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对联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285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对联胶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对联胶带,包括第一圆筒,所述第一圆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的表面粘接有胶带主体,所述第一圆筒的上表面、连接环的左右两侧和第二圆筒的内壁均贴合设置有弧形柱,所述弧形柱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指示板,所述指示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圆筒、连接环、第二圆筒、弧形柱、通孔、指示板、连接板、第一圆孔和锁死支架的配合,将指示板固定在胶带主体的起始位置处,并通过指示板对胶带主体的起始位置进行标记,从而使使用者在下次使用时能快速找到胶带主体的起始端。时能快速找到胶带主体的起始端。时能快速找到胶带主体的起始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对联胶带


[0001]本技术涉及对联胶带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对联胶带。

技术介绍

[0002]对联胶带是由基材和胶黏剂两部分组成的物品,通过对联胶带上的胶黏剂使两个或多个不相连的物体连接在一起。目前,为了使对联胶带在使用时更加方便,通常采用定型件对对联胶带进行支撑,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8265446U所公开的一种对联胶带,但在使用时,由于对联胶带的起始端不明显,进而导致使用者无法快速找到对联胶带的起始端,从而使对联胶带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目前,为了使对联胶带在使用时更加方便,通常采用定型件对对联胶带进行支撑,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8265446U所公开的一种对联胶带,但在使用时,由于对联胶带的起始端不明显,进而导致使用者无法快速找到对联胶带的起始端,从而使对联胶带使用起来较为不便,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对联胶带。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对联胶带,包括第一圆筒,所述第一圆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的表面粘接有胶带主体,所述第一圆筒的上表面、连接环的左右两侧和第二圆筒的内壁均贴合设置有弧形柱,所述弧形柱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指示板,所述指示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连接板的上下两侧、第一圆孔的内壁和第一圆筒的内壁均贴合设置有锁死支架。
>[0006]优选的,所述锁死支架包括圆柱,所述圆柱的表面与第一圆孔的内壁接触,所述圆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上表面与连接板的底部接触,所述圆柱的顶端粘接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的上表面与第一圆筒的内壁接触,所述橡胶块的底部粘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与连接板的上表面接触。
[0007]优选的,所述圆柱、圆板、橡胶块和第一圆筒的中心均在同一垂直线上,所述圆板的直径大于连接板的宽度。
[0008]优选的,所述圆板的表面粘接有橡胶环,所述弹簧的弹力大于圆柱、圆板、橡胶块和橡胶环的重力和。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形板,所述橡胶环的左右两侧均与U形板的内壁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圆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圆柱的底部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壁和第二圆孔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表面和圆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圆筒、连接环、第二圆筒、弧形柱、通孔、指示板、连接板、第一圆孔和锁死支架,其中,当锁死支架上的橡胶块与第一圆筒分离时,弧形柱能在第一圆筒上自由滑筒,当橡胶块与第一圆筒接触时,通过橡胶块与第一圆筒之间的摩擦力,将弧形柱固定在第一圆筒上,进而使用者在使用该对联胶带后,可通过第一圆筒、连接环、第二圆筒、弧形柱、通孔、指示板、连接板、第一圆孔和锁死支架的配合,将指示板固定在胶带主体的起始位置处,并通过指示板对胶带主体的起始位置进行标记,从而使使用者在下次使用时能快速找到胶带主体的起始端。
[0013](2)本技术通过在连接板上设置U形板,使圆板向下移动的距离受到限制,进而防止因过度的拉动圆板,而导致橡胶块与圆柱之间粘接处发生开裂,同时,通过固定柱和固定环的配合,使圆柱与圆板之间固定更加牢固,进而使圆柱与圆板之间连接处不容易发生开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右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3中B处放大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弧形柱的俯视图;
[0019]图6为本技术连接板的俯视图;
[0020]图7为本技术锁死支架的正视图;
[0021]图8为本技术圆柱的仰视图;
[0022]图9为本技术圆板的仰视图。
[0023]图中:1、第一圆筒;2、连接环;3、第二圆筒;4、胶带主体;5、弧形柱;6、通孔;7、指示板;8、连接板;9、第一圆孔;10、锁死支架;101、圆柱;102、圆板;103、橡胶块;104、弹簧;11、橡胶环;12、U形板;13、第二圆孔;14、圆槽;15、固定柱;16、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实施例一:
[0027]参照图1

9,一种新型对联胶带,包括第一圆筒1,第一圆筒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2,连接环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筒3,第二圆筒3的表面粘接有胶带主体4,通过第二圆筒3对胶带主体4进行支撑,第一圆筒1的上表面、连接环2的左右两侧和第二圆筒3的内
壁均贴合设置有弧形柱5,弧形柱5能在第一圆筒1与第二圆筒3之间自由滑动,弧形柱5的内部开设有通孔6,通孔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指示板7,指示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通过指示板7和连接板8的配合,使弧形柱5与连接环2之间无法分离,连接板8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圆孔9,连接板8的上下两侧、第一圆孔9的内壁和第一圆筒1的内壁均贴合设置有锁死支架10。
[0028]锁死支架10包括圆柱101,圆柱101的表面与第一圆孔9的内壁接触,圆柱1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板102,圆板102的上表面与连接板8的底部接触,圆柱101的顶端粘接有橡胶块103,橡胶块103的上表面与第一圆筒1的内壁接触,橡胶块103的底部粘接有弹簧104,弹簧104的底部与连接板8的上表面接触,圆柱101、圆板102、橡胶块103和第一圆筒1的中心均在同一垂直线上,圆板102的直径大于连接板8的宽度,通过弹簧104对橡胶块103的推力,使橡胶块103与第一圆筒1之间紧密接触,并通过橡胶块103与第一圆筒1之间的摩擦力,将弧形柱5固定在第一圆筒1上,当橡胶块103与第一圆筒1分离时,弧形柱5能在第一圆筒1上自由转动。
[0029]实施例二:
[0030]参照图1

9,圆板102的表面粘接有橡胶环11,弹簧104的弹力大于圆柱101、圆板102、橡胶块103和橡胶环11的重力和,通过橡胶环11使使用者在拉动圆板102使不会打滑。
[0031]实施例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对联胶带,包括第一圆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2),所述连接环(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筒(3),所述第二圆筒(3)的表面粘接有胶带主体(4),所述第一圆筒(1)的上表面、连接环(2)的左右两侧和第二圆筒(3)的内壁均贴合设置有弧形柱(5),所述弧形柱(5)的内部开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指示板(7),所述指示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圆孔(9),所述连接板(8)的上下两侧、第一圆孔(9)的内壁和第一圆筒(1)的内壁均贴合设置有锁死支架(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对联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死支架(10)包括圆柱(101),所述圆柱(101)的表面与第一圆孔(9)的内壁接触,所述圆柱(1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板(102),所述圆板(102)的上表面与连接板(8)的底部接触,所述圆柱(101)的顶端粘接有橡胶块(103),所述橡胶块(103)的上表面与第一圆筒(1)的内壁接触,所述橡胶块(10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连伟李宣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象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