11)是由超细吸湿针织布外层(111)和柔软棉内层(112)通过雾状胶粘合固定构成,所述罩杯中层(12)是由海绵层(121)和芯仔(122)通过雾状胶粘合固定构成,所述罩杯内层(13)是由超细吸湿针织布外层(131)和柔软棉内层(132)通过雾状胶粘合固定构成,所述由罩杯外层(11)、罩杯中层(12)和罩杯内层(13)一次模压定型构成的半片式无钢圈罩杯(1)的杯体内表面由模具模压定型为五个厚度不同的功能区,该五个功能区分别为罩杯内侧夹弯位(2)、罩杯立体位(3)、罩杯下扒位(4)、罩杯杯顶位(5)和罩杯子口位(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曼妮芬针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5年01月03日 03:18
    上莲下柳是岩大戟的别名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